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再世菩萨赵朴佛缘深厚
1907年11月5日,
赵朴初出生在安庆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中,是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的后人。父亲赵恩彤,任过县吏和塾师,生性宽厚,家中作主的是母亲陈慧。家中设有佛堂,母亲每日早晨烧香拜佛;门前的水塘是她的放生池,里面放养着不少她买下的龟、鳖。1914年夏天的一天,七岁的赵朴初看到一只蜻蜓在蜘蛛网里挣扎,不一会儿,蜻蜓被越缠越紧,逐渐不能动弹。赵朴初回身到厨房找来一根竹竿,把蜘蛛网耐心肠挑开,将蜻蜓救出。母亲见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带儿子去廨院寺烧香。
佛事结束后,母亲与先觉师父唠嗑,说起儿子会对对子了。师父听了,指着庙中的火神殿,出了一句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世灾祸。赵朴初想了想道: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大众安全。先觉师父笑了,对陈慧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赵朴初的表舅关絅之曾以同知(相当于地方政府厅一级长官)身份做上海道尹袁树勋的幕僚。二次革命失利后,关絅之接到上海镇守史郑汝成逮捕孙中山的密令,作为同盟会会员,他悄悄地让公廨秘书杨润之通知孙中山搬运,并故意推迟发捕票的时刻。孙中山脱险后,曾亲笔题写书扇谢谢他。
1921年,关絅之走上佛教路途。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关絅之有主要位置。他与周舜卿、沈心师、谢泗亭等人于1922年建议树立佛教居士林,这是全国第一个居士林团体。同年,关絅之等兴办净业社,施省之任董事长,关絅之任副会长。1927年,净业社迁入觉园。
净业社是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下属单位,赵朴初在这里做秘书,收发报纸,起草文件。关絅之对赵朴初需求很严。首次看到赵朴初起草的文字时,关絅之皱着眉头,一边拿笔修正,一边婉辞批评:你的国文极好,毛笔字也罢,但佛教有佛教的门径,你要多看佛书。从此,赵朴初初步研讨佛经。后来,关絅之建上海佛教慈幼院并任院长,平常工作即由赵朴初去做。
1929年4月,中国佛教会树立,关絅之被选为九人常委之一。从此,赵朴初和全国高僧大德的接触更加一再了。年青的赵朴初在这样一个佛化空气里,不知不觉也走上了慈善为本、普渡众生的路途。
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经他介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佛教传入中国后,居士通常指隐居不仕之士、佛教居家修行人士、一切非落发的学佛人士。赵朴初就归于居家修行人士。
在圆明讲堂,赵朴初接触了卷帙很多的佛经。在经卷和高僧的影响下,赵朴初将自己在私塾和东吴大学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佛学中去;他的诗书造就,也与日俱进了。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上海大世界落下一颗炸弹,一时人心惶惶。一千多难民拥挤到慕尔堂门前的云南路上,亟待组织,而上海市社会局驻会工作人员早已溜之大吉。上海佛教界护国平缓会秘书赵朴初和吴大琨等人,将难民带到宁波同乡会组织。
这支格外的部队沿着云南路、西藏路一贯朝北走,赵朴初冒着飞弹执一面赤色十字小旗,走在部队前面。他一路大声地喊:你们跟咱们走!吴大琨执一面小旗走在后边。一路上流弹不时飞过,害怕的难民们哭声不断。到了宁波同乡会,不料铁门紧闭,空无一人。一位租界巡捕为赵朴初的精力所感动,越墙翻开铁门,让难民进入。难民们知恩图报,称赵朴初是菩萨再世。8月15日,沪上报童纷繁叫卖:看报!看报!赵朴初菩萨再世,侠肝孤胆护难民!
淞沪战争期间,宋希濂三十六师伤亡惨重。圆瑛法师和赵朴初以上海佛教界护国平缓会名义组织了上海僧侣救护队开赴吴淞前哨,抢救伤员。护国平缓会会章是一顶地藏菩萨的毗卢帽,表明大愿护国平缓。赵朴初自己也上前哨,协助抢救伤员。与此同时,赵朴初将他所收留的一百多位报名上前哨的青壮年难民,送到三十六师弥补兵员。
1937年11月12日,淞沪全部消亡,在圆瑛、赵朴初等领导下,几十个难民收留所接连收留了五十万难民。
第二年,赵朴初和胡愈之、许广平、吴耀宗、陈巳生、雷洁琼、严景耀、吴大琨、萧宗俊等兴办了抗日救亡组织益友社,赵朴初任理事长。
益友社也是咱们结交的场所,每来新人,赵朴初均一一介绍,他尊敬年岁大的人,逢人即在名字后,去掉结束一个字,换成某某老,他人便以此法称他:这是赵朴老。咱们一听都笑了,由于赵朴初才31岁呀!此后,赵朴初有了新称谓赵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