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有些学佛学道的朋友常常问念什么经、什么咒可以消灾免难、驱邪避鬼,还有的师兄经常抱怨自己这也不顺那也倒霉,其实他们都错了!原来生病和破财,本身都是在消业障!学佛,首..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修行不仅是修心,心在改变时,身也会跟着改变。不会说,心改变了,身..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因此,就有..

若论净土,法门广大。诸上善人,依佛教而往生者,十方纷来,数如雨点。于修行中不专念佛,于念佛中不专持名,而已高标姓字,稳坐金台。此盖或乘大愿,或由妙悟,或备众福,..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都生活在因果法则中。大到天体运行、山河易位,小到一草一木、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律运行的结果。富贵的正因是布施因果..

一般人们听到学佛要断除妄想心、执着心,获得清净心,就错误地理解成要断除心中的心念思想,让心处在一种宁静、不随外界环境刺激引发联想的清净状态,就是获得了清净心。那..

佛教常讲五戒十善,五戒之一即不杀生。佛教认为,自杀与杀他是同样的罪,因此反对自杀,理由很充沛很实在。凡夫学佛之后,懂得五戒,明白不杀生的道理,自然不会自杀。近几..

这里有两个感念,学佛和虔诚的佛教徒,还得是中国的,如果是中国的虔诚的佛教徒,一般都能做到不吃荤的,这是心中的一种敬畏或者说修行吧。李叔同解经中有段有关学佛和吃素..

在修学佛法上,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这正是在强调为人处世当中,首先要学会恭敬和谦让。然而,真正去做却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久久地练习。因为无始劫来,我..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故戒学实乃学佛之基。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应“以戒为师”,即因戒能成就一切善法,功德宝藏,令生命得到光辉..

热搜词

  • 学佛(1175次)
  • 心经(717次)
  • 地藏经(641次)
  • 净界法师(588次)
  • 修行(164次)
  • 佛陀(152次)
  • 楞严经(130次)
  • 放生(127次)
  • 持戒(115次)
  • 功德(114次)
  • 观音菩萨(110次)
  • 往生(105次)
  • 吃素(102次)
  • 弥勒佛(101次)
  • 戒律(98次)
  • 释迦牟尼佛(97次)
  • 法华经(97次)
  • 护法(96次)
  • 无量寿经(95次)
  • 素食者(92次)
  • 金刚经(92次)
  • 念佛(92次)
  • 大悲咒(91次)
  • 普贤菩萨(89次)
  • 文殊菩萨(86次)
  • 素食日(84次)
  • 阿弥陀经(84次)
  • 药师佛(83次)
  • 素食(82次)
  • 莲花生大士(79次)
  • 瑜伽师地论(78次)
  • u00e5(77次)
  • 药师经(75次)
  • 普门品(74次)
  • 素食主义(72次)
  • 素食主义者(72次)
  • 地藏菩萨(69次)
  • 清芳庙(69次)
  • 素食汉堡(68次)
  • 华严经(63次)
  • 长阿含经(58次)
  • 素食厨师(50次)
  • 黄财神(45次)
  • 孔雀明王(37次)
  • 奥地利(31次)
  • 二十四诸天(28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5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