站内搜索

一个人长寿,不会生病,强壮,持戒,所以各位持吃素,不杀生,八关斋戒,所有的戒律里面,都包括不杀生,菩萨戒里面还要吃素放生,再来,后面这一条,一个人外表端正,颜色..

佛教主张慈悲为怀,多放生,不杀生。为什么不能杀生?一方面,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我们不可以杀生;另一方面,佛教认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杀生的罪业很重,..

这个放生的行为,那个动机是非常好的,因为他发慈悲心吧,不忍弱肉强食,不忍让一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被宰割去了,本身是很好的。但是运用这个慈悲要有智慧。要怎么样才能..

西方有句谚语:life above all,意思是:生命高于一切。救一命胜造七层宝塔,一切有漏善法中,没有比放生功德大的,也没有罪障比杀生更大的,活活烹死一命削二十禄放生最明..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烧烧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励放生。中国最早的是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西湖的湖畔开始了放生,所以说现在的西湖最早就是中国最大的放生池..

谚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综合人类的诉求,大致可以分成求财富、求智慧、求健康长寿三类。那么佛菩萨教我们怎样才能感应到这些福报呢?宇宙规律就是——求财者要先行财布施,..

思考题1、你放过生吗?为什么要放生?请举例说明,历代大德对此持何观点?你自己又有什么体会?2、除了佛教以外,其他宗教徒和世间仁爱之士,对放生这一善举怎么看待?他们..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们造下的恶业,身语意的恶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障碍,这就是业障。而如何消业障,放生,义工,诵经,甚至生病也可以当..

1.放生会不会在无形中造业呢?答:造业并不是以行为做最后决定,造业是以动机为主,在放生的过程里,有些生命已经舍报了,但是我们的动机是要救它,就算舍报,我们也一直念..

放生是度无边众生,放生是结无边善缘。我们在各个地方要随缘量力尽可能去放生,放生不拘多少,我们能力有大小,不能一定强调有多少,哪怕没有出钱把他买来,我们也可以给它..

热搜词

  • 学佛(1069次)
  • 心经(618次)
  • 地藏经(549次)
  • 净界法师(521次)
  • 佛陀(92次)
  • 修行(80次)
  • 功德(66次)
  • 清芳庙(63次)
  • 观音菩萨(48次)
  • 楞严经(45次)
  • 吃素(45次)
  • 无量寿经(45次)
  • 素食者(43次)
  • 莲花生大士(42次)
  • 素食(41次)
  • 阿弥陀经(41次)
  • 弥勒佛(41次)
  • 法华经(40次)
  • 释迦牟尼佛(39次)
  • 大悲咒(38次)
  • 素食日(37次)
  • 戒律(37次)
  • 药师佛(36次)
  • 瑜伽师地论(36次)
  • 金刚经(36次)
  • 普贤菩萨(36次)
  • 往生(35次)
  • 普门品(35次)
  • 素食主义(35次)
  • 素食主义者(35次)
  • 放生(35次)
  • 护法(35次)
  • 素食汉堡(33次)
  • 文殊菩萨(32次)
  • u00e5(31次)
  • 持戒(31次)
  • 念佛(29次)
  • 长阿含经(29次)
  • 药师经(27次)
  • 地藏菩萨(24次)
  • 华严经(23次)
  • 素食厨师(21次)
  • 黄财神(20次)
  • 二十四诸天(17次)
  • 孔雀明王(15次)
  • 奥地利(15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u0097(2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1次)
  • \\u00e5\\u00bf\\u0083\\u00e7\\(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