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境 取相认同丧本真

话说多了心会乱 怒火能烧功德林

躯壳起念滋三毒 心若不安怎修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一、什么是修行

提起修行,很多人都存有一份神秘感,认为此事不同凡响,是摆脱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行为;实际上,修行是非常普通、非常平常的事。

什么是修行?修行只不过是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而已。因为我们想错了会招来烦恼,做错了会制造罪恶;一个活在烦恼、罪恶中的人,生命对他来说就形同是一种煎熬、惩罚,这样活下去,岂不很苦?因此,才要修正想念行为以去除烦恼、痛苦。

我们修行的目的,基本上不过是让自己活得潇洒、活得安心、活得自在;而在生活当中,摆脱多余的无奈,过理得而后心安的生活,如此而已!但是很多修行人,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修到老、到死,都没有修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说是业障深重,有人说是根器不好……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大的原因是——方法不对。

在台南市禅学会成立时,我就曾给佛法两个字下了个定义:什么是佛法?“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

佛法的究竟处,既无所谓真理,也没有什么奥义,它只是成佛的方法,方法对了就成佛。什么是成佛?佛者觉也,生命彻底觉醒了就是佛。觉是生命真实、永恒的内涵,如果离开生命的自觉,认为有个相对的真实,便是“背觉合尘”,便不是生命的觉醒,那是取相认同,那是迷失!

可知,成佛只不过是生命的觉醒;而佛法也只是唤起生命觉醒的一种方法,方法如果不对,那是蒸沙作饭,怎么修都不会成功。成佛的方法,过去已经说得很多了,有两个大前提必须把握:

二、修行的前提

(-)唯求心安

禅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做、所为、所想,都必须能够心安无愧;如果这件事做了以后心会不安,就绝不要做,乃至连想都不可以去想。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就背离了佛法;背离了佛法,也许没有人会定你的罪,但你的心受到污染,却会使你感到不安,而使生命萎缩,在你修行的路途上,造成极大的障碍。如果你能保持心安无愧,那就日日是好日,你就会活在安祥喜悦中,而使慧命茁壮,容光焕发,潇洒自在。显然不求心安而学佛法,除了枉费心力,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二)打成一片

我们看到有人在河边筛淘沙金,不断地扬弃沙石,寻觅微细金粒,辛辛苦苦淘了一整天,回到家中打开袋子一看,竟然是什么也没有,为什么?袋子下面有个洞,全漏道了。修行人之所以修不成功,就是因为在修行过程中出现断层,有了漏洞,而又未能及时发觉,或虽发觉却没有把漏洞补好,才功败垂成。

佛法讲无漏,阿罗汉是无漏果位,佛证漏尽通,一般鬼神虽有五通,但却没有漏尽通。什么是漏尽通?所有的漏洞都修补得天衣无缝,到达了生命的圆满无缺,完美无瑕。

刚才,各位唱的“杜漏”歌,其根本要义即在于杜绝漏洞,也就是要求各位在修行中,要连绵不断,毫无漏失。我其所以要写这首歌词,就是因为看到各位当中,有的人修行很认真,有的人进三退二,修行不得力。修行不认真的人写信给我说:“老师啊!你要棒喝我!”你若是不认真修行,我棒喝你又有什么用?世界上有很多事必须自己去了结,别人是帮不上忙的,比如你饿了必须自己去吃东西,别人可以代替吗?修行必须自己努力去实践,是无法找人代替的。正法是立竿见影的速成班,你只要认真努力去“行”,便可以“证”入,它并没有什么难懂的。站在正法的角度去看,在这大宇宙里,没有什么叫做“真理”,也没有什么叫做“法”的东西;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自己的心净化了,安定了,法就会从你的生命中升华、显现,而迸发出你生命的潜力,而免于让自己原本真实的生命被埋没于六尘之中。

三、漏与杜漏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哪些漏洞呢?现在就从“杜漏”的歌词中一一说明:

——“法身功德在无漏”

什么叫法身?法身即是同宇宙一样永恒的不朽生命。你若想完成“宇宙即我”的不朽生命,关键就在于你必须修补所有的漏洞,回复心的光明圆满。

——“诸漏尽时法身成”

漏洞补好了,没有漏洞,法身当下圆成,说个修字便成了多余。

漏洞有哪些呢?归类如下:

——“邪思妄想沉阴境”

一般人头脑的惯性便是一天到晚不停的想,不管是有用,无用,与自己有没有关系都去想。想也并不在求得任何结果或结论,只是要想而已。

有些人以想为享受,不知不觉地沉入“想阴”。

想得太多了,便破坏了心灵的统一。

想得太多了,便面不华色,神经衰弱。

想得太多了,就落入想阴,降低了心的光明度。

想得太多了,生理上的内分泌就会受到影响,失去平衡。

想得太多了,百病从心生,罪恶也由之而起。达摩祖师说“心生便是罪生时……”

