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文】道教疏文怎么写?佛教各种疏文大全


疏文

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

疏文介绍

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地、仙凡、阴阳之间的桥梁,是供奉神佛、敬天法祖的正式文告。

“疏文”一词,亦有称之为“文疏”、“表文”、“天地疏文”等。疏文可细分为“章表”、“祝文”、“祝章”、“哀章”、“表文”、“吊词”等等。正式的疏文格式,一般都是法师自用秘藏不传,祈望大家皆能借助各种专用疏文开运转运、祈福求财、请神送佛!

疏文是以文字形成的章表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不论个人所求,还是国家大事都可为之。从疏文类型可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阳事与阴事道场。 疏文的书写格式、文字编排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内容语言也比较严谨。 更要注意写清神仙的宫阙与其圣号,必须相称。一般疏文在神仙的圣诞日都要祝寿庆贺,上章拜表,或黄道吉庆日为善信做祈福等斋醮活动。

佛教各种疏文

普利水陆请牒文疏

伏以大觉世尊,实众生之恃枯。妙法灵文,乃苦海之舟航。仰叩洪 慈,俯垂洞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囗囗国囗囗省囗囗县囗囗山囗 囗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沙门囗囗。今据囗囗省囗 囗县囗囗乡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斋,荐先延生,信(男女)囗囗行年 囗囗岁,本命囗囗宫,囗囗月囗囗日囗囗时建生。维日一心归命娑婆教 主释迦世尊,十方三世无尽三宝。愿展慈光,俯鉴葵悃。窃念弟子与诸 众生,白无始来,轮回六道,迷心取境,背觉合尘。于真常中妄见无常, 于极乐中翻受极苦。不遇良缘,则何由灭罪而增福。不修胜法,则无从 荐亲而解冤。逢囗囗寺纠集众善,启建万年普利水陆,亦随一分,以冀 备膺福祥,均资恩有。每年于囗囗月囗囗日开坛,至囗囗日圆满。于中 一心奉请,十方法界四圣六凡,万德万灵,光降法筵,以申供养。伏凭 清众讽诵囗囗如上合集功德。仰冀三尊允鉴,万圣垂光。宏开拔苦之门, 大启与乐之道。四恩三有,法界有情,悉皆顿出苦轮,即生乐国。预会 弟子,生崇福寿,没归莲邦。本坛依科修奉外,各给牒文一道,俾本人 随身佩执。俟百年报满,仗此牒文,即生净土。为此具牒,须至牒者。 给付预修培因信(男女)囗囗随身收执。

时维公元囗囗年囗囗月囗囗日主修法事功德沙门囗囗给

荐亡生西佛七文疏

伏以佛光普照,如杲日以丽天。法化流行,若甘露之润物。有求皆 应,无愿不从。仰叩洪慈,俯垂洞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囗囗 省,囗囗县,囗囗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沙门囗囗。 今据囗囗省,囗囗县,囗囗乡,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因,启建荐亡生 西佛七道场,囗囗暨领阖家善眷人等,是日沐手焚香,一心归命娑婆教 主释迦文佛,极乐教主阿弥陀佛,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宝金莲座下。 颠愿舒莲目,俯鉴葵忱。切念囗囗,生于囗囗年囗囗月囗囗日囗囗时, 殁于囗囗年囗囗月囗囗日囗囗时痛。念渺尔去世,永背音容。未修念佛 三味,难免随业升沈。三途固属苦荼,人天亦非安乐。若不往生西方, 决难身心自在。由是恭就囗囗寺,启建荐亡生西念佛道场七永日,仗凭 戒德师僧,称扬弥陀圣号。献六味之香斋,供常住之三宝。六时忆念, 七日精修。所集功德,专祈口口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华, 佛授一生之记。又祈历代祖宗,咸归极乐。现在眷属,均获吉祥。四生 九有,同归净土法门。八难三途,共入弥陀愿海。恭干三宝慈悲,证明 摄受。谨疏。

