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的佛门渊源


耶律楚材又名刘楚材,字晋卿,释名“从源”,号湛然居士,乃辽宗室后裔。自论幼而喜佛。逢金朝末年战乱,蒙古兵围困燕京,“忧患以来,功名之心束之高阁”,耶律楚材转而学佛。楚材初从圣安澄公习禅,后投于万松行秀门下,苦修三年,获万松行秀印可,成为一名居士。1218年,元太祖闻其名,聘之,耶律楚材离开燕京随太祖西征,“以佛治心,以儒治国”,成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太宗时耶律楚材官拜中书令,对蒙古政权的治国方略多有建树。耶律楚材也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为曹洞宗以及禅宗等佛教教派在元朝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澄公的推荐下,耶律楚材拜万松行秀为师,由此形成禅儒兼容的思想体系,最终铸成一生功业。当时正是金蒙交战的关键时期,燕京被围,金朝被迫南迁。耶律楚材留守燕京,处境危难。故有消极隐退之心,因而学佛。

耶律楚材以著名政治家和儒者著称。但其佛门因缘是相当显著的,各种文献记载颇多。耶律楚材对禅宗多有颂赞,由于其地位,对禅宗思想在当时的传播,有一定贡献,特别有助于曹洞宗宗风的弘扬。对万松《从容录》的产生和传播作用也很大。他也参照曹洞宗先师的“权开五位,善接三根”的参禅方法,作有《洞山五位颂》。

耶律楚材的学佛活动和佛学思想,为其后来治理国家打下良好基础。

以佛儒结合的思想对蒙元建国和制止战争杀戮等多有贡献。如窝阔台继可汗位,耶律楚材也参与谋划。《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己丑,太宗即位,公定册立仪礼,皇族尊长皆令就班列拜。”《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记载:“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合台曰:‘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制止蒙古军队的杀戮应该是其众多贡献之一。《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曰:‘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帝犹豫未决,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当时汴梁城共有一百四十七万人,正是由于耶律楚材的建议才得以保全生命。“其后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耶律楚材、万松行秀不断宣传“好生恶杀”的道理,既反对蒙古军队的大肆屠杀,也反对“州郡长吏,生杀任情”。窝阔台南征金朝时,他又建议窝阔台下达了“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的诏令,并“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耶律楚材保护佛教还有一事。《续灯正统》卷三十六记载:“先是,元世祖将西征,有司奏: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有膂力者,可为部兵扈从西征。士为言于上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持。虽死不犯,用之行兵,奚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无志行,在彼既违佛制在此,岂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之从王师也。帝从之,乃寝其奏。”据《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记载,万松另一重要弟子全一至温参与其事:“上都华严全一温禅师,……元主将西征有嫉我教者,遂奏议曰:释氏虽托方外,然多忠烈之辈。今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膂力者,宜募为部伍,扈从西征,可为开国之一助也。温闻大惊,乃顾楚材,而折其说。楚材亟白元主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虽死不犯。用之从军,岂其宜乎。若不循法律者,必无智行在。彼既违佛制,在此岂终王事哉。一举两失,实不可也。元主遂然之。”万松师徒积极保护战乱中的僧俗,劝止蒙古军队少杀,应该是确定的历史根据。

耶律楚材对佛教多有维护。耶律楚材于1229年刊出《西游录》,中对丘处机已经有所不满,这可以说是蒙元时期佛道之争的起点。明王世贞撰《读书后》卷八《书□风庆录后》其二:“后考湛然居士《西征记》颇称长春之短。”这里《西征记》应是《西游录》,其上卷记西征历程,下卷专为批驳丘处机。批驳形式采用问答题,中论及丘处机十“不许之事”。其内容是:“客曰:‘君与丘公亦有所许可乎?’‘居士曰:‘论谈之初,酬咏之际,稍尝面许。交游既深,穷其底蕴,予不许丘公之事,凡有十焉。初进见,诏询其甲子,伪云不知。安有名哲之士不知甲子者乎?此其一也。对上以徽宗梦游神霄之事,此其二也。自谓出神入梦,为彼宗之极理,此其三也。又云圣贤提真性遨游异域,自爱梦境,此其四也。不识鲁直赞意,此其五也。西穷昧谷,梵僧或修善之士皆免赋役。丘公之燕,独请蠲道人差役,言不及僧。上虽许免役,仍令诏出之后,不得再度。渠辄违诏,广度徒众。此其六也。又进表乞符印,自出师号,私给观额,古昔未有之事,辄欲施行。此其七也。又道徒以驰驿故,告给牌符。王道人者驱从数十人,悬牌驰骋于诸州,欲通管僧尼。丘公又欲追摄海山玄老,妄加毁坼。此其八也。又天城毁夫子庙为道观,及毁 佛像,夺种天圃,改寺院为庵观者甚多。以景州毁像夺寺事致书于从乐居士,润过饰非,天地所不容。此其九也。又顺世之际,据厕而终,其徒饰辞,以为祈福。此其十也。”从中可见,丘处机东归之际,佛道之争已经逐渐开始。

耶律楚材文集中收录有论佛学活动和思想著作多种。作《辨邪论序》,论述万松以及儒禅之意。耶律楚材作《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第二年,耶律楚材作《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作《释氏新闻序》,对万松生平为人有所记载。万松评唱《拈古请益后录》,耶律楚材《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耶律楚材又作《屏山居士鸣道集序》(甲午冬十有五日)、《释氏新闻录》(甲午上元后一日)和《楞严外解序》(甲午清明后五日),此外还有《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书金刚经别解后》,论与万松、李纯甫等关系以及佛旨大意。在耶律楚材文集中还保留了很多耶律楚材与佛门僧众交往的文献资料,说明他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耶律楚材去世于1244年。《元史》卷二记载:“甲辰年(1244)夏五月,中书令耶律楚材薨。”《元史》卷一四六:“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皇后哀悼,赙赠甚厚。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至顺元年,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据认为他一生的巨大功业和清廉都与其修习佛法有关。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人生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人生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人生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80/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