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求观音,一夜换头学会中国话


南朝刘宋时到中国来的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他就是靠“换脑袋”来学中国话的,一夜之间就学会了。对,不出你所料,这又是一个浑身散发传奇色彩的和尚,毕竟,但凡高僧,他怎么可能只会念经嘛!

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姓,家里不信佛法,信奉外道。他小时候受到了完备的教育,通达五明,天文历算、医方咒术,凡是婆罗门该学的,他都学得很精通。后来看到了佛教小乘论典《阿毗昙心论》,顿时对佛法心有向往,就想出家。但他家里坚决不同意,于是他只能远遁他乡,出家后,刻苦学修,博通小乘三藏。之后,他又弃舍小乘,改学大乘。

求那跋陀罗去投大乘师父的时候,师父为了试试他和大乘的缘分,就让他在诸多经匣之中随意抓取,类似小孩抓周的游戏。求那跋陀罗抓了两部经,打开一看,一部是《大品般若经》,一部是《华严经》。师父很高兴,觉得他和大乘特有缘分。后来他又写信给家里,劝服了父亲,于是全家改信佛教。

学成后,求那跋陀罗就开始云游,有次在海上遇到风停水竭之难,他发动全船人同念观音,很快化险为夷。他的神异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刘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求那跋陀罗从广州登陆,来到了中国。宋太祖把他迎请到京城建康(南京)供养,一时贵胄盈门,风光无限。在当时中国义学僧们的协助下,他译出了《楞伽经》、《胜鬘经》,从学者有七百之众。丞相南谯王刘义宣也对求那跋陀罗执弟子礼,出镇荆州的时候就把求那跋陀罗带到了荆州,住在辛寺。很多高僧都曾住在这里,包括我们以前谈过的法显。求那跋陀罗在这里继续译经,译出了《央掘魔罗经》等等。

求那跋陀罗直到那时为止也不怎么通达汉语,他译经是靠传译,然后通过往还问答、反复核对再定稿。但是刘义宣对仅仅阅读翻译过来的经典已经感到不满足了,所以他就请求那跋陀罗讲解《华严经》。请法者位高权重,这当然是一个硬性任务,不可能推诿。但求那跋陀罗并不怎么会讲汉语,单靠传译,他又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情急之下,他就还是那招:求观音。

有用吗?有用。

求那跋陀罗日日夜夜地求观音菩萨加持,有一夜忽然梦见一位穿白衣、持宝剑、提着一个人头的人问他:“你在发什么愁?”求那跋陀罗就对白衣人说了苦恼。那人说,没事儿。当即提起宝剑把求那跋陀罗的脑袋砍了,再把自己提着的那个人头给按在他脖子上,说你转头试试痛不痛。求那跋陀罗试了试,不痛。第二天,他忽然就会说中国话了,而且说得特别好。从那以后,他就正式开始讲经说法。

元嘉末年,南谯王刘义宣老做怪梦,求那跋陀罗预言说,京城要出祸乱了。果然,不久文帝被太子刘劭所杀,刘劭又被兄弟刘骏所杀,刘骏即帝位,就是宋孝武帝。后来,刘义宣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忽然就要起兵造反。求那跋陀罗知道事必不成,但苦劝无果,还被刘义宣逼着跟造反的部队一起走。结果梁山大败,刘义宣自刎身亡。

当大败之时,求那跋陀罗所在的战船离岸很远,他又不会水,根本逃不走。万般无奈,老办法:求观音。求那跋陀罗一边称念观音菩萨名号,一边抓起根竹竿就往江里跳。跳到水里,忽然有个小孩儿从后面出现,抓着他就走。求那跋陀罗还很奇怪,说你这个娃娃如何能救我啊!但恍惚之间,就忽然走到岸上去了。求那跋陀罗想脱下衣服赠与那孩子,那孩子却早已不见踪影。

刘义宣战败了,但孝武帝对求那跋陀罗仍然很倾慕,客客气气地让人把他送到京城。后来求那跋陀罗和刘义宣之间十年的往来书信被发现,无一字涉及军事,证明他确实没有参与叛乱,于是更加受到孝武帝的礼遇。有一次孝武帝跟他开玩笑说:“你还想不想丞相(刘义宣)呀?”求那跋陀罗当即回答:“我受他供养十年,怎么能忘记他的恩德?希望陛下允许我为他烧香三年。”孝武帝很感动,当即恩准。求那跋陀罗这个回答,可见他是相当有政治智慧。如果他一口咬定不想了,那么孝武帝必将介意他是无情无义的墙头草。如果他张口结舌不知怎么答,孝武帝又会怀疑他顾恋旧主,并不诚心归顺。倒不如坦坦荡荡答这一番话,既显得有情有义,又显得心怀磊落,孝武帝反而深受感动。实际像这样需要急智的场合求那跋陀罗不止遇到一次,但每一次他都能和君主对答如流。

但皇帝总是不太好伺候的。大明六年,刘宋出现了大旱,祭祀山川好几个月,一点用也没有。于是孝武帝给求那跋陀罗下了个不讲理的死命令:去求雨!要是求不下来,你就别回来见我了。求那跋陀罗也很硬气:好,求不下来我就不回来。当然,三下五除二他就把这雨给求下来了。

求那跋陀罗的神异多了去了,比如他还会驱鬼,这对他来说不过雕虫小技。他大部分的人生都在陪伴刘宋的统治者们,为他们预言,为他们占卜,为他们摆平自然灾害,安慰帝王们的心情,活得就像一个中国人传统印象中的“高僧”一样。但这些神异却多少有些掩盖了求那跋陀罗在中国佛教史上真正最有意义的身份:译经师。也许只有当翻开《楞伽经》、《胜鬘经》的时候,人们才会想起他是多么好的一位学问僧。

泰始四年,公元468年,求那跋陀罗感到自己不行了,于是他便向王公大臣们告别。临终的那一天,求那跋陀罗久久地望着天空,他看到了天上缤纷而落的花朵和诸佛的慈颜。安然而逝的求那跋陀罗译师,终年七十五岁。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人物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人物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7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