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清凉的相国


唐朝有一位相国裴休,字公美,是河东人氏。学问极为渊博,通诸子百家之学,曾参学于黄檗禅师,复饱经圭峰禅师之教化,退隐往后,遂专志禅学,默契无生之理。

裴相国于孩提时,曾遇到一位独特的和尚,对他说道:到清凉寺来,我会送你三颗舍利子,并有一封简书要留给你。

那封信是用天竺文字写的,没有人懂得上面写了些什幺,就把它随手放在竹筐子里面。

往后他做了官,参学于黄檗、圭峰两位禅门大德,乃志心于佛道,对于世上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并不时想要脱离尘缘俗网。有一天,他在拾掇旧信的时分,无意间发现了那封旧书简,就呈递给圭峰禅师。

圭峰禅师令寺中的印度和尚译成汉文,成一首偈。偈曰:

大士涉俗,小士真居,欲求佛道,岂离红尘?

裴休看了偈文,心中暗喜,本来志求佛道并不一定要绝弃尘累啊!所以他打消了拋弃功名的想法,向道之心反而较早年更为热切。

他曾为圆觉经作序,提及: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所谓真净明妙,虚彻灵通,卓但是独存者也。由文中,可知其见地伟论,一至于此。

广德年间,河东节度使李诜奉旨进谒五台山请观国师入京,李诜回到京城往后,裴休问他:节度使!您奉了圣旨作清凉山之游,此行快乐吗?

处处都是风沙,有什幺快乐可言的呢?我实在是遭到禅家的虚诞不实拖累了啊!我风闻清凉山是圣者文殊大士驻锡的当地,风火不侵,到了那儿,热恼苦楚都会消除的。但是我五月间抵达清凉山往后,激烈的风沙飞扬着,暑热扑身,使得我从仆的儿子患热症死了,而山里面的和尚们,又常常殴伤诤讼,像这么的过咎,真是数也数不清,哪儿像传言所说的那幺清凉无恼呢?李诜答道。

错了,您这番话错了,您怀着热恼的心,想入清凉之境,比方披上了麻袋想要越过火堆一样,怎会不燃火上身呢?须知所谓清凉的境地,不在外有,不离当下地点的当地,也不是任何外在之物所能遮挡得住的,非冷非热,无形无碍,风吹不入,雨淋不湿,不是用眼可见、用耳可听闻的。所以说,真实的清凉,劫火不能烧,毗岚之风也不能坏,无热复无灾,就是清凉的境地,这实在不是分别思量所能契入的啊!而您持着有的心来到了清凉山,就好象蚊子去叮铁牛,苍蝇投入火堆,这不是很可悲的事吗?

听了裴休一番用心良苦的话往后,李诜问道:那幺我还能在清凉山见到文殊菩萨了?

文殊就是大智,智能广阔,能从存亡烦恼彼岸抵达清凉涅槃彼岸,证得离心念的妙智,也只要脱离全部妄念的智能,才可契入文殊大士的境地。所谓大智亮光,就是清凉不变,清凉不变,也是大智亮光,并不是有两样不一样的东西。您想文殊进入您的心,当离心知道,绝修证之路,不要以眼入,甚至不要以意入,要以无生入(有生即有灭、生灭是分别),无相入,无我入,无人入,无一入,无多入,无间入,无入入。这么子契入,即使银山铁壁,都可穿透无碍,到了妄心去尽,求个入的人,也了不可得,到了这个境地,才知清凉本具,不是今天才契入的啊!

李诜听了往后,说道:现在听了您这一番话,心里面登时觉得清凉无比了呢。所以推辞而退。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人物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人物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7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