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几位伟大的母亲


母亲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纵观中华历史,那些有建树、留下美名的古人,大都深受母亲思想的熏陶,才成就了他们的人生。图为岳母刺字。

母亲节,这个起源于西方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虽然经历了千年,到近代有些许变化,且各国时间不尽相同,但这个感恩母亲的节日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体现出人类本性中的善,对母爱的讴歌,对年长者的尊敬。这和中华神传文化中的孝是相通的。中华五千年出现的伟大母亲更是数不胜数。

母亲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一个母亲是否有德行,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价值观念的形成。

纵观中华历史,那些有建树、留下美名的古人,大都深受母亲思想的熏陶,才成就了他们的人生。这些母亲中,最为著名的是:孟母、岳母、陶母、欧母,她们被称为“四大贤母”。她们的儿子名垂青史,她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历代教子的典范。

一、孟母

孟母三迁

孟母,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邹国人。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因此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之句,说的是“孟母三迁”,以及“孟母断织”的典故。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经搬了三次家。孟家原住在坟地附近,耳濡目染之下,孟子常和同伴玩筑墓和祭墓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好,就搬家了。新家的旁边是屠宰场,模仿力强的孟子又玩起杀猪的游戏,孟母觉得这样的环境也不妥,又搬家了。最后搬到太庙旁,孟子便跟着进出的文官依样学起礼仪,孟母见了非常高兴,这才定居下来。这就是被广为传颂的“孟母三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见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另一典故是“孟母断织”。有一天,年少的孟子上学回来,孟母正在纺纱织布,便问他:“学得很好了吧?”孟子回答:“还是像原来那样。”孟母一听,马上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正在织的布。孟子惶恐的询问原因。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织布机上的布一样。君子学习是为了树立名誉,向人请教是为了增广知识。有了学问,平常闲居时就能安静平和,行动就能远离祸害。现在你荒废学业,将来不免要成为仆役,难于避开祸害。这和织布养活自己没什么不同,如果织布半途而废,岂能让家人长年穿暖吃饱不缺乏粮食呢?女人若舍弃衣食技艺,男人若怠惰修持品德,不沦落为盗贼,那么就将沦为奴隶了。”

孟子听完母亲的话,心生警惕,早晚勤奋向学,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最后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儒。

二、岳母

岳母刺字

岳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她在国家危亡之际,深明大义,励子从戎,并在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晚年姚太夫人随岳飞军中奉养,绍兴六年春病逝鄂州,宋高宗赐葬于庐山,埋于株岭。

典故“岳母刺字”是这样的,起义军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因此特差王佐拜访岳飞,想聘请他前去相助。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岳母知道后,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

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用绣花针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字。后来岳飞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三、陶母

封坛退鲊

陶母,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等典故被广为传颂,大家尊其为“贤母”。

在陶侃年轻之时,有天下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虑。母亲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你的朋友的。

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斫诸屋柱”为薪柴;又卷起铺在床上的干草,切细后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教育出陶侃这样的人才啊!”

母亲“截发筵宾”的待人美德,深深铭刻在陶侃心上。故陶侃为官以后,始终保持着“恭而好礼”,“引接疏远,门无停客”的待人作风。

“封坛退鲊”的典故是说,陶侃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你现在是官吏,拿官物送我,不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增加我的忧虑。”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后人赞誉:“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明。张九韶《重修陶母基记》;康熙《新淦县志》卷十四《艺文志。记》)

陶侃学富五车,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他从长吏、太尉、都督大将军一直做到封长沙郡公,成为中国古人治学和为官的表率。而这一切都与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四、欧母

画荻教子

欧母是北宋著名学者欧阳修之母郑氏,她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辛苦将他抚养长大。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去世后,家境逐渐贫寒,孤儿寡母生活非常艰难。

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郑氏还经常以欧父的为官事绩告诫欧阳修,一定要廉洁奉公,乐于助人。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但欧母并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中国历史上有厚德的母亲不止这四位,还有太姜——周公季之母;太妊——周文王之母;太姒——周武王和周公之母;颜征——孔子之母;佘太君——杨延昭之母等等,多得数不胜数。她们不仅仅是养大孩子,而是用自己的德行,教化孩子做人之道,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万世传颂之人。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人生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人生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人生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80/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