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的说法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的说法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释教的底子大意。因果报应的观念家喻户晓,成为中国人道德观的重要部分。因果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人不明白缘由果报的道理,只见到世间有许多行善的好人,日子过得并不顺遂,而那些造恶之人却富裕逍遥,便误以为因果业力是迷信。

其实每一个事物的繁殖和生长,都是有其必然性的,有如是因即感如是果。虽然其间的联系极为杂乱,但都是有条有理毫厘不差的。诸法皆空,因果不虚,因果皆循环,因果通三世。若人不信因果报,后世堕落无人身。若人深信因果报,同生西方极乐国。业报与因果有许多种,简略概括也便是四个字“作茧自缚”。

一、现报

现世所作的善业或恶业,这一世就显现出果报,乃至于很快就应验,这种当下因果便是“现报”。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恶诸业,果报分明。《了凡四训》的主人公袁了凡,先因算命被预言命运平平,不只短寿绝后,又无功名,其后许多事都得到应验,一度接受宿命的他遇到云谷禅师,劝导他掌握本身的命运。

他以积极的善行求得立命之道,逐渐得子、及第、长命。他记下自己逆天改命的阅历,留给儿子袁天启及后代。要如何改进这辈子的命运?哪些地方能够培福?这福田就在众生之中,这福田便是家中的爸爸妈妈,这福田便是出世间的三宝。改命,永远是从孝顺爸爸妈妈开端的。

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爸爸妈妈便是戒,假如没有佛,就把爸爸妈妈当做佛来侍奉。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爸爸妈妈一丁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超越你供养一百位高僧百千万亿年。孝顺供养爸爸妈妈,这个福报是现世报,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也底子挡不住自己的福德。

二、生报和后报

此生所作的善恶业,来生才招感到的苦乐之报,这便是“生报”。佛门里有句话:欲知宿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此生作者是。比如,在释教的六道轮回中,若在世时多行善事受人敬重,积累善业或能投身天道。若此生常起嗔恨之心,控制不住脾气乃至损害别人,简单感生到阿修罗道或阴间道等等。

但若能精进修行、念佛得力,心行与极乐净土日趋相应,往生一念蒙佛接引也是常有之事。然后报的特点是曩昔或现在所造的业要等到二生或多生后受报。或者在后世后代身上应验,或此生现报,或报在来生,或后后生报,或不定向何生。报快祸福浅,报迟祸福深。

三、不定报

“不定报”是指造业之后,不确定在什么时候受报。假如缘由到了或许很快,也或许由于忏悔和行善,延迟受报或者重罪轻报。引满诸缘异,故报时差别。报快祸福浅,报迟祸福深。罪报要求急,福报回众生。造下恶业好比放高利贷,就像利滚利、滚雪球似的,受报越晚损害越大。反过来说,假如现世做了许多功德,却只求马上就能发财享乐,固然也能如愿但福报相对要小。

为什么会有不定报?由于所造的业有两种情况: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未来必定受报的,不定业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或许轻报或者重报。例如说造业的行为是否故意,明知成果依然为之是定业,毫无悔意也是定业。若无意之中造下的业则要看缘由,假如诚意忏悔也能减轻业障。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曩昔的一切已经无法再拯救,只能把握每一刻实在的现在。相由心生,命由己造,尽力开垦自己生命的园地,未来依然充满希望。释教有许多艰深的道理,但不建议谈玄说妙的文字游戏。释教真实的意义在于摆脱众生的疾苦,实实在在地解决人生问题。广结善缘,得道多助,诚实无欺,善有善报。祈愿咱们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中的因果理论,内容很广。本书所要讨论的因果报应,只是其间的一小部分。

简略的说,‘因果报应’便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便是因果报应的一套规则与规律。

详细说,归于恶的行为首要的有‘十恶’、‘五逆’。每种恶行,各有它应受的恶报,并且按照恶行的轻重而有差别:做‘十恶’最重的,身后入阴间遭受痛苦;中等程度的,身后转生为畜生遭受痛苦;较轻程度的,身后生为饿鬼遭受痛苦。当受完上面苦报后,再出生为人时,则分别受下面的果报:

(一)杀生:会得多病、残疾、短寿、多祸殃、骨肉分离等果报。(将人或动物直接或间接加以杀戮,归于杀生恶行;若加以刑打、虐待、伤害,则属类似于杀生的恶行,得类似果报。)

(二)盗窃:贫穷;或财产与别人共有,无法自由支配。(凡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资产,未经赞同擅自取用或侵吞便是盗窃。)

(三)邪淫:配偶不仁慈、不忠贞,或妻子受人诱骗奸污、得不到满意的眷属。(乱搞男女联系以及从事与色情有关的行业都属邪淫恶行。)

(四)妄语:得到受人诋毁、诈骗之果报。(扯谎、作伪证、不守信都犯妄语罪。)

(五)绮语:说的话别人不信任、不接受,说话不清。(说黄色邪淫的话,使人胡思乱想,谓之绮语。)

(六)两舌:眷属背离,亲族弊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便是两舌。)

(七)恶口:常受人恶声相向、多诉讼纷诤。(用凶暴或狠毒的话谩骂即恶口。)

(八)贪欲:心不知足、多欲无厌。(贪求财色功利各种享受,沉迷不舍,谓之贪。)

(九)嗔恚:常受人说长论短,常受人扰而烦恼,或被栽赃。(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便是嗔恚。)

(十)痴:生在充满邪见的家庭、生在偏僻缺少佛法与文明的地方,心谄曲、好阿谀巴结、使诡计。(痴是指邪见、不信因果。)

十恶之外,五逆是更重的恶行,其间一项是‘不孝爸爸妈妈或至杀戮’,它的果报是应入最苦的无间阴间受无量久远的大苦报。其他各种恶行各有其应受恶报,名目繁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

归于善的行为首要的是‘十善’:(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痴。

能实施十善,得到的果报正好与行十恶者相反。程度重的身后生于天上享天福;程度轻的身后再出生为人。以前能行不杀者,再出生为人时,可得到健康、少病、长命的善报;修其余善行者,各享应得的善报。

因果循环报应规律的三种方式

《涅木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遭受痛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此生报,或此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咱们明白了业有三报的道理,不只知道干坏事作恶之人,终有报应,并且能真实做到多与人为善,不干坏事的而终得福报的成果。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因果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因果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因果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79/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