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与佛教有何不解之缘?


丛林乃众僧所止处,行人栖心修道之所。寺院,又可称之为丛林。

究竟,树在佛教中有何特殊意义呢?

佛陀与佛教三圣树

相传约2500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今尼泊尔境内),有一个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与王后摩耶夫人结婚数年后终于有了孩子。按照习俗,摩耶夫人需要回娘家分娩。

摩耶夫人临产前回娘家,途经兰毗尼花园小憩,见园中有一株枝繁叶茂开满金色黄色的无忧树,伸手触碰动了胎气,便在无忧树下生下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王子。

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出家修行数载,最终于菩提树下悟道七天七夜而成佛。

佛陀八十岁时,在印度的希拉尼耶底河内沐浴,随后上岸步入娑罗树林中,于两株娑罗树间披上袈裟,右侧卧其上涅槃。

佛陀涅槃后,其弟子于七叶树下第一次集结,并于七叶树下统一经法。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娑罗树下。

释迦牟尼从出生至涅槃都与树有关,自此,树与佛教便有了不解之缘。

印度圣树——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代高僧慧能的这首禅诗众口相传,也让“菩提”一树广为人知。

“菩提”一词属于梵文音译,意为觉悟与智慧。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那棵菩提树早已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值得庆幸的是,两千年前这棵菩提树上的一截枝条曾被赠送给锡兰(今斯里兰卡),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于是,将锡兰这棵菩提树的一根枝条,栽种在原址上,这便成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释迦牟尼成佛处的菩提树。这棵菩提树如今已被列为印度国宝,严禁摘取一株一叶。

1954年,前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时,曾将一株菩提圣树上的枝条赠送给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将这株枝条交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精心养护。菩提树,不仅仅是佛教的圣树与智慧树,更作为印度国礼来见证中印关系的源远流长。

中国的“菩提树”——银杏

唐代僧人释处默于《圣果寺》中写道:路自中峰上,盘国出薛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蔼,遥天浸碧波。下方城郭尽,钟磐杂笙歌。“古木”便是指银杏。

菩提树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气候条件使其较难成活。独具慧眼的高僧便用银杏树代替菩提树栽种于寺院中,甚至达到“逢寺必栽银杏树”的地步。在中国,银杏树便被僧侣们视为佛树与圣树。

现今,在一些著名寺庙内,都可以找到银杏的身影。比如,山东日照定林寺内有“天下第一银杏树”,这棵树已有4000多年的树龄。又如嵩山少林寺内有一株1500多年树龄的银杏,它见证了少林寺的历史。西安古观音禅寺内有一棵14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传闻这棵树乃李世民亲手种植。

逢寺必栽银杏树

在如此多的树木中,为何选取银杏来作为中国的菩提树呢?银杏树又有何特别之处能广受寺院喜爱呢?

一方面,银杏树树干高大,浓荫冠盖,其叶素雅洁净。秋天金黄色的银杏叶铺满寺院,衬托出寺院的庄重肃穆与圣洁雅致。此外,金黄落叶与僧衣颜色融为一体,创造出超脱尘世的空灵之感。“百岁蟠根地,双阴净梵居,凌云枝已出,似蹼叶非疏。”正是这种寺院环境的真实写照。

另一方面,银杏的实用价值极高。银杏树木坚硬细腻,汁液能杀虫,耐腐蚀,因此常被用来雕刻观音座像或千手观音立像,不损不破不裂。寺院中使用的木鱼,也多以银杏树制成。

如今,银杏在寺院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善男信女们将心愿写于木牌或丝带上,再将其挂于银杏树上,以此祈求佛祖加持,佑其心想事成,银杏树便也成了“祈福树”。

树与寺院二三事

每年的植树节,各地寺院的僧人也都身体力行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新时代下的佛教与树,关系更为密切。

佛陀诞生于树下,佛教的修行也与树息息相关。僧人们常于树下打坐,亦或是参禅阅经。

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为众生提供庇护、生养之处。河北柏林禅寺、庐山万杉寺、长沙松柏寺……纵观全国寺院,以树名来命名的寺院并不少见,可见树在佛教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佛教植物文化,尤其是树在佛教植物文化中的价值。

如果说,释迦牟尼成佛遗址处的那棵菩提树见证了佛教的诞生,那么屹立于寺院中的各种古树就是每座寺院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佛教东传后佛教发展的见证者。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佛教知识》感恩您转发支持佛教知识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教知识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55/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