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可贵作业必慎


生命可贵作业必慎

仁俊法师著

人类对一切事物尽管好恶不同,但对生命总是最爱好的。生命虽然有生灭的,但却有三世相续性:向前看,它承受著无限复杂的业因影响;往后看,它开展出无限复杂的果报事实;从现在看,它正从无限复杂的意志中创造一切。宇宙乃是纵横无垠的生命轨网,这轨网中驰骋著无限的生命活力,就中人类的生命活力比一切动物都格外强大。人类善于运用生命活力则相安,否则,就相冲起来。因此,人类不应只关心自己的生命,更应重视由运用生命力所得的结果而详加审决。

宗教家最重视生命问题,运用其无限心智,总是为著揭开生命之谜。世间宗教对生命的来源,大致都认为是从天生,或从神生,我称之为祂给生命观。祂们著重在找出产生一切的实因,肯定著这实因能生一切,在所生的一切中,莫不从人类开始说起。天神是生命的起源,人是天神的后裔,借父子的名目稳建宗教的情操,这不但是情的感引,实是为著说明生命的由来和著落。信奉祂给的生命观,都虔诚地肯定生命不灭,灵魂得救。生命的升堕操之于神,而不操之于己,这样,人就成为神的傀儡,不能把握生命了。

佛教主张自造生命观,与祂给生命观恰好相反。从缘起假我上建立的生命观,绝不承认有一能生生命的实因,只是寿、暖、识的综合作用。此三者中识是生命的主体,余二是识受生的凭借。依一分经说,识决不会消灭l真识不灭,它像相续的瀑流永远奔泻不已,这象征著生命的延续无尽。不常不断的三世生命观,最不易为顺世者所信受。用肤浅的现实眼光看生命,对它的含蕴力、演化力都不能测其究竟。否定过未,只谈现在,纵然肯定人生价值,发挥人生德能,其实太有限了。柲奥而难以索解的生命问题,世间智者只有以罕言命的态度了之。后来虽也谈到命的问题,总是同天连在一起说,对现实而难知的生命底蕴却不十分措意。把命看得太高玄,不一直从人生上说明它,有敬畏心的存著对天负责的观念;存诈术心的就以天命为护符;存杀夺心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天命,逞心快意的砍斫一番。中国固有文化对生命负责的一面说得不够明警透辟,一旦时代思潮涌入或内部变乱蜂起之际,群心真空,作其渗透,受其鼓动,与此颇有关系。中国人的善恶观,不专从自身上著眼,而是近在自身,远在子孙(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造成族诛的惨酷滥刑),自身同造的业,现在没有受到报应,就推到子孙身上,这叫做自作业他受报,与因果律根本不合。因此,有的人只要有了儿子和钱的话,老了就预备纳福,对未来的业报和生命很少顾虑到,大都存著「罢了吧的念头,这是由静而断的生命观。西方民族则不然,在宗教的信奉下,以上帝为第一,以生天国为最高目标,儿子和财富在他们心目中看得并不太重要。一切努力都为著生天的准备,愈努力愈有生天的把握,对养老与纳福看作是不光荣的事。罢了吧的观念他们是最讨厌的,这是由动而进的生命观。虽然他们的生命进展到某种阶段生天国享欲乐就认为满足了,但对未来的生命总预先有一番充分准备。西方宗教对过去生命虽不承认是自造的,但对现在和未来的生命却看得极其重要;对未来生命又比现在生命看得更重要。这是以现在为过渡而以未来为归宿的生命观,比中国人只著重现在而漠视未来的生命观看得长远些。但是与佛教的生命观相比,我们都却抹煞了前一段不承认无始生命的展转性,对生命深义没有圆彻的体认。佛教的生命观是向前推远看,向后拉长看,向现实的错综活动看,就体会到现在生命必然受著过去生命的影响,而现在生命又是未来生命开展的先驱。善恶业不从旷远无尽的生命上说明,人对善的操守与恶的拒斥就难以坚定到底,作善的有时境遇极坏,甚至以身殉道;作恶的有时境遇极佳,可能终身富贵,为善不足作恶有余的人,就是为这种事相蛊惑著。善恶全是生命力的表现,从生命中表现出来,当然还是结归于生命。生命中的业种长期保持著,到众缘成熟时就自然现行。这同良莠的种子播在田里,受到日光雨露的蒸润,就必然抽芽一样。体察善恶的业因,都由自己的生命而发动,而承受,才能提高眼光澈见世事的真相,才能知所警惕,知所勤勉,这种观念,中国人特别值得提倡。