囗囗年囗囗月囗囗日具呈

礼拜大方广佛华严经文疏

伏以大觉世尊,实众生之恃估。华严妙典,乃苦海之舟航。有求皆 应,无感不通。仰叩洪慈,俯垂洞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囗囗 国囗囗省囗囗县囗囗山囗囗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 沙门囗囗。今据囗囗省囗囗县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因,植福延龄信(男 女)囗囗,行年囗囗岁,本命囗囗宫,囗囗月囗囗日囗囗时建生。是日 熏沐焚香,一心归命娑婆教主释迦文佛,极乐导师阿弥陀佛,消灾延寿 药师如来,大方广佛华严尊经,现坐道场观音大士,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宝金莲座下。愿舒绀目之慈光,俯鉴愚诚之葵悃。窃念弟子自无始来, 轮回六道。迷心取境,背觉合尘。纵身口意,造杀盗淫。与诸众生互相 残害。于真常中,妄见生灭。于极乐中,翻受苦毒。不遇良缘,则何由 灭罪而增福。不修胜法,则无从报恩而解怨。由是特发诚心,虔请囗囗 寺戒德僧囗囗大师,一字一拜,志诚顶礼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八十一 卷。兹值功德圆满,佛事周隆。仰企三尊加被,万圣垂光。俾弟子本身 及阖家眷属,悉皆灾障冰消,吉祥云集。福泽深于东海,寿量高于南山。 历代先亡,蒙法利而同生极乐。绵延后裔,沐佛恩而均享安康。四恩总 报,三有齐资。法界有情,同圆种智。仰干三宝慈悲,证明摄受。本坛 因即给牒一道,俾彼随身佩执。俟百年报满,仗此功德,往生净土。须 至牒者。右牒给付修因企果植福延龄信(男女)囗囗收执。

时维公元囗囗年岁次囗囗囗囗月囗囗日

主修沙门囗囗谨具

拜经比丘囗囗恭签

植福延龄佛七文疏

伏以佛光普照,如秋月以当空。法化流行,若时雨之润物。所求皆应,无愿不从。仰叩洪慈,俯垂洞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国□□省□□县□□名山□□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沙门□□。今据□□市□□路□□界下居住,奉佛修斋,植福延龄信(男,女)□□,暨阖家善眷,一心上叩娑婆教主释迦文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坐道场观音大士,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宝莲座下。愿舒莲目,俯鉴葵忱。窃念弟子叨生盛世,幸预人伦。赖祖先之德泽,致衣食尚无乏。每欲报德植福,修持净业。无奈根机浅薄,罪障宏深。悠悠虚度,未得实益。现被二竖所困,愈惊三界无安。由是特发诚心,恭就□□寺,启建专持阿弥陀佛万德圣号佛七一堂。择于本月□□日开坛,恭请□□位戒德师僧,逐日一心称念佛号,至□□日圆满。是晚设放普济孤魂焰口一堂,以此功德,专祈佛慈加被,法利润滋。罪雾消而身心安乐,慧月朗而谛理洞明。现在道业增进,优入圣贤之域。临终形神俱妙,高登极乐之邦。又祈过去祖祢,同生西方。现在眷属,悉增福寿。又祈雨顺风调,民康物阜,干戈息而中外协和,礼让兴而风俗淳善。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恭干三宝垂慈,证明摄受。谨疏。

时维西元□□年□□夏历□□月□□日具呈

疏文源于道教

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简单地说:疏文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类似;疏文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书之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四值(年月日时)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道教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祭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将祭天、地、水的祭祀仪式最初的范本《三官手书》继承应用。《三官手书》内容要求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将所求“祈愿”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里,以求天官赐福。在中元节(七月十五),将“消罪”事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达“地官”宫殿处,以赦其一切罪业(罪过)。在下元节(十月十五),将释冤事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投于水中,以求水官除一切灾难厄劫。因为天、地、水三官主宰人间、阴间之祸福,故将疏文呈递三官的宫殿“三元妙纬宫”与“三元都会府”。

升疏上表

升疏与上表,又名打表升疏,乃是道(佛)教专有法事,是简单快捷,直接传奏心灵信息的祈祷方式。升疏(表)即是通过把心愿录于疏(表)文,在神前燃升,达于各宫神明,以求愿望达成,齐家获福。打表升疏法事,如开启宝库之钥匙,简单快捷,直接传递心灵信息。升疏(表)者先把心愿录于黄(红)表纸,在佛前燃升,以达旨意。可立显道(佛)法之匡扶,得法事以周隆。

打表升疏分吉祥疏(表)和超度疏(表)两种。吉祥表:请福延生,消灾免难。祈求诸事顺达,财源广进,学业、事业有成。必得神明保佑,所求如愿。超度表:超阴度亡,解冤拔罪。祈求先人亡灵离苦得乐,超生人天。

上表升疏是向神佛陈情之章奏,需严肃慎重。凡升疏(表)者,需在疏(表)文中明确自己的住址、姓名、生辰及所求之事。代别人升表者,可以写当事人名,也可以写委托人名。凡打表升疏者,请在神佛前先上三柱香,洗心涤滤,宣读疏(表)文完毕,入焚化炉。待疏(表)燃尽后三拜,定得吉祥如意,神明护佑!

