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法师:这简单的两个字,竟然拥有改变你生命的力量!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星云大师说,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别人或许有得罪我们的地方,我们都能以宽容之心待他,能以体谅、慈悲之心包容他、原谅他,如此,自然不会生起嗔恨、怨尤之心。

关于宽恕,

请静静地阅读

这三个也许会改变你生命的故事……

1宽恕就是给他人机会

有一天晚上,慧明禅师正在室内读书时,突然听到墙壁上有声响,猜想可能是个小偷,于是就叫弟子道:“拿些钱给那凿墙的朋友吧!”

弟子走到邻室,大声地说道:“喂!不要把墙壁弄坏,给你些钱就是了。”

小偷一听,吓得转身就逃走了。

慧明禅师以责备的语气对弟子说道:“你怎么可以大声吼叫呢?一定是你的声音太大,把他吓着了,可怜他连钱也没有拿到就跑掉了。这么冷的天气,可能还没有吃过晚饭,你赶快追上去把钱拿给他。”

弟子没办法,只得遵从师命,在寒冷的深夜里,到处寻找那个不知躲在哪个角落里的小偷。慧明禅师对小偷的宽恕,缘于一颗平等对待所有众生的慈悲之心。

又有一位安养禅师,有一天半夜睡觉时,小偷潜进来偷窃,把他唯一的一条棉被偷走了。安养没有办法,只好把纸张盖在身上取暖。

小偷在惊慌之间,被负责巡视的弟子撞见了,慌乱中,他将偷到手的棉被丢在地下。弟子捡到这床师父的棉被,赶紧送回师父的房间。只见安养禅师身上盖着纸张,缩着身子直打哆嗦,看到被送回的棉被,他说:“哎呀!这条棉被不是被小偷偷走了吗?怎么又送回来了呢?既然是小偷拿去了,就是他的东西,赶快!拿去还给他。”

弟子无奈,在师父的百般催促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得很远的小偷找到,表明师父的意思,坚持把棉被还给他。小偷受了感动,特地跑回寺院向安养禅师忏悔,并因此皈依,从此改邪归正。

反思:

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对待犯错的人,如果能以宽恕的心来对待,那他自然会感动,从而反省自己,改正错误。反之,如果不依不饶,则可能会让其自甘堕落。所谓的救人,不仅在救身,更重要的是救心。

2接受忏悔,懂得宽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用完斋饭后,至宁静的安陀林中打坐。这时,精舍中有两位比丘起了争执,一人不断责骂对方,另一人则默然不语。开口责骂的比丘事后自觉惭愧,便向对方忏悔,然而静默的比丘竟不接受,于是其他比丘轮着劝谏,以致高声喧闹。

佛陀以天耳通听到精舍中的喧闹声,出定后回到精舍,敷好坐具,询问比丘们:“我刚刚在安陀林中静坐时,听到精舍中喧闹吵杂,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于是比丘们向佛陀陈述刚才发生的事情。

佛陀了解后,对那位不愿接受道歉的比丘说:“你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忏悔呢?当对方感到惭愧而悔改时,却不接受其忏悔的人,可说是愚痴之人,将受无量之苦。过去世时,三十三天的天人曾起了争执,当时天主释提桓因说了一首偈语教诫大众:

于他无害心,瞋亦不缠结,

怀恨不经久,于瞋以不住。

虽复瞋恚盛,不发于粗言,

不求彼开节,扬人之虚短。

常当自防护,以义内省察,

不怒亦不害,常与贤圣俱。

若与恶人俱,刚彊犹山石,

盛恚能自持,如制逸马车。

我说为善御,非谓执绳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释提桓因是统领三十三天的自在王,不仅修行忍辱之法,亦能赞叹行忍辱之行者。诸位比丘皆是正信出家,修学佛道,所以应当效法天主释提桓因修忍辱之行,并赞叹行忍辱之人。”比丘们听到佛陀这番开示,无不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四十》

反思:

《佛遗教经》云:“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懂得惭愧,就是愿意真实面对自己的人,而懂得宽恕才是有智之人。和合共处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基础点,只有看到众生的佛性,慈悲包容所有不圆满,一切的纷争才得以止息。

3宽恕行忍的龙

大海中住着两条龙,一个生性刚直,一个生性慈忍。

一日,刚直又爱玩的龙说:“在海中,所有可观赏的景物都已经看过了。每天过同样的日子,实在太没趣了。我们一起到陆地上开开眼界,好不好?”

另一龙回答:“如果不小心遇到陆地上的恶人,一定很难脱逃,太危险了吧!”

爱玩的龙又说:“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化成小蛇啊!如果路上没有行人,我们就在道路上游玩;如果看到有人出现,再马上躲到路旁,绝对很安全的,你不用担心。”

看到爱玩的龙这么渴望到陆上去,于是另一龙便同意牠的建议。两龙一起结伴到陆上,预计到处观赏游玩。

刚离开海中不久,就在路上遇到了一只毒蛇。毒蛇一看到两只小蛇,不怀好意地竖起蛇身,立即吐出毒液,想加害小蛇。爱玩的龙变化成的小蛇,看到毒蛇竟有眼不识泰山,胆敢想加害牠们,非常地愤怒,欲加以报复。

正要行动时,立刻被另一慈忍的小蛇制止。慈悲的小蛇说:“我们是要修自利利他的菩萨行者,对于不知因果、随顺习气的众生所犯的过错,都应当宽容、原谅他们。能忍众生所不能忍,这是圣者的教诫,我们一定要遵循。”

于是便又赞颂“忍”:“行贪欲者是狂夫,不怀仁义心。嫉妒心,只会让我们毁犯圣者的教诫,唯有安忍而不动心,才是菩萨行者所当为。”

刚直的小蛇本已瞋心愤起,听到这段话后,马上对慈蛇升起恭敬心,不再有瞋恶之心,便放弃欲加害毒蛇的恶念。

慈蛇又说:“我们还是回到海中吧!”于是便一起离开陆地。

就在此时,两蛇一起恢复龙身,显现他们的威神,天地都为之震动,乌云兴起且大降雨水,令人鬼都为之震惊。

而原本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毒蛇,看到想加害的小蛇竟是龙所化现,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差点就断送身命,更是惊惶恐怖,羞愧难安。

忍龙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刚直又爱玩的龙就是阿难尊者,而毒蛇,则是一再加害佛陀、且不断地被宽恕的提婆达多。

公案摘自《六度集经》

反思:

学习佛陀的慈悲,以宽恕的心来待人接物,不为贪、瞋、痴的烦恼所束缚,我们的心便能时刻自在、光明、清净;心量广大,宽容慈忍,放下执着计较的心,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您从这三个故事中受益,

就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95/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