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印光大师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实际上净业三福的第一福——人天福就谈这个问题,这跟儒家文化的内涵非常地..

学习净土法门以后,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修行。现在我们获得了这么好的人身,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好好修行,一旦死亡来临就很难解脱了。我们不要指望死亡来临或者身患绝症时才念..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控制不住情绪想哭,甚至想帮病人按摩舒缓,令他缓过气来,这时该怎么办?如何劝导?病人在很危急的时候,就是临命终时了。这时候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以为,念佛行人勤修净业三福,以至诚恳切心信愿念佛,命终之时会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但却常听有人说,某某人死后,经某居士或高僧超度,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末学在念佛时经常妄想纷飞,而且淫欲心很重,不好的念头经常不自觉地浮现,自己控制不了,该如何去对治?无量劫来吾人不得解脱三界生死轮回,正因有妄想。而妄念中最重的即..

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应当至诚恳切,循序渐进,逐渐让自己的心..

“真为生死”这句话说的是学佛的目的问题。我们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我们佛教教徒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修行人须知娑婆苦,极乐乐。要愿离娑..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有禅有净土,尤如带角虎。无禅有净土,来世作佛祖"指参禅加念佛是双保险,专指念佛的殊胜,往生净土后可不退成佛。古人说法,穷无涯际。唯永明..

入社念佛,一受奔波,二废时事。在家随分随力念佛,其益甚大。每月或一次,或二次,于社内提倡演说,俾大家知其法则利益,平常何须日日往社中念佛乎?此光从来提倡建筑念佛..

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均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

热搜词

  • 学佛(1070次)
  • 心经(618次)
  • 地藏经(549次)
  • 净界法师(522次)
  • 佛陀(94次)
  • 修行(80次)
  • 功德(66次)
  • 清芳庙(63次)
  • 观音菩萨(48次)
  • 楞严经(47次)
  • 吃素(45次)
  • 素食者(45次)
  • 无量寿经(45次)
  • 莲花生大士(43次)
  • 素食(41次)
  • 阿弥陀经(41次)
  • 弥勒佛(41次)
  • 法华经(40次)
  • 药师佛(40次)
  • 释迦牟尼佛(39次)
  • 戒律(39次)
  • 素食日(38次)
  • 大悲咒(38次)
  • 往生(37次)
  • 瑜伽师地论(36次)
  • 金刚经(36次)
  • 普贤菩萨(36次)
  • 普门品(35次)
  • 素食主义(35次)
  • 素食主义者(35次)
  • 放生(35次)
  • 护法(35次)
  • 素食汉堡(33次)
  • 文殊菩萨(32次)
  • u00e5(31次)
  • 持戒(31次)
  • 念佛(30次)
  • 长阿含经(29次)
  • 药师经(27次)
  • 地藏菩萨(26次)
  • 华严经(23次)
  • 素食厨师(21次)
  • 黄财神(20次)
  • 二十四诸天(17次)
  • 孔雀明王(15次)
  • 奥地利(15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u0097(2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1次)
  • \\u00e5\\u00bf\\u0083\\u00e7\\(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