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狂傲哲学巨擘——熊十力


有这样一位先生,年轻时太穷,没有裤子换,只有一条裤子,夜晚洗了就挂在菩萨头上,晾干接着穿。在内学院时,也是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人送绰号:“空空道人”。

有这样一位先生,自称“熊十力菩萨”。“十力”一词是指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运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济俗”。 是哪位先生这么狂傲,敢说自己拥有“十力”,与佛比肩?

那就是一代哲学大师——熊十力先生。他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等书,其哲学观点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体,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是“新儒学八大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狂放的“新儒”,感受彼时读书人的风意洒然。

天资聪颖,少年意气

熊十力1885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上巴河镇一个没落的书香家庭。年幼的熊十力就已经显示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他曾在一天里将三字经倒背如流。熊十力的父母相继去世后,他被送到父亲朋友所在的私塾。他不喜欢受礼仪的约束,十分欣赏先秦时鲁国大夫子桑伯子的洒脱——不穿衣、不戴帽、喜欢日光浴。在私塾学习半年后,因为难以忍受约束,熊十力离开了学堂。而这半年的私塾教育,成为了他仅有的学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经受过系统正规教育的人,最终任教于北京大学,成为了“后五四时期”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

他曾言:“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一股自信之气喷薄而出。据熊十力先生的夫人付既光回忆,她和熊十力婚后蜜月期间,熊十力就读完了一部二十四史。她取二十四史中的事来考熊十力,结果熊十力不仅能说清事情原委,还能说出此事在哪一卷哪一页中。

投身革命,学术为荫

熊十力通过阅读《格致启蒙》这类书籍,了解到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关怀政治时局的冲动。少年熊十力参加了许多革命活动。这时熊十力自学了大量儒家经典,尤其喜爱《周易》,对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深深痴迷。

辛亥革命后,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宋教仁被刺杀, 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也以失败告终。这让熊十力备受打击。他眼看着党人争权夺利,革命终无善果,感到心灰意冷。他总结出祸乱之起,源自军阀官僚贪淫侈糜、卑屈苟且以及国民的无知。他认识到救国的根本不在于革命,而在于学术思想的兴盛。

这一时期,熊十力在《庸言》上发表札记5篇,这是他最早见诸报端的文字。五篇文章分别涉及了儒、释、道、耶以及汉宋学术等方面,但它们表达出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取向,就是修养心性、磨砺品行、复兴学术进而风动社会、影响政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熊十力下决心脱离政治、专注学术。这成为他人生中最重大的转折。

追求真理,安之若素

熊十力先生对待学术十分认真,以至于到了过分认真的程度。有一次著名学者梁漱溟因为学术问题和熊十力争论起来,争完以后,熊十力趁梁漱溟转身,朝梁漱溟打了三拳,还口头上骂“笨蛋”。传言一次小说家废名和他讨论佛学,一言不合辩论起来,争执不下竟扭打在了一起……当然打归打,第二天两人还是继续讨论。这可以看出他们对待学术的那份真挚与投入。

熊十力的学识后来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蒋曾托人带给他100万元的支票,他却大骂蒋介石。蒋介石后来又有两次赠巨款,愿出资为其修研究所,但都被熊十力无情拒绝了。熊十力说:当局若为国家培元气,最好任我自安其素。透过历史,大师的冰洁风骨仍能给我们以无言的触动。

悲怆晚年,孤绝行者

晚年的熊十力为自己订有三戒:不出门、不会客、不写信。衰年求静,聊以卒岁。熊十力一生力图理解时代、把握时代脉搏,而又与热闹喧嚣的尘世保持着距离,绝不随波逐流。

后来熊十力也遭遇了“文革”的风波,他因为批判唯物论的缺失,被当做“反动复古主义”被痛批。他口念着“中国文化亡了”,心痛着学术信仰、人文精神的丧失,一代哲学巨擘就这样在坎坷中倒下……“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大概就是他自身的写照吧。熊先生虽似孤鸿,坠于世俗之泥涂,至少,也曾不低头地高飞过。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人生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人生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人生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80/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