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重要人物介绍


据尼泊尔《苏瓦扬普史书》记载:“加德满都一带区域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那伽巴沙湖泊,湖内有龙王居住,后来文殊师利由摩诃支那(我国)来到此地,辟开了湖南边的山岭,将这一湖水泄干,并在此树立苏瓦扬普寺,因之称此地为尼泊尔。”这一传说显示了中尼两国传统的亲热友谊。

公元前565年,迦毗罗卫(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的王子释迦牟尼出生在今日尼泊尔南部的洛明达(古称蓝毗尼),他落发成道后,在印度各地游行说法,吸收徒众,传达他的思维,于是构成为释教。他的教法于公元一世纪前后传入我国,因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崇奉,释教在我国逐步成为一个系统齐备的宗教——这便是中尼释教联系史上的最胜缘由。

因为释教的缘由,我国历代僧人前往尼泊尔朝礼释迦牟尼圣迹的人很多,其间最早而最知名的是公元405年东晋法显抵达佛陀的家乡迦毗罗卫城,和佛陀的出生地论民(洛明达)园,瞻礼遗址,法显并将其时情形在他的名著《法显传》中加以记载。法显今后十余年,我国名僧智猛也曾到迦毗罗卫朝访佛迹。

在法显往访迦毗罗卫的一起,一位迦毗罗卫籍的僧人佛驮跋陀罗来到了我国。他是释迦族人,大约于406年左右抵达长安弘传禅学,随后又经名僧慧远邀上庐山,译出有关禅教诸经,418年又到建业(今南京),在道场寺和法显共译出《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又和沙门法业、慧严等一百多人译出《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此外他在我国还译出《观佛三昧海经》《文殊师利发愿经》等共十三部一百二十五卷,他的业绩深为我国释教学人所追念。

嗣后,公元633年玄奘法师也朝礼过腊伐尼林(即洛明达)和迦毗罗卫城(即劫比罗伐窣堵国)。那时迦毗罗卫现已倾圯,只剩宫廷故基窣堵波和石柱的遗址。玄奘在此徜徉瞻礼,并在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详加记载,说加德满都区域宗教富贵、寺院林立,僧徒二千余人,巨细二乘并皆研习;其时有名的鸯输伐摩王在位,崇信佛法。其时,尼泊尔国公主和唐文成公主都嫁与西藏松赞干布王为妃,这一段和好缘由更促进了中尼的友好联系,因而沟通了一条从长安经拉萨、加德满都到印度的交通路线(即其时所谓吐蕃、尼波罗道),不独唐朝青鸟使李义表、王玄策先后出使印度都经由此道,即唐代僧人玄照、道希、玄太、玄烙、道方、末底僧诃、玄会等往返印度,也都先后到过尼泊尔国。又玄照从印度返唐,路次尼泊尔国时,国王还遣人护卫他到吐蕃,探望文成公主后回到洛阳。尔后,在公元764年我国僧人悟空也访问了尼泊尔国,瞻礼了释迦牟尼的降生地迦毗罗卫城。964年我国沙门继业等三百人由宋太祖差遣赴印度求法,归途也道经尼泊尔国。

因为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区域紧邻,因之彼此之间在释教联系上也很亲近:我国藏文佛经有一部分是由尼泊尔古代的译师们所传译,西藏寺院的古建筑以及梵式的、尼式的造像等释教文化遗址也有许多出自尼泊尔的艺匠之手。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曾向尼泊尔邀请艺匠八十人抵达西藏区域,为帝师帕思巴建黄金塔。其间有一位名匠阿尼哥,礼帕思巴为师,同至北京。阿尼哥曾一度为僧,因为他画塑铸金的技能都很高超,元朝特设梵像提举司,请他掌管,令专管铸像、绘像、土木雕塑等项工艺。其时我国两京寺观之像,多出于阿尼哥之手。现存的北京妙应寺白塔,据《阿尼哥神道碑》记载,也是阿尼哥所设计建筑。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从前差遣沙门智光为国使,带着国书彩币到尼泊尔通好;尼泊尔国王马达纳罗摩也遣使来我国,致送金塔、佛经、名马、方物。明成祖时,智光法师第二次奉派出使尼泊尔国,一起尼泊尔也遣使来报。从此今后,两国青鸟使报聘不绝。

一、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即位後統一了西藏高原,树立了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為了鞏固統一大業,採取了一系列办法,首先是遷都拉薩並制作布達拉宮,第二是把西藏從新行政規劃,劃分西藏為六大行政區域,第三是廣為推展释教,第四是創立文字,第五與唐朝和尼泊爾聯姻,迎娶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並建巨细召寺,第六是統一度量衡,别的還有開山、筑路並教導農民農墾與水利,及創制了許多法律,闻名的有“欽定六個大法”等,所以松贊干布是藏族最敬重的一位藏王,被譽為是三大法王之一。被譽為是觀音的化身,也是三大法王之一。别的二位法王為赤松德贊和赤祖德贊。