佛教时常从相续边说明生命流转的情形,有情是一群群的生命现象,这现象中含有无限复杂的影响力,自他的生命就从这无限复杂的影响中而酿造,而生起。看来,虽然这一群群的生命作用过去了,因为影响业力不灭,所以新的生命依然出现。业力相续,生命不断,从净业中安顿生命,改造生命,进而完成生命,这是佛教说生命相续的意趣。生命的如幻来去,苦于无法征信,据佛经说,得了三昧或净天眼,就能自识宿命。这如科学家用最精制的望远镜,就能看到无数的星球世界一样。未来的新生命就像影移日续,日移影续似的,总是在六道中来往不停。与染业相应的生命,到了相当时期,就非死不可,非生不可,在即死即生的相续中,自己丝毫作不得主。与净业相应的生命,以大悲愿力薰润微分烦恼,或长或短,听其自主。转流门中的生命,同带著眼罩牵磨的牛一样,老是苦迫地跑个不停。悲愿门中的生命,同乘飞机抓著引擎一般,行止升降,无不如意。凡夫的生命总是在狭长而痛苦的生命线上挣扎著,受著时空的限制而讨厌它,却偏又推不开它,痛苦就在时空促狭的限制下产生出来。被这个时空限制著,就不能进入另一个时空中去,对这个时空的种种磨折忍受不了,逼得想迁移到另一个时空而避免它,由于有情的心量有限,形成环境的分野,这自然安顿不下来。圣者的生命总是在宽阔而自在的生命线往来无碍,不受时空限制而能转变时空,从这个时空而能进入无量无边的时空中去,处处能安顿生命。凡夫的生命是有系属的,圣者的生命是无系属的。时空的有限与无限,系于有情业行的有限与无限,染行有限,净行无限。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切业行都是有限的,以他人为中心的一切业行都是无限的。以无限的净行改变时空特别是空间,无限的时空就能让生命安顿下来。世间宗教的世界观是竖面直上直下的,佛教的世界观是以横面为主而包含得竖面,前者是有限的立体世界,后者是无限的复面世界。神教者形容竖面世界如何的美满、快乐,劝人生到那里去,其实小得太可怜,生命大用难以发挥。佛教的世界观有净有秽,赞净令羡,详秽启悲,而大心之士,则宁舍净土而生浊世。从无量无边的世界中随机适性的发挥无尽的生命大用,佛教生命观的超胜在此。生命向竖的方面升华,就同登宝塔一样,到了顶层就无路可通。生命向横的方面发展,就同乘水陆两用吉甫环游世界一样,对大宇长宙总是观赏不尽。于(天)上不恋,居(人)中不厌,入(地狱)下不堕,从横面的人间扩展到直上天国直下地狱均使之人间化,净化人的无尽心行与无尽业行,做到不滞于上,不堕于下,而却把上下都庄严得同人间净土一样。佛弟子应从这样的心境上,建立起净行无限的生命观。

生命有了真信念大愿力在前面领导著,才不会走上邪径曲途。从真信念中运用生命,从大愿力中造作事业,则一切便纳入正轨。业是自己当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止业作业全由自己操纵。人的特性在能作业,人文界的一切无不从作业而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是人类所独具的灵知作用。学佛就是为了要作更多的净业,从行愿精进中实践净业,生命才不会被爱染缠缚著。业力能决定一切,也能改变一切,直从当前的业辨察善恶,善则作,恶则止,这必须自己有最正确最丰富的慧解才成。人类前途的祸福,决定于当前的一念,不为这一念蒙蔽著,生命的光辉才能照彻无限前途。由命造业,从业成命,转染命而成慧命,全赖广作净业。生命可贵,作业必慎!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因果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因果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因果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79/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