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尽是禅


夜很静,一夜丝雨。一曲清幽的筝音撩拨起灵魂的琴弦,时远时近,时有时无,似清冽的泉水潺潺。抬眼望,窗外幽黑寂静,长夜静漫,万籁无声时分,不忍破茧。夜无语。

习惯于在这样的情境里沉湎于思想,忧悒欢欣浅浅的交替在一起,似雨后蜻蜓点水而过,荡开思绪的涟漪,绵绵、久久的不能停息。

雨夜,生就了多少的眷恋,几番热情几番忧柔,几分成熟几分灵气。长夜静寂,沉默的键盘,任我的手指灵动。过往的一切,有繁华,有寂寞,有温馨。雪落无声,春来夏至,季节更迭变幻着色彩,执着于这方思想的幽谷,就这样迟迟不愿离去。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停地奔波在山川、河流之间,渴望大山的厚重能深邃我的思想,流水的清冽能荡涤心灵的阴郁。“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碧空万里,流云追逐,青山环绕,水波氤氲。望天地辽阔,在那一瞬,用内心感悟一切,磨难似乎就成了命运,悲绪便演绎成了温暖。

禅说:生命在于呼吸之间。红尘过往,禅是一面镜,它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此时黑夜,我嗒嗒的敲击汇集了情感之河,这个时刻可还有不忍熄灯的窗口,在解读着心灵的语言,记录过往流年。四周阒然,我心静如水,清晰的呼吸,好似正感觉似水一般流淌的青春年华,我的骄傲,我的孱弱,我的忧郁,连同这个静谧的夜晚,似乎都进入了一个剔透的世界,万物的枯枯荣荣,生生灭灭,人间的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甚至一些蜗角虚荣的烦恼,都该忘却了吧。

“佛陀本有无声禅,只因众生不耐听;诸君但看佛指处,满目青山尽是禅。”说起禅,潺潺流水是禅,青松翠竹是禅,静听音乐是禅,好友相聚是禅,安静祥和是禅,胸襟开阔是禅,生活中似乎有太多的禅,体现在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中。禅的智慧融于生活之中,面对生活的漩涡,面对很多自己不肯不愿遇到的情境,想逃不可逃,想担担不起,禅的思想会告诉我们,打开人潜能中的智慧,用不懈的努力和安静平和的心,去破解生活中的难题,用纯净的心灵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知道,在人生五彩的舞台上,我的内心还有不安的躁动,宛若浮云,或静或动,宛若流水,或缓或急,冥冥中,好似总在寻找生命的涅磐。今夜此时,把自己置身于一方孤独而自由的世界,让沉默平静我的呼吸,拨一弦心的絮语唱给黑夜,弹一曲爱的弦律奏给明天。心如烟云,情如流水,滚滚红尘读禅语。和风轻兮,人与夜同静,绵绵雨丝拂我心,魂梦相惺惜。

静寂的屏幕,筝音依旧清柔的荡开,行云流水的韵律,尤如空灵天籁的声音,我如水的思绪,缓缓的,缓缓的流向很远。我想,很远一定是遥远的地方,而远方有多远,我不知,也许是双城的距离,隔过几重山水;也许是人心的距离,一生都无法抵达岸边。

夜过子时,现在该是今夜还是明天?我想应该是新的一天了。明天还是细雨轻柔吗?或许有阳光破出云端,有无边的明丽和眩烂。而明天和今天亦不过是个时间的概念吧,风来风往,人的内心才有需要逾越的高墙。心神宁静,波澜不惊,才会有人格的独立和心灵的自由。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昼夜更迭,是非恩怨,且让一切都顺应自然吧。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禅理》感恩您转发支持禅理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禅理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915/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