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译经大师,又是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

鸠摩罗什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崭露头角,名噪一时。他是龟兹人(新疆),祖上原是天竺人(印度),出身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青年时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当上了该国的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年方二十,才思敏捷,读佛经过目不忘。她对鸠摩罗炎一见钟情,矢志非君莫嫁。龟兹王强迫鸠摩罗炎娶她为妻,婚后生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罗什七岁随他的母亲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二千字经文,号称“日诵千偈。”

罗什十二岁随母亲回龟兹国,途中有一高僧对他母亲说:“这个小沙弥应当好好守护。如果年至三十五岁仍不破戒,将来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罢了。”接着,他随母来到沙勒国停留一年,先拜佛陀耶舍和须利耶苏为师,学了许多大乘经典。鸠摩罗什叹道:“我过去学小乘,好比是蠢人不识金子,错将黄铜当成宝贝。”

二十岁时,他在龟兹国受戒,不久,他的母亲再往印度,临行时勉励他到中国弘传大乘佛教。他毅然应允,表示即使为此受尽苦难也决无怨恨。他留住龟兹二十多年,广习大乘经论。龟兹王为他造了金狮子座,铺上锦褥,请罗什升座说法。罗什说法时,西域各国的国王跪在座边,俯伏在地,让罗什踏在他们的背上,一步步登上法座。

符秦建元十五年,中土僧人悦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向符坚称述龟兹佛教盛况,特别推崇法师鸠摩罗什才智过人,精通大乘佛法。建元十八年符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并谆谆嘱咐吕光在攻下龟兹后,从速送罗什进关。这是由于政治上的需要,罗什在西域的威信很高,控制鸠摩罗什也就间接控制了西域各国,这与石勒、石虎叔侄重视高僧佛图澄是同一道理。

建元十二年,吕光攻陷龟兹,获得了鸠摩罗什,见他年轻,就有点看不起他。恶作剧地强迫他娶龟兹国王的女儿。

罗什苦苦推辞。吕光说:“你父亲原来也是出家人。他可以娶国王的妹妹,你为什么不能娶国王的女儿、又何必苦苦推辞呢?”吕光将摩什用酒灌醉,将他与龟兹公主一起关在密室里,罗什被逼破戒成亲。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时,后秦的姚苌已继符坚在长安称帝,慕鸠摩罗什的高名,曾经力邀罗什。但吕光父子妒忌罗什足智多谋,能力高强,始终扣住罗什在凉州,不许他东入关内。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即位,再次敦请罗什入关,仍末成功。后来姚兴派遣大军西攻凉州,凉主吕隆兵败投降。罗什方得被迎入关,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姚兴对罗什十分敬重、待以国师之礼。弘始四年,鸠摩罗什应姚兴之请,住在逍遥园西明阁,开始译经。他最早译出的是《阿弥陀经》,接著开始翻译《大智度论》、《百论》等大乘经典。他组织和主持译场,邀请有学问的高僧一起参加翻译、重译《大品般若》,后来又译出了《法华经》、《维摩诘经》等重要的大乘经典。据史料所载:他一共译了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佛教典籍。

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当时堪称独步空前。他不仅第─次有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空宗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创造出─种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文体。他主持翻译的经论,特别为中国佛教徒所乐诵,而且对产后来的佛教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除了唐朝的玄奘以外,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超过了其他经籍翻译家。

作为佛家信徒,鸠摩罗什晚年的个人生活有其不幸的一面。当时姚兴对鸠摩罗什说道:“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没有第二人可以相比。但一旦去世,法种将要断绝。”于是他将十名歌妓送给罗什,强逼罗什娶她们为妻,对罗什说来,这种第二次破戒并一娶十妻的做法,使他在师友及弟子面前拾不起头来。所以他在讲经说法时,总是用“臭泥中生莲花”自喻。深感有亏于佛门的清规,愧悔不已。《晋书·鸠摩罗什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罗什被逼娶妻后,众僧人纷纷学样娶妻。鸠摩罗什在钵盂中放了满一钵针,召集僧人说:“如果能够学我的样,将这些都吃掉,就可以娶妻。”他举起食匙舀针放进口中,如吃面条一样。众僧愧服。

弘始十五年,七十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突然去世,他结束了他那坎坷而奇特的一生。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漫长岁月中,有记载的佛教翻译家有二百余名,其中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不空作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

点赞推荐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人物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人物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7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