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流角,明柱斗拱,古色古香。住持绍云法师今年八十有二,仍精神矍铄,不辞辛苦,讲学弘法于四海,无畏布施于黎民,德厚流光,闻名遐迩。经友人引荐,我们慕名前往。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12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20余年,圆寂后获五色舍利若干粒,因与唐玄宗之师慧忠国师为昆季,随声名远扬,其弟子改华山为褒禅山,并兴建寺宇,谓慧空禅院。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云游至此,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

我们沿高速从南京一路驰骋直奔含山县城北。此时,天高云淡,群山逶迤,满眼葱绿。车行至乡村公路,人烟罕至,偶尔能听见远处耕牛的哞哞叫声,唯有田间地头的庄稼随风起伏,充满着生长的喧嚣和丰收的喜悦。

褒禅山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陡峭入云、造型雄奇,错落有致的寺院。夏日的骄阳照射在大片的赭黄琉璃瓦上,给她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辉。我们却无心欣赏这良辰美景。因为四周没有一丝风,阵阵热浪好像凝固了一样,把我们烘烤得汗流浃背,衣衫都透湿了,喘不过气来。刚迈进寺院大门,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凉爽的雨丝洒落在地面,飘落在我们身上,顿时暑热全无,一种畅快淋漓的舒适感弥漫全身。老天有情,天降甘霖。我不知这是不是冥冥之中与褒禅寺的缘分。

我们屏声敛息地穿过一座座殿堂和禅房,只见一位身穿灰色袈裟的耄耋老人盘膝而坐。他面容清朗,慈眉善目,专注虔诚,隐忍自律,像高山一样博大,像大海一样深邃。我被面前这位老人的优雅气质所吸引,生怕惊忧了他,不禁顿足不前,久久地凝视,倏忽间,心中产生一种心通者不以山海为远的默契。这位老人,就是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衣钵传人、安徽含山褒禅寺方丈绍云法师。

宣宏鹫岭拈花旨,德证灵虚性相融。绍传觉皇真实义,云居妙化泽慈云。绍云法师,原名黄德泉,安徽省含山县张公乡人,1938年9月出生。七岁入私塾念书,12岁入县城读初中。

可以说黄德泉遇见佛法,既是缘亦是情。为何言缘?初中毕业时,他与同学去城郊的准提庵拜佛,发现上海佛学研究院编印的《觉有情》月刊中,有一篇介绍江西永修县云居山虚云老和尚,为解救黎民于水火禅定数日,让六月突降大雪使瘟疫消失和誓死护法、为法献躯的壮举。文中还欢迎有文化的青年,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来云居山学习佛法。于是,他给虚老写信表明心迹,很快就收到虚老回信,还寄来一张皈依证,那年他才15岁。

1955年,虚云老和尚来信说广东南华寺翌年要传戒,问黄德泉想不想出家。接到信后,他怦然心动。19岁那年,高中毕业的黄德泉便与同乡余居士辗转千里,从安徽徒步来到江西九江云居山真如寺求佛出家。

也许是情。来到真如寺拜见虚云老和尚后,余居士局促不安,唯有他感到亲切自然,还能听懂虚老浓重的湖南口音。虚老问:你们为什么出家?余居士(海音师)回答:我是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三都成家了,我没有后顾之忧,就来出家了。虚老说:你还不错,能给父母留下后代。虚老又问黄德泉,他竟脱口而出:我是为成佛而来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博得虚云老和尚的欢心。不久,虚云老和尚亲自为他剃度,并赐法名宣德,字绍云。(同时来的余居士,则被虚老介绍的知客师为其剃度,赐法名海音)。

同年秋天,绍云奉师命前往广东曲江南华禅寺受具足戒,圆具后回云居山随侍恩师虚云老和尚。一个叫正智师的僧人找到虚老抱怨说:我来这里几年了,您老不收我为徒弟。这个师父才来几天,就剃度了。虚老笑着说:我上辈子欠他的。当时老和尚已是117岁高龄,几十年没收过徒弟,对这位年仅19岁的小徒弟,老和尚只是简单叮嘱一句:要好好听话,好好发道心。

绍云法师天资聪慧,诵读经典过目不忘,学修大乘佛经精进勇猛。22岁就被虚云老和尚收为亲传弟子,尽得老和尚衣钵,成为中国禅宗沩仰宗第九世传人。绍云法师在虚云老和尚身边随侍3年,直到虚老于1959年120岁圆寂后才离开。这段佛缘也催生了绍云法师为求佛之真谛的矢志不渝。他在求佛长路上历尽坎坷,文革时被迫还俗返乡。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绍云法师内心凄苦,却无处可诉。

凭着在云居山修行期间,虚云老和尚教他用草药治病的基础,绍云法师自学中医,将佛法与中医相结合治病救人,成为十里八乡的名医。改革开放后,他参加全国统考,成为大学生,并以地区第二名的佳绩考取了中医师。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他时常想起《金刚经》中一切法都是佛法,始终坚信守的云开见月明,期盼有朝一日能重返寺院,再续求经成佛、普度众生的情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缘际会,受当时云居山真如寺一诚长老的邀请,绍云法师重返真如寺初任禅堂班首。后升为首座,绍云法师领众熏修,日夜兼程,编修了《云居仪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等书籍。中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的云居山,记录和见证着绍云法师的艰苦努力与付出。

2001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绍云法师,又受安徽含山县政府邀请,重归故里修建褒禅寺。为重修寺院,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筹款化缘,请人设计图纸,还自己当监工。在广大善信护持的努力下,历时五载,终于重建了寺庙包括五进院落、百余间僧舍的褒禅寺,还将慧褒禅师的舍利,供奉在高47.6米的九层慧褒禅师灵塔中。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半个多世纪以来,绍云法师侍奉佛法,不敢有一日懈怠。他在厄难中精修净业,在磨难中道念益坚,弘扬佛法,利被群庶,慈悲为怀,广结善缘,德重博学之名不径而走,先后到过印度、缅甸、泰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地交流,弘法讲学。从2001年至2017年,恢复重建道场7座,筹措善资四亿九千万元,出版了《云居仪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多余的话》《绍云法师开示录》等书籍。2013年,他设立了《褒禅寺助学基金》,帮助许多贫困学子求学。国内有的寺庙佛心不纯,铜臭味浓,但绍云法师住持的褒禅寺,则坚守初心,不受诱惑,把寺庙管理得次序井然,有条不紊。节日期间,他带领弟子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捐钱捐物,送医送药。还坚持给群众义诊,资助有困难的乡亲,让法雨普度众生,甘露滋润人心。

禅是当下一念,这一念,不起二念,没有中间,没有善恶,没有增减,就是禅,这是绍云法师对禅的理解。佛缘生佛情。绍云法师一生的情缘,让人感叹佛之慈悲与无畏。

我不知与绍云法师是否也有这样一份情缘,感觉与他的相识像是奔赴一场神交已久的约会。临别前,他送我一幅墨宝: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褒禅寺内,古木参天,清幽寂静;菩提树下,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一代高僧、踽踽独行,步履从容;他心静如莲,只为无我,只为虔诚,只为慈悲。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其他文章》感恩您转发支持其他文章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其他文章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4/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