所以,妄想是最坏的事,想多了,使我们背离真实,使我们原本的心态上蒙上一层灰尘。心经上讲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阴。一个心胸开朗、表里如一、活得理得心安的人,都会容光焕发。做一个健康的人,不可胡思乱想;妄想不但滋生种种毛病,严重时会因意识分歧、心力衰退而陷于精神分裂,不但自毁人生,同时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这么说,我们不需要思想了吗?可以想,想是你们生活中必须的工具,佛法名为正念,也就是八正道中的“正思维”。正念,念菩提;正思维,有前题,有目标,有结论,都是目的正大光明的想念,绝不是胡思乱想。我们无论为自己的事业、工作或者修行,都必须集中生命的全力,把感情和理智重叠起来,使它集中到成为一个焦点,假以时日,便会在那个焦点上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如果我们是私心自用,没有理性,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的妄想,其结果便只会陷自己的心灵于暗淡,陷自己的生活于晦涩,让自己活得无奈,对于修行而言便形成了个大漏洞。

——“取相认同丧本真”

对外取相认同、执著,便是著相,便是“根尘相对,如胶似漆”,看什么都是真实的;看见一棵树,自然地推断它大概有多少年了;看到一位漂亮小姐,就品头论足给她打分数……久而久之,本有的灵明天聪就沉沦于六尘纷飞、五光十色、虚假不实的缤纷幻象之中,迷失了真实的自我。太注意外在的一切,就是著相、认同,就会使安祥出现断层,所以说:取想认同丧本真。

——“话说多了心会乱”

有些人太过热情,见人就说佛法,讲道理;既不辩识对方的根器,也不自我度德量力;说了半天,别人未必能领受到法益,自己若肯反观自心,就会发觉安祥觉受已经降低,乃至没有了。所以喜欢说废话,就是修行的漏洞之一。

话,是表达意见、发抒感情的工具,不能不讲,但是废话对别人没有帮助,对自己却有损害;不但影响修行,对身体而言也是一种病源。生理上的许多病痛,都是因为我们的心偏了,扭曲了,因此健康也便受到了破坏。各位读过“安祥之美”便会知道,但那也不过是概略举例而已,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跟我们的心灵息息相关,所以黄帝在内经上开宗明义地说:“百病从心生!”我们修行人,顶好是不讲话,不得不讲时,要言简意赅,不讲废话;切莫让自己的安祥在废话连篇中漏光了。

经上说“众生未度,自己先沉”,意思即是:你如果不是救生员,不善游泳,看到别人落水,你别急著跳水去救人,因为那样很可能你和落水的人一同被淹死,不但没有功德,而且误人自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你若不去救,换别人去,很可能会救起来了。所以刚刚入禅的会友,稍稍体会到一点儿安祥,要竭尽所能把安祥保住,先别妄想去救人,因为话说多了心会乱,不但自己心乱,而且你讲的那些道理,不一定能够排除别人的烦恼,而你所说的那些话,自然亦成了废话。废话只会破坏心灵的祥和,破坏内心的安祥,破坏安祥就是破坏法身功德,话说多了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怎可不慎呢?

——“怒火能烧功德林”

生气、发脾气、暴怒……都是“无明”的发露。无明即是不明因果,乃至不信因果。如果你要晓得一切结果都有原因,一切原因都有结果,无论什么事到面前,该来的来了,理所当然嘛!你逆来顺受,偿还即了,否则一生气、发怒……岂不又种下另一重“因”了吗?况且,纵使你修行很好,事到临头,发一次脾气,过去所修行的功德都被破坏了,烧掉了。修行人如果经不起考验,什么时候才能修成功呢?

——“躯壳起念滋三毒”

所有念头、想法都不离这具肉体,而且牢牢地执著这个色身肉体是真实自我;我有肠胃,便要吃好的;我有身体,便要睡好床、住好房子、要买进口轿车……一天到晚为肉体著想,替肉体打算,欲念不停地滋长,理性就会降低、下沉;理性下沉,人活在欲望中,便做了欲望的奴隶。如果所做所为都是自私自利,所想的一切都是损人利己,那还怎么个修行法呢?这个漏洞太大了!

要修行(心),就要战胜自己的机械性,超越虚假、有限的自我,否则坚固我执,便会形成修行的障碍。从我执、执我延伸出去,便是执理、执事——理障,障菩提;事障,长无明。心上如果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真理,它会压熄你生命之火,使你永远不能大彻大悟。所谓“金屑虽贵,在眼亦病”,金粉虽然很值钱,但是放进眼睛里,眼睛一样会瞎。我们原本的心是最清净、最洒脱自在的,不能增加任何东西,加一点、减一点都不可以,因为它是至真至圆,无欠无余,一切具足,什么都不缺少的。

什么叫事障呢?一早起床固定每天要修这做那,执著如何修行,其实只是自我束缚、限制,使自己更不自在。更刻板的机械生活会使人机械化,而机械性是违反灵性的,人如果不摆脱机械的“枷锁”,又怎能解脱和超越?

