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四大天王和八苦的介绍,讲解


 佛教的四大天王和八苦的介绍,讲解

释教文化中盛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人物。其中,就有着主管着“风调雨顺”的四大金刚。在民间他们也叫作四大天王。他们各自有着归于自己的法器。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法器保佑着人们。本期释教文化将为你介绍四大金刚的姓名。

四大天王民间又称“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名多罗咜,身白色,穿铠甲,手持琵琶,主乐神;南方增长天,名毗琉璃,身青色,穿铠甲,手握宝剑,护法神;西方广目天,名毗留博叉,身白色(另一说法是红色),穿铠甲,手持蜃(据明·杨慎《艺林伐山》云:“蜃行似蛇而大音顺。”有人曰蛇或龙,皆误)传法神;北方多闻天,名毗沙门,身绿色(另一说法是金色),穿铠甲,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降魔施财之神。根据印度释教传说,在须弥山中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便各居一峰,护一方全国,故称四大天王。在中国古代,四大天王还有“风调雨顺”的意义——持剑者风(锋)也;持琵琶者调也;持伞者雨也;持蜃者顺也。这也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对丰收之年的巴望。

释教把国际分为欲界和“六欲天”。欲界:人类社会,阴间,饿鬼;六欲天:超于人鬼以上的天界,天神所居。六欲分为六重,榜首重便为“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各护全国。四大天王为:

1)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执鞘;

2)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宝剑;

3)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穿甲戴胄,左手执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闻天王:身金色,金甲胄,左手执浮屠,右手执三叉乾,脚踏三夜叉鬼释教的四大天王汉化便形成中国罗汉堂中的“四大金刚”,成为“风调雨顺”的化身:

1)持国天王魔礼寿:穿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2)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3)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把,职调。

4)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米伞一面,职雨。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可是知道不可能没有苦的。苦又分为很多苦,在释教中,苦是什么呢?释教云人生八苦,便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分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本期释教文化为你介绍释教八苦是哪八个。

释教文化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世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苦楚已非言语所可描述。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火热或冰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苦楚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世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苦楚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正人世惟青丝,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防止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况且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阑珊外,因曩昔劳苦堆集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苦楚,至于衰老对于女性,则更为残酷,由于除了生理的苦楚外,女性更有着芳华消逝的心思的苦楚。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返老还童,当然使人慨叹,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前进,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当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便是药物能治好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赛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梦想狂,躁郁狂等心思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见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不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刻还好受,倘长年纠缠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苦楚,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究竟能支撑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世界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破例?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蜕化,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缺乏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国际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苦楚,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冲弱,盘绕榻前,存亡离别,惨痛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逐个自脑际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喜安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悔恨,苦楚和恐怖。这时因苦楚恐怖而感召阴间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苦楚,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分别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分别,”存亡离别,人世惨事,芳华丧偶,中年丧子,当然悲痛万分,即便不是死别,或为寻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苦楚。然而,全国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配偶,亦难得终身相守,又况且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分别之苦,是谁也无可防止的。

六、怨憎会苦:和爱分别苦相对的,是怨憎会苦。意气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爱人,恩爱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欢的子女,或生离,或死别,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言语庸俗;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可以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相互怨憎的人,愈被组织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刻,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七、求不得苦: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寻求某一个方位,人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自己的志向是做计算机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便榜首个希望求得,第二个希望又当即生出来。山沟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意了呢?不满意,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便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寻求,而有爱分别,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断,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通,而有存亡之苦。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人物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人物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7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