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八万四千波罗蜜门。诸三昧门陀罗尼门者不。佛告喜王。今此会中有菩萨大士。得是三昧。亦能入八万四千诸波罗蜜。及诸三昧陀罗尼门。此诸菩萨于是贤劫中。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四如来于此劫中得成佛已。喜王菩萨复白佛言。惟愿加哀。当宣此诸菩萨名字多所饶益。安隐世间利诸天人。为护佛法令得久住。为护将来菩萨显示法明。求无上道心不疲懈。佛告喜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世尊即以偈说诸佛名字。拘那提佛为千佛上首

南无拘那提佛 南无拘那含牟尼佛 南无迦叶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佛学常见辞汇》中说,佛法在世有三个时期。诸经所说略有不同,大悲经说正法有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大集月藏经、贤劫经和摩耶经等则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像法一千,末法万年之说。) 南无弥勒佛(弥勒佛为贤劫千佛之第五佛。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曰:“时诵经仙人者,今此众中婆罗门子弥勒菩萨摩诃萨是。我涅槃后五十六亿万岁当穰佉转轮圣王国土华林园中金刚座处龙华菩提树下得成佛道,转妙法轮。”菩萨处胎经二曰:“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下成无上等正觉。” ) 南无师子佛(生死书恭注:即现在行菩萨道的大宝法王噶玛巴) 南无明焰佛 南无牟尼佛 南无华妙(丹本妙华)佛 南无华氏佛 南无善宿佛 南无导师佛 南无大臂佛 南无大力佛 南无宿王佛 南无修药佛 南无名相佛 南无大明佛 南无焰肩佛 南无照曜佛 南无日藏佛 南无月氏佛 南无众焰佛 南无善明佛 南无无忧佛 南无提沙佛 南无明曜佛 南无持鬘佛 南无功德明佛 南无示义佛 南无灯曜佛 南无兴盛佛 南无药师佛 南无善濡佛 南无白毫佛 南无坚固佛 南无福威德佛 南无不可坏佛 南无德相佛 南无罗睺佛 南无众主佛 南无梵声佛 南无坚际佛 南无不高佛 南无作明佛 南无大山佛 南无金刚佛 南无将众佛 南无无畏佛 南无华目佛 南无珍宝佛 南无军力佛 南无华光佛 南无仁爱佛 南无大威德佛 南无无量明佛 南无梵王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坚步佛 南无不虚见佛 南无精进德佛 南无欢喜佛 南无善守佛 南无不退佛 南无师子相佛 南无胜知佛 南无法氏佛 南无喜王佛 南无妙御佛 南无爱作佛 南无德臂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观视佛 南无云音佛 南无善思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月相佛 南无大名佛 南无珠髻佛 南无无威猛佛 南无师子步佛 南无德树佛 南无欢释(丹本观择)佛 南无慧聚佛 南无安住佛 南无有意佛 南无鸯伽陀佛 南无无量意佛 南无妙色佛 南无多智佛 南无光明佛 南无坚戒佛 南无吉祥佛 南无宝相佛 南无莲华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安乐佛 南无智积佛 南无德敬佛

从此已上一百佛。归命忏悔

南无过现未来十方三世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归命忏悔。至心忏悔。弟子等。从无量劫来至于今日。于其中间造种种业。夫业能庄饰世。趣在在处处。是以思惟求离世解脱。所以六道果报。种种不同形类各异。当知皆是业力所作。所以佛十力中业力甚深。凡夫之人多于此中好起疑惑。何以故尔。现见世间。行善之者触向轗轲。为恶之者是事谐偶。谓言天下善恶无分。如此计者皆是不能深达业理。何以故尔。经中说言。有三种业。何等为三。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现报业者。现在作善作恶。现身受报。生报业者。此生作善作恶。来生受报。后报业者。或是过去。无量生中作善作恶。或于此生中受。或在未来生中方受其报。向者行恶之人。现在见好者。此是过去生报后报善业熟故。所以现在有此乐果。岂关现在作诸恶业。而得好报。行善之人。现在见苦者。是其过去生中生报后报恶业熟故现在善根力弱不能排遣。是故得此苦报。岂关现在作善。而招恶报。何以知然。现见世间为善之者。为人所赞叹人所尊重。故知未来必招乐果。过去既有如此恶业。所以诸佛菩萨。教令亲近善友共行忏悔。善知识者。于此得道中则为全利。是故弟子。今日至诚归依诸佛