所以,从躯壳起念的一切执著,只会增长贪、嗔、痴三毒,让修行增加漏洞。

——“心若不安怎修行”

我们就是因为心不安,心太乱,烦恼、痛苦、无奈太多,才来修行。修行的起点就是求心安,求心安首先就要把破坏安祥、使自己心乱不得安祥的种种漏洞,统统补起来,然后法身才能圆成;否则“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追求虚幻的结果,最后所得到的必定是——幻灭。

这就是我写杜漏歌词的动机,希望各位每天早上起床后就唱几遍,提醒自己,一方面防漏,一方面把过去的漏洞补好;所有的漏洞都没有了,当下功德圆满,法身岂假修持?

点赞推荐

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

有一次,佛陀借住在波婆城一位铁匠淳陀的芒果园中。身为主人的淳陀,因而有机会来见佛陀。见了面,问讯礼敬后,佛陀就问了:「淳陀!你喜欢哪一种修行人的清净修行法门?」「大德!西方的婆罗门,手拿棒杖、水瓶,头..

佛灭后的大师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到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只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昆舍离城。当出昆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到了隔年..

民国初年,章太炎先生遇到一件事情,这是他的女婿朱镜宙先生告诉我的。

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变要看大众是什么想法。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影响别人思想的人,负的责任最大,能引导人正知正见这是佛菩萨,这是世间的大圣大贤。如果是以邪知见引导一切众生,走了错..

那天,佳芬跟妈妈吵架之后什么都没带,就只身往外跑。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着大地开展的时候,佛陀在河畔散步。忽然,远远的地方,一个青年像发狂似的向着佛陀奔来,口中还不住叫着“我苦啊!我苦啊!”的声音。青年人走近了佛陀站的地方,佛陀用慈悯的眼光看着他..

旁白:话说学贯古今的苏东坡苏大居士一天正在修习禅定。(苏东坡徐徐出定,捻须而说)苏东坡:妙啊!妙啊!俊儿,俊儿!(俊儿上)俊儿:是,老爷!苏东坡:笔墨伺候!(俊儿端笔墨,递笔,东坡挥毫)俊儿:老爷,这..

如果你看到一颗流星,你能不能把它送给那个苦候已久的男孩。他会告诉你一个关于流星的故事。他曾经含着泪给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个缘的开始。这个故事也是个缘的开始。缘使得那个男孩和那个女孩成为..

当这栋五层的楼房倒塌时,霜正在一楼的办公室里加班,吃着石给她送来的夜宵。他俩是一对新婚数月的小夫妻,恩爱非常。石比霜大八岁,从三年前认识起便对霜珠似宝地宠爱着。由于两人不在一个城市,几经努力仍无法调动..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

一个个无情的误解,纷乱了幸福的脚步。当命运的死结终于用代价打开,一切都为时已晚。接婆婆来家安度晚年,结果却背离我们的初衷。结婚二年后,先生跟我商量把婆婆从乡下接来安度晚年。先生很小时父亲就过世了,他是..

2003年5月1日,土耳其东南部宾格尔省迪亚巴克尔地区发生里氏6.4级地震,不少建筑物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土耳其中央政府和附近省份紧急向灾区派出了救援人员。5月2日清晨,当救援人员将一位身受重伤的孕妇从废..

无住是感应的原理感应,可以说是所有宗教信徒一致希望得到的体证。然而感应处处有,希求却是不可得。因为佛教认为感应是自然理则的运行,是不假外求,自然而有的;若不如是,都是颠倒妄想的魔境。说起感应,真是随处..

成孝法师往生净土前的业障今天我讲一下我对地藏法门这方面的认识,我从初学佛开始,到接触到这本经,我认为这是一本好经,但是对地藏经没有充分认识,忽略了这经的本身意义,就是一味的求愿往生,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庞氏姐妹亲见观音双双出家莫老(莫正熹老居士)继续又说出一段事:香港庇理罗士女书院,和皇仁书院,是同样出名的学院,有一个姓庞的女子,在该女书院读书毕业的。她听闻普陀山有观音现相之事,就从香港跑到上海,她..

我过午不食的经历心情激动,写得比较长,师兄们见谅。末学上周在佛前发愿过午不食,并祈请诸佛菩萨及龙天善神加持。除了实行过午不食的第一天有点不习惯以外,几天以来,由于三宝的加持,末学并没有感到饥饿或者精力..

诵持施送地藏经眼睛放光显神奇我读完地藏经有一个亲身体验,就是我一诵地藏经的时候我眼睛模糊,诵上的时候眼睛很清楚,诵下的时候我就是戴着老花镜,忽然有一天我梦见地藏王菩萨,我这个人悟性低,我也不知道,梦见..

    《大德居士》感恩您转发支持大德居士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大德居士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