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戒杀和吃素有什么不一样,其中有什么关联呢?


佛教中戒杀和吃素有什么不一样,其中有什么关联呢?

慈善心的直接的表达便是不杀生,咱们住在沿海地区的众生常常杀业很重,喜欢吃海鲜。这也是众生相互之间的共业所感,可是咱们怎样去认知这个工作?咱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的东西、地上的走兽、家禽就理所当然被咱们吃了,不是这个姿态,咱们应该维护它,出于慈善心孝顺心,咱们不应该去吃它,为什么?

这里来自两个最起码的认知。一个认知便是佛告知咱们,全部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全部众生不只是包含人道的众生,是包含六道所有的众生,便是海里的水族众生、天空的飞鸟、地上的走兽,这些众生都有佛性。

已然有佛性,它们都是未来佛,已然是未来佛,咱们就恭顺它,恭顺都来不及怎敢去杀戮它呢?怎敢去吃它呢?这是第一个认知。

第二个认知,全部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的过程傍边,从前跟咱们互为爸爸妈妈眷属,全部男人是我父,全部女人是我母,全部男人在畜牲道里边便是雄性的动物,母亲便是雌性的动物。这些雄性、雌性的动物跟咱们都是生生世世互为爸爸妈妈,那么已然是爸爸妈妈,咱们就要对他有孝心,孝心报答都来不及,怎敢去杀戮他,怎敢去吃他呢!

那么这两种基本认知,咱们凡夫不了解,但这个工作本相,佛以五眼圆明的智慧,他看清了这个,把这个工作本相告知咱们。所以咱们当下就要以这样的一个知见,把咱们的慈善心生发出来。咱们是不是就发愿:我不吃它,我要茹素?

问:请问师父,在家人能够讲经说法吗?

大安法师答:在家人不是说不能讲法,以沟通的方式跟大家谈一谈也是能够的。

佛陀在世的时分,作为居士的给孤独长者,尽管都已证到初果,但他在讲法之前也要先向比丘顶礼,也不升大座,就坐在旁边的座位上来说一说他修学佛法的体会、佛法的精要。这样的方式是能够的。

所以能讲法的居士不能傲慢。一般来讲,白衣高坐、比丘下座是释教的衰相,是不如法的。

无论是在正法、像法、末法,住持佛法的主力军仍是僧团。七众弟子都应该团结在僧团的周围,来护持佛法。僧团为内护,居士为外护。

《法苑珠林》云:落发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实难,如陆地行船。《落发积德行善经》云:假使有充满四全国之多的阿罗汉,有人在百年傍边,尽心供养他们衣食、卧具、汤剂,从无缺少;甚至阿罗汉涅槃之后,又别离为他们各自建塔,以花香璎珞等种种供品供养。如此所获的积德行善,也不如有人为了求证涅槃一日一夜落发持戒的积德行善。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有力,不如落发积德行善胜。

在释教传入我国之前,天子王臣在祭祀之前就有斋戒的传统。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方不与妻妾同寝,削减娱乐活动等。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释教中,铲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便是守戒以杜绝全部嗜欲的意思。

现实生活中,许多居士都是茹素、吃斋不分。在家里边茹素,说是吃斋,去寺庙里边吃斋说是茹素。其实素和斋是有区别的。

过午不食谓之斋,“吃斋”严格来说应该是“持斋”,为什么要持斋呢?由于佛陀年代,有位弟子黄昏讨饭乞食,吓到一位孕妇导致流产,被人讥嫌,又因若一天两次讨饭,削减弟子学佛修道的时刻,所以佛陀从此制戒规定过午不食,是为“持斋”。

后来在撒播过程中由于“吃”和“持”二字同音,并且又是跟吃有关,所以慢慢就由“持斋”误传成了“吃斋”。吃斋绝不是茹素的意思,由于这个斋未必是素,由于佛陀比丘戒中没有戒肉,乞食的时分,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不允许挑剔别离。后来释教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茹素的传统。

有的人茹素为了减肥,有的人茹素为了健康,有的人茹素是出于慈善。发心不同,决定了最终的成就和收获也不同。

持斋和茹素的问题上,咱们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心”——格式变得宽广一些呢?为什么不能从慈善的角度动身看待这件工作呢?观念一变,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些人分明不慈善,却偏偏要假装慈善。有个笑话,说老公在煮螃蟹,水开了今后,一只一只的把螃蟹放进锅里,螃蟹烫的在锅里边爬来爬去。妻子从小就“心善”,看不得这些,捂着眼睛躲在老公死后。老公盖上锅盖回过头来宽慰她:“老婆,咱们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欢,是不是太残忍了?”结果妻子扭捏地说: “嗯…是啊,我给它们诵诵咒吧…火再开大点,熟了就不疼了。老公,你放盐了吗?”这种慈善真的是有点猫哭耗子假慈善的感觉。

肉食中有许多毒素,动物在临死的时分或因恐惧或因嗔恨都会在血液和肉质中留下大量的毒素,人吃了,自然对人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尽管茹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杀生,可是相比之下要好一点,两害相权取其轻。假如带着一颗慈善心去茹素,那么不只能够获得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培育自己的善根,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哪怕没有时刻诵经持咒,单纯的经过茹素和持斋也能够培育善根,滋补自己的慈善心,让咱们容颜美丽,削减愿望,改变坏脾气,改变霉运等。还能够让咱们远离全部恩怨是非,逐步的消除业障。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戒杀》感恩您转发支持戒杀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戒杀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69/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