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服饰海青


海,表示广大。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一样广阔,能包万物。

青,表示内心清净,诸法不染。

海青着身,就代表了佛弟子的形象,这些知识和规矩咱得懂。

一、海青的诞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的衣冠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服饰之一。僧人的日常服饰海青,在华夏大地应运而生。

由于气候、国情等种种因素,原本的三衣不再适用,三衣仅于礼佛、诵经或集会时,披搭于大袍之外,并依实际情况仅择一衣披搭,出现了传统“袈裟”搭配汉式“海青”的规制。

海青为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

二、海青的独特

海青其形,好似海鸟

海青,是我国僧团中最为主要的服装之一,它的款式通常腰圆袖阔,圆领方襟,采用交领右衽(斜襟)汉服型制。腰身、下摆、袖口比其他的衣裳要肥大许多,因此海青通常也称大袍。辞源有载“吴中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

李白诗歌有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广袖翩翩如海鸟,香十海鸟归来。所以僧衣有海青之名。

海青颜色,以青黑色为主

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现今之海青颜色主要有两种:

一为黑色,乃一般缁素二众礼佛时所穿,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仅著海青,不得披搭袈裟;

一为黄色,为一寺之方丈、首座、法师等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著。居士的海青以黑色、咖啡色为宜。

海青中的佛教元素

海青,虽脱胎于汉服,但融入了许多佛教元素。海青的领子,是由三片布缝制而成的,这样的领子称之为三宝领。

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缝有五十三行蓝色的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与汉服的广袖不同在于,海青的袖口是缝合起来的。

海青表法,接引众生

古代丛林将礼佛的衣服称为海青,其取意为,海,浩瀚如海,能容万物。青,取之于蓝而盛于蓝,鞭策修道者精进。

在佛教中,海青还有一定的表法意。广大的袖袍,是接引众生的意思;海青的海表示广大,穿起袍来,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一样广阔,能包万物;青,表示内心清净,诸法不染,故名海青。

三、海青着身,须注意

作为一种中国化的“礼服”,出家、在家二众均可穿着海青。

寺院在上殿、过堂时,比丘、沙弥、居士都能穿的就只有海青了,这样保证了队伍的庄严整齐。

一大队出家人、在家人排班走过回廊到斋堂去过堂,衣袂飘飘、庄严肃穆,如雁阵行空,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如冰莲道人夏树芳辑《名公法喜志》卷三记载:

“程颢,字伯淳,洛阳人,神宗朝进士。以道学为己任,世称明道先生……一日过定林寺,偶见众僧入堂,周旋步武,威仪济济。一坐一起,并准清规。乃叹曰:三代礼乐,尽在是矣。”

现在有的寺院大褂外直接搭衣,不穿海青,未免减弱了教化之功。这原本是持律的比丘,三衣不离身,故而作务时穿海青不方便,就直接大褂外搭袈裟。

但是现在有的寺院的常住僧并不是三衣不离身,作务时并不穿袈裟,而上殿过堂却便宜行事,直接在大褂外搭袈裟,缺乏那种“雁行”、“翼如”的庄严。

目前各个寺院规矩不同,海青颜色各异,大家不免入乡随俗。穿着海青时,两手要放在胸前,或结弥陀印。不能放下手臂,致使衣袖落地,更不能大摇大摆,摇晃双臂,以保持恭敬心。

不过,海青只能礼佛、诵经和参加佛教活动时穿着,日常生活中不能穿,这是需要注意的。可以准备个布包或者专门的袋子,将不穿的海青收纳起来。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佛教知识》感恩您转发支持佛教知识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教知识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55/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