南无梵德佛 南无华天佛 南无宝积佛 南无善思议佛 南无法自在佛 南无名闻意佛 南无乐说聚佛 南无金刚相佛 南无求利佛 南无游戏(丹本有相)佛 南无离闇佛 南无多天佛 南无弥楼相佛 南无众明佛 南无宝藏佛 南无极高行佛 南无提沙佛 南无珠角佛 南无德赞佛 南无日月明佛 南无日月佛 南无星宿佛 南无师子相佛 南无违蓝王佛 南无福藏佛 南无见有边佛 南无电明佛 南无金山佛 南无师子德佛 南无胜相佛 南无明赞佛 南无坚精进佛 南无具足赞佛 南无离畏佛 南无应天佛 南无大灯佛 南无世明佛 南无妙音(丹香)佛 南无持上功德佛 南无离闇佛 南无师子颊佛 南无宝赞佛 南无灭过佛 南无持甘露佛 南无喜见佛 南无庄严佛 南无人月佛 南无珠明佛 南无山顶佛 南无名相佛 南无法积佛 南无定义佛 南无施愿佛 南无宝众(丹本众宝)佛 南无众王佛 南无游步佛 南无安隐佛 南无法差别佛 南无上尊佛 南无极高德佛 南无上师子音佛 南无乐戏佛 南无龙明佛 南无花山佛 南无大名佛 南无香自在佛 南无龙喜佛 南无天力佛 南无德鬘佛 南无龙首佛 南无目庄严佛 南无善行意佛 南无智胜佛 南无无量目佛 南无目(丹日)明佛 南无实语佛 南无定意佛 南无无量形佛 南无明照(丹本明)佛 南无宝相佛 南无断疑佛 南无善明佛 南无不虚步佛 南无觉悟佛 南无花相佛 南无山主王佛 南无遍见佛 南无大威德佛 南无无量名佛 南无宝天佛 南无住义佛 南无满意佛 南无上赞佛 南无无忧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梵天佛 南无花根(丹相)佛 南无身差别佛 南无法明佛 南无尽见佛 南无德净佛

从此已上二百佛。归命忏悔

南无过现未来十方三世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归命忏悔。至心忏悔。弟子等。无始已来至于今日。积恶如恒沙。造罪满天地。舍身与受身。不觉亦不知。或作五逆。深厚浊缠无间罪业。或造一阐提断善根业轻诬佛语谤方等业破灭三宝毁正法业。不信罪福起十恶业。迷真返正痴惑之业。不孝二亲反戾之业。轻慢师长无礼敬业朋友不信不义之业。或作四重六重八重。障圣道业。毁犯五戒破八斋业。五篇七聚多缺犯业。优婆塞戒轻重垢业。或菩萨戒不能清净如说行业。前后方便污梵行业。月无六斋懈怠之业。年三长斋不常修业。三千威仪不如法业。八万律仪微细罪业。不修身戒心慧之业。行十六种恶律仪业。不拔不济无救护业。心怀嫉妒无度彼业。于怨亲境不平等业。耽荒五欲无厌离业。或因衣食园林池沼。生荡逸业。或以盛年放恣情欲造众罪业。或善有漏回向三有障出世业。如是等业无量无边。今日发露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愿弟子等。承是忏悔无间诸业所生福善。愿生生世世灭五逆罪除一阐提惑。如是轻重诸罪。从今已去乃至道场誓不敢造。恒习出世清净善法。精持律行守护威仪。如渡海者爱惜浮囊。六度四等常摽行首。戒定慧品转得增明。速成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无畏。大悲三念。常乐妙智得八自在。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南无月面佛 南无宝灯佛 南无宝相佛 南无上名佛 南无作名佛 南无无量音佛 南无违蓝佛 南无师子身佛 南无明意佛 南无能胜佛 南无功德品佛 南无月相佛 南无得势佛 南无无边行佛 南无开花佛 南无净垢佛 南无见一切义佛 南无勇力佛 南无富足佛 南无福德佛 南无随时佛 南无功德敬佛 南无广意佛 南无善寂灭佛 南无财天佛 南无净断疑佛 南无无量持佛 南无妙乐佛 南无不负佛 南无无住佛 南无得叉伽佛 南无众首佛 南无世光佛 南无多德佛 南无弗沙佛 南无无边威德佛 南无义意佛 南无药王佛 南无断恶佛 南无名德佛 南无善调佛 南无无热佛 南无花德佛 南无勇德佛 南无金刚军佛 南无大德佛 南无寂灭意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无所负佛 南无月相佛 南无电相佛 南无恭敬佛 南无威德守佛 南无智日佛 南无上利佛 南无须弥顶佛 南无治怨贼佛 南无莲花佛 南无应赞佛 南无智(丹知)次佛 南无离憍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常乐佛 南无不少国佛 南无天名佛 南无甚良佛 南无见有边佛 南无多功德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师子相佛 南无乐禅佛 南无无所少佛 南无游戏佛 南无德宝佛 南无应名称佛 南无花身佛 南无大音声佛 南无辩才赞佛 南无金刚珠佛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珠庄严佛 南无大王佛 南无德高德佛 南无高名佛 南无百光佛 南无喜悦佛 南无龙步佛 南无意愿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灭已佛 南无喜王佛 南无调御佛 南无喜自在佛 南无宝髻佛 南无善灭佛 南无梵命佛 南无离畏佛 南无宝藏佛 南无月面佛 南无净名佛