我們也順便說明一下,松贊干布娶了赤尊公主與文成公主的故事;大約在公元585年,松贊干布派噶東 贊(即唐史中的祿東贊)到尼泊爾迎娶尼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攜來了西藏榜首尊佛像不動金剛佛。並修建了饒薩孜拉康(也便是拉薩大昭寺),赤尊公主在布達拉松贊干布的皇宮旁建了很華麗的居室(到五世達賴喇嘛树立噶登頗章政權後在此基礎上建成了舉世聞名布達拉宮)。

 公元637年松贊干布率兵攻吐谷渾,并榜首次與唐朝發生衝突,公元640年派噶東贊迎娶唐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攜來了釋迦牟尼佛像並修建了饒摩齊(也便是拉薩的小昭寺)。

二、赤松德贊:

赤松德贊從印度迎請了二位大師,也便是西藏释教史上,闻名的蓮花生和西瓦措到藏弘法,树立桑耶寺--西藏榜首所寺院。並規定貴族子弟落发為僧,隨著释教的廣泛傳布,分別傳自印度和唐朝的兩派释教開始發生分歧,雙方互不相讓。最後以印度僧噶瑪拉西和唐僧大乘和尚為首的雙方展開辯論,辯論結果以大乘和尚的失敗而逼迫按約定離開西藏。

從此西藏不準再敬重與修習唐傳释教(據說大乘和尚宣說的並非是正統的唐朝释教)。當時西藏還派出了三百人前往印度學習梵文並從印度迎請譯師,很多翻譯佛經。這也是西藏傳释教的前宏期的尾期。

三、赤熱八巾:

赤松德贊的孫子赤熱八巾,大力推廣释教,定立喇嘛供給准则並對藏文進行了改革。西藏歷史上將他和松贊干布、赤松德贊合稱為西藏三法王。赤熱八巾約于公元838年被苯教徒殺害。

四、朗達瑪:

释教內部的对立被消除以後,释教與苯教的对立卻日趨惡劣,熱八巾被害後,繼位的是達瑪烏東贊(又稱朗達瑪)。公元840年左右達瑪烏東贊(又稱朗達瑪)。達瑪採取興苯教滅释教的方针,讓释教在西藏幾近絕跡,朗達瑪興苯滅佛,又被信佛的拉倫多杰刺殺。朗達瑪的兩個兒子雲丹和烏松為爭王位而彼此攻伐,由此引起的內戰擴及全國,加上庶民造反,西藏終於堕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即西藏史書所謂的割裂時期。

內戰中,西藏全國构成許多互不相屬的小國,其间雲丹的後裔佔據拉薩一帶,构成拉薩王系。

烏松的孫子扎德尼瑪貢退居阿里,並將屬土分封給三個兒子,其间長子據門域(印度河上游)构成拉達克王系;三子據象雄,為古格王系;另一烏松的孫子在拉多树立雅隆覺阿王系;該王系還在西藏安多宗喀一帶(即現西寧)树立了宗喀國(即宋史中的角斯羅)。宗喀國曾經很強大並與同樣是西藏藏族一個分支西夏人長期交戰。

在這段西藏割裂時期,在政治上是各自為政,在文化上卻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學說、各種教派紛紛构成。對西藏未來的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释教也是在這一時期成為主導整個西藏的宗教。這段歷史我們將在藏傳释教各教派為我们介紹。

五、薩迦班智達:

要說薩迦班智達,先來說一段的歷史公元1195年左右,蒙古的軍事勢力到達西藏邊境地區,坐落西藏邊境的各部為自保紛紛派人獻上豐厚的財寶,才避免了蒙古軍的侵擾;此後為免兵禍逐漸构成由西藏各部向蒙古交納被稱為“達諾”的數量不大的財物。

公元1227年藏人得知成吉思汗的死後停止向蒙古供獻。繼位的窩闊台于1240年遣大將多達那波進軍西藏,蒙軍攻到西藏中部,一路燒殺頗重。當時在涼州的闊端(窩闊台之子)去信給多達那波,稱需求一個引導蒙古的好喇嘛,問多達那波西藏何人最善。多達那波回信稱“僧團最眾多的是噶瑪巴,處事最強的是達隆巴,最為威嚴的是直貢巴(達隆、直貢是噶舉派的兩個支派),最通晓佛法的是薩迦班智達”。闊端稱人眾多與威嚴,我也有之,我是需一位通晓佛法者。乃遣多僧宮和本覺達為使,專程前往迎請薩迦班

公 元 1244年,六十余歲的薩迦班智達應邀領著兩個侄子(十八歲的八思巴和六歲的恰那)起程前往涼州。到1247年與闊端會晤,薩迦班智達以西域學者為譯師,向闊端宣講佛法,令闊端敬信並使其免除天下僧尼的賦稅兵疫等,還勸說蒙古人並從此停止了因为懼怕漢人的抵挡而每12年驅壯丁入海淹死的方法。闊端為薩迦班智達制作了幻化寺,供奉了很多的財寶,由此開始了西藏喇嘛與蒙古間的施捨關係。這點影響未來西藏的歷史非常重要。

當時薩迦班智達鑒于蒙古武力強大,藏人無力抵抗而寫信給西藏各地官員,曉諭各地不要抱僥幸心理抵抗蒙古。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人物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人物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7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