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告比丘,复于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敬佛,二者敬法,三者敬僧,四者敬戒,五者敬定,六者敬顺父母,七者敬不放逸,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你们记住了:(满足)三个条件可以到菩萨界。第一,根基;第二,修为;第三,愿力。今天已经讲给你们听了,其实这也是天机,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根基01放下,不是嘴巴里..

我们开始念佛,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念佛?我们常常讲发心,要发什么样的心?一个念佛人要发四种心:第一是惭愧心,第二是欣庆心,第三是悲痛心,第四是感恩心。怎么叫惭愧..

性格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言行与为人,任何一种性格都存在着某些弱点。心直口快的人一般都比较直率,比较坦诚,所以,会有很多人乐意与之做朋友,但有时也会因为无心之过,..

一个好居士、就要做一个好的影响众,在行为上必然是自利利他的;在帮助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不但自己学佛,而且还影响别人学佛。现今社会,学佛的人很多,但是无始以..

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与慈悲之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是错误的。佛教是一种教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动力,皈依佛教,就..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佛法并想要学习金刚乘教法的初学者来说,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学习佛法的重要性和皈依三宝的意义。我们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佛,又是为什么要依止一位非..

我们嘴巴里讲学佛,哪一天真正地跟佛学过?那学佛学的什么?学佛的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我们用这个心,对一切人、对一切物,没有分别,怨亲平..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佛修行比起古人来说方便了很多,大量经典、法师开示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使用。古代由于印刷技术不发达,很多学佛人都很难懂得一本法宝,..

现世学佛之人,多有自谓我已开悟,我是菩萨,我已得神通,以致贻误多人。一旦阎老索命,临命终时,那时求生不得,痛苦而死,定堕阿鼻地狱。此种好高务胜,自欺欺人之恶派,..

热搜词

  • 学佛(1192次)
  • 心经(734次)
  • 地藏经(650次)
  • 净界法师(599次)
  • 楞严经(177次)
  • 修行(177次)
  • 佛陀(160次)
  • 观音菩萨(159次)
  • 吃素(158次)
  • 往生(154次)
  • 释迦牟尼佛(153次)
  • 戒律(148次)
  • 法华经(145次)
  • 念佛(144次)
  • 无量寿经(141次)
  • 大悲咒(138次)
  • 普贤菩萨(138次)
  • 放生(138次)
  • 金刚经(137次)
  • 素食者(136次)
  • 文殊菩萨(136次)
  • 持戒(131次)
  • 素食(127次)
  • 普门品(125次)
  • 药师佛(124次)
  • 功德(123次)
  • 地藏菩萨(120次)
  • 弥勒佛(114次)
  • 素食主义者(114次)
  • 素食日(113次)
  • 素食主义(111次)
  • 华严经(109次)
  • 药师经(107次)
  • 护法(107次)
  • 莲花生大士(106次)
  • 瑜伽师地论(101次)
  • 素食汉堡(92次)
  • 阿弥陀经(87次)
  • u00e5(86次)
  • 清芳庙(69次)
  • 素食厨师(64次)
  • 长阿含经(61次)
  • 黄财神(46次)
  • 孔雀明王(46次)
  • 奥地利(39次)
  • 二十四诸天(31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5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5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5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5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