从此已上三百佛一切贤圣

南无过现未来十方三世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归命忏悔。至心忏悔。弟子等。今已总相忏悔一切诸业。今当次第更复一一别相忏悔。若总若别若粗若细。若轻若重若说不说。品类相从愿皆消灭。别相忏者。先忏身三次忏口四。其余诸障次第稽颡。身三业者。第一杀害。如经所明。恕已可为喻。勿杀勿行杖。虽复禽兽之殊。保命畏死其事是一。若寻此众生从无始已来。或是我父母兄弟六亲眷属。以业因缘轮回六道。出生入死改形易报。不复相识而今兴害。食啖其肉伤慈之甚。是故佛言。设得余食。当如饥世食子肉想。何况食啖此鱼肉耶。又言。为利杀众生以钱纳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地狱。故知杀害及以食啖。罪深河海过重丘岳。然弟子等。无始已来不遇善友皆由此业。是故经言。杀害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虎豹豺狼鹰鹞等身。或受毒蛇蝮蝎等身。常怀恶心。或受獐鹿熊罴等身。常怀恐怖。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病。二者短命。杀生食啖。既有如是无量种种诸恶果报。是故弟子。今日至诚归依诸佛

南无威德寂灭佛 南无爱相佛 南无多天佛 南无须焰摩佛 南无天爱佛 南无宝众佛 南无宝步佛 南无师子分佛 南无极高行佛 南无人王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世明佛 南无宝威德佛 南无德乘佛 南无觉想佛 南无喜庄严佛 南无香济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众焰佛 南无慈相佛 南无妙香佛 南无坚铠佛 南无威德猛佛 南无珠铠佛 南无仁贤佛 南无善逝月佛 南无梵自在佛 南无师子月佛 南无福威德佛 南无正生佛 南无无胜佛 南无大精进佛 南无宝名佛 南无月观佛 南无山光佛 南无德聚佛 南无供养名佛 南无施明佛 南无法赞佛 南无电德佛 南无宝语佛 南无善众佛 南无善戒佛 南无救命佛 南无定意佛 南无破有闇佛 南无善(丹喜)胜佛 南无师子光佛 南无照明佛 南无利惠佛 南无上名佛 南无珠明佛 南无威光佛 南无不破论佛 南无光明佛 南无珠轮佛 南无世师佛 南无吉手佛 南无善月佛 南无宝焰佛 南无罗睺守佛 南无乐菩提佛 南无等光佛 南无至寂灭佛 南无世最妙佛 南无无忧佛 南无十势力佛 南无喜力佛 南无德势力佛 南无得势佛 南无大势力佛 南无功德藏佛 南无真行佛 南无上安佛 南无提沙佛 南无大光佛 南无电明佛 南无广德佛 南无珍宝佛 南无福德明佛 南无造铠(乡灯)佛 南无成手佛 南无善华佛 南无集宝佛 南无大海佛 南无持地佛 南无义意佛 南无善思惟佛 南无德轮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利益佛 南无世月佛 南无美音佛 南无梵相佛 南无众师首佛 南无师子行佛 南无难施佛 南无应供佛 南无明威德佛 南无大光佛

从此已上四百佛。一切贤圣

南无过现未来十方三世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归命忏悔。至心忏悔。弟子等。自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有此心识。常怀碜毒无慈愍心。或因贪起杀。因嗔因痴及以慢杀。或兴恶方便誓杀愿杀及以咒杀。或破决湖池焚烧山野。畋猎渔捕或因风放火飞鹰走犬恼害一切。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或以槛摾坑拨叉戟弓弩。弹射飞鸟走兽之类。或以[罩-卓+孤]网罾钩料度水性。鱼鳖鼋鼍虾蚬螺[虫*奉]湿居之属。使水陆之与空行藏窜无地。或畜养鸡猪牛羊犬豕鹅鸭之属。自供庖厨或货他宰杀。使其哀声未尽。毛羽脱落鳞甲伤毁身首分离骨肉消碎。剥裂屠割炮烧煮炙。楚毒切害横加无辜。但取一时之快。口得味甚寡。不过三寸舌根而已。然其罪报殃累永劫。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又复无始已来或堕胎破卵。毒药蛊道伤杀众生。垦土掘地种植田园。养蚕煮茧伤杀滋甚。或打扑蚊虻拍啮蚤虱。或烧除粪扫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佛学经典》感恩您转发支持佛学经典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学经典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927/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