疏文种类

升疏上表乃是道(佛)教各种法事必务的一道手续。各种法事皆有专用的疏文。疏文的种类可以分飞道教疏文(表)、佛教疏文(表)。

疏文的种类可以分飞吉祥疏(表)和超度疏(表)两种。吉祥疏表:请福延生,消灾免难。祈求诸事顺达,财源广进,学业、事业有成。必得神明保佑,所求如愿。超度疏表:超阴度亡,解冤拔罪。祈求先人亡灵离苦得乐,超生人天。

常用的疏文。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每一种法事都使用疏(表)文,因此疏(表)文的种类繁多。较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等。

2、祈福疏文。比如植福祈嗣佛七文疏,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荐亡生西佛七文疏、立亡魂房契(坟契)文疏等等。

疏文使用方法

当您拜神明或祭祖之时,若能够事先慎重的备妥一份合乎格式规范的疏文,把自己想表达的事情写清楚,在祭拜时朗诵出来,再随着纸钱一起焚化呈送,以示恭敬。用疏文来请神求佛、祭拜祖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疏文的使用方法:

1、不同法事需用不同的疏文,不可混用;

2、疏文制作完成后,必须盖印,押上日期、宫号、姓名等并经法师开光;

3、疏文于法事时同供品等放置于供桌上。请神后,取出朗诵全文;

4、朗诵后于焚化纸钱时随同焚化;

5、部分庙宇将疏文置于封套之内焚化,焚化即可。如果没有使用封套,单独疏文焚化,必须从“文首”先开始焚化;

6、污损的疏文不可使用。

如何请疏文

正式的疏文格式,一般都是法师自用秘藏不传,社会大众很难获取疏文。祈望大家皆能借助各种专用疏文开运转运、祈福求财、请神送佛!

点赞推荐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道,万里迢遥,念佛往生,古称径路。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弥陀疏钞..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是佛教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闻佛法,受到佛教的滋润..

敏不息尊者敏不息尊者,敏,即智。尊者机根聪明锋利,又勤于修习,己获佛的智慧,有如江水川流不息,既断烦恼,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怜悯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便随其意而拔苦与乐,永不止..

以下以五个故事来说明,情缘与爱欲的感人及对修行影响的深远,希望药师山佛弟子们深思。故事(一)话说三千五百年前,释某某为道场高僧,多生多世为清修者,以戒为师,累生累世以办道业、盖道场成就众多修行者,是一..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论里不停地研究佛法,甚至研究到钻牛角尖的地步,反而使自己脑子不停地在想问题。甚至执着在经论..

幸福≠财富对缺衣少食之人来说,有了必需的财富,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幸福。然而,当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财富的增长就不会带来幸福的持续增长了。举例来说:从没有房子过渡到拥有一套房子,你的内心会有强烈的幸福感..

关于婴灵超度的亲身经历缘主的劝谏文日后我们把缘主写的文章,也专门整理下,名字便叫做《关于婴灵的缘主劝谏文》,便按照第一、二、三篇的顺序来发。也希望很多已经超度过的缘主,都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一下,或许师..

稽首本然清净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

演培法师(1917~1996年)江苏江都人,俗姓李。号谛观。年十二,依高邮临泽福田庵常善和尚披剃。十八岁,于宝应福寿院受具足戒。初就观宗讲寺受天台教观,次游闽南、觉津、汉藏诸学院,研习性、相二宗之旨,兼闻西藏..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宗门下这个法门上得到了大的利益。到明朝时期就出现了一千七百公案。宗门下这一法是直接了透、最上乘的法。如果你过去真的有个深厚的善根,在这个法门上也修行过..

一般我们只能看到经书上所记述的,五阴净了是何等何等的境界。实际上到了真净现前时,我们还是难以区别啊!我在云居山跟随虚云老和尚的时期,有过一个亲身的体会。老和尚那时已是一百一十八岁了,他在中午休息时,有..

般若是梵语(prajna),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华译为智慧,谓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是名智慧。般若可分为三种:一、实相般若:实相(梵语dharmata)即众生本具真如,离一切虚妄相,为般若之实性,这是..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生,而亟欲灭生以求无生,弥求弥远。今以求生净土,乃悟无生,入有得空,即凡成圣,可谓通玄秘诀,换骨神丹。这是教起所因第九重法义净土法门善巧显示:因于信..

如果要成就如来就是佛这样的功德之门,那你应该怎么做呢?你对于这个成佛之果很神往,那你怎么得到呢?这就要谈成佛的因行,成佛的因行就应当修行十种广大行愿。这十种是从无量的行愿之海概述出来的,十这个数字在《..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什么不足啊?第一、我们对佛的信心足不足,不是找临命终人不足。第二、看看自己对无常观到底认知多深,落实多少,看破多少,放下多少,自己看自己,不是看别人,我们把法教导给别人都挺..

只有在凛冽寒风里颤抖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同样地,饱尝人生的折磨者,始能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禅语一个人喝茶的年头久了,便会悟出许多的人生况味。其实,人生也是一杯茶。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

    《佛教知识》感恩您转发支持佛教知识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教知识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5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