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织学生入寺院体验宗教生活

“原来和尚也发短信、上网”,中山大学日语系女生阎姝今年“十一”假期体验了5天“出家”生活后,颠覆了“长期生活在寺庙里的和尚应该远离社会”的看法,“他们的生活其实与我们很近”。

打坐、诵经、吃斋、普茶、听佛学讲座、参加传灯法会……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80位中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参加了为期五天的韶关南雄大雄禅寺禅修清净行生活营。在学生和老师看来,这是有点另类的度假休闲方式,但其实也是大学课堂的延伸,更是一种心灵的调节。

“出家”的学生们大多选修了中大外语学院副院长肖平主持的“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肖平教授介绍,这门公选课去年始创,迄今已举办四期生活营活动,前三期分别是:去年寒假在南雄莲开净寺,今年“五一”在江西、湖北的寺院,今年暑假在罗浮山道观。活动都以“放慢脚步、善待心灵”为主题。

肖平说,这门公选课得到了美国岭南基金会博雅教育项目的支持,参与此次南雄大雄禅寺体验的营员,只要支付150元的费用。肖平说,开设这门公选课,并不是为了宣扬宗教,而是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而更深层次的是,让学生们通过体验宗教生活来学会调节心灵,“因为现在大学生的压力太大了。”

记者采访参加历次禅修生活营活动的部分大学生们,通过他们的讲述及记录,还原大学生们的这番特别经历。

[最不适]

用餐不准说话、不许剩饭

当几天“出家人”,大学生们最难以习惯,倒不是饭菜没肉没油,而是“用餐不得剩饭”这条戒律——佛学中说“自己的孽,需要自己去消”。

同学们说,进寺院饭堂要排队,先是师父,再是男众,最后是女众。进去后,中间是住持的位置,两边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长桌长凳,男众坐右边,女众坐左边。

早斋一般是稀饭、馒头、咸菜,中晚饭则有白饭、馒头、豆腐皮、青菜等等,吃饭之前要先唱一段经文。用斋前,每个人面前都有两个空碗。一个行堂者端着饭菜,从就餐者前面走过。就餐者如果想要那个饭菜,就将碗往外推,并用筷子在碗中比画深度。整个过程不许讲话,只能用眼神和动作来交流。

法学院张瀚形容自己第一次体验过堂吃饭的情形是“狼狈”:过堂的木桶“走”得飞快,有时想吃那个菜,没有反应过来,菜就飞走了。后来,他总结经验首要一条是“吃着碗里的,想着桶里的”。

此行去大雄寺,第一顿用斋很多女生犯规,碗里留剩饭,戒律僧等到学生们离开饭堂时才发现。到第二次用斋前,管戒律的师父特地严肃声明:“寺庙的饭菜都是施主施舍的,我们一定不能浪费。”老师父一番训导后,学生们规矩多了,外语系的方凌说,“见到不喜欢的菜,不敢要;要来的饭菜,无论如何都扒下去;实在吃不下,就趁着戒律僧不注意,把饭菜分给周围的同学。

[最痛苦]

凌晨三点起床做早课

早上六七点读英语,在大学校园不乏其人。不过,凌晨三四点起床做早课诵经,有同学总结道:比军训站得还久。站了一个多小时,巴不得早点进入“转圈”仪式,活动活动筋骨。

僧人凌晨三点多起来早课,睡意正浓的学生们也不得赖床,大家此时进佛堂的脚步犹如在“飘”。长时间打坐,脚酸背痛不说,“瞌睡虫”是最大的敌人。传播设计系的古雅卉说,虽然大家全部准时起床早课,但是很少有人能清醒地做完,盘腿坐在垫子上“打坐”,先听师父诵经,然后闭上眼睛吸气呼气,但一闭上眼睛,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早课诵经之后,学生们可以自愿选择出坡(即劳动)。数计院的陈健来参加过3次禅修生活营活动,每天早上七八点钟,这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自愿打扫寺院一个小时,“我们用小竹子扎成的大扫把,有将近一米半高,扫地时弯着腰,尽量将扫把放平,扫起来才快。”

陈健来观察到,来自城市的同学基本不会用这种扫把,都是站直身体,扫把竖着,根本扫不了东西,差不多一半的同学姿势错误。

[最惊奇]

僧人也上网、发短信

“佛家世界只有晨钟暮鼓、青灯独照,寺外潇潇冷雨、寺内唱念连连”——这是大多数学生体验前,对僧人生活的想象。

外语系的姜福滨此行在大雄禅寺见到一位知客僧在使用笔记本电脑。他的第一反应是:这跟周围的清修环境格格不入,很不可思议。他向师父请教。师父解释说,虽然出家清修,但是佛法还是要弘扬的,我们不可能出去到处去跟人家讲,所以借助了互联网。

今年“五一”参加禅修的同学对四祖寺的明奘法师印象深刻,明奘法师是中大85届气象学的学生。现在他还在网上开设论坛,专门弘扬佛法,解疑答惑。同学们说明奘法师常说,“出家当和尚并不是山顶洞人,还是得跟上时代”。

[最有趣]

与高僧“斗机锋”

每次禅修,都有法师为学生做佛法讲座。“原来我看高僧,觉得他们披着一层神秘色彩,普通人很难融入他们的生活,经法师一讲,大家的距离接近了。”聆听大雄寺印澈法师的讲座后,姜福滨对佛教有了新认识:学佛学和上大学一样,不过我们学习的很多是技术,他们学习的是智慧。

陈健来说,和寺院高僧交流后,有如沐春风之感,“真正有修行的和尚都博学善辩,与平时在大街上遇到化缘的和尚完全不一样。”陈健来每次参加禅修活动,都会与高僧们“斗机锋”(佛学哲学上的辩论)。尽管是辩论,但高僧们说话从不偏激,常常是柔和而有说服力。

“无我茶会”是最让学生津津乐道的一项活动:每个人自备茶具围成一圈,每人各泡四杯茶,三杯奉给左边的茶侣,一杯留给自己,三泡后可随意选择其他茶侣,互相行礼奉茶。

因为茶会形式有趣,大家乐此不疲,到处寻找目标奉茶。小小一杯茶,多喝几次让人频频想上厕所,以至于后来茶会时,同学们看到熟人就躲。一位女生说,正因为如此,“无我茶会”被大家戏称为“不要奉茶给我的茶会”。

对话

“举办无我茶会学习消除自我”

指导老师肖平称体验中已尽量淡化纯宗教内容

记:您是外语学院的副院长,为何开设这门关于宗教的公选课?

肖:开设宗教这门课,是为了推广博雅教育,从人文的层面上提升学生的心灵和思想。

记:为什么您除了讲课外,还要带学生们亲自去体验宗教生活?

肖:就像我们研究汽车,不能整天研究画图,要到工厂里面去看看汽车是怎么开的,请工程师讲讲制造流程是怎么样的。道理是一样的。宗教是比较敏感的内容,在体验过程中,我们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我们不指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门宗教,通过参观、体验,主要是想让学生们了解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体验,既不是作为宗教信徒式的,也区别于一般的游客和香客。

记:您组织的历次禅修清净行活动,是否得到了宗教机构的支持?

肖:是的。我们会事先与宗教机构协商,要求把纯宗教的内容淡化,不允许对学生做宗教宣传,学生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体验。但寺院里的规矩,我们会要求学生尽量遵守。毕竟我们是去坐客,要尊重主人家。比如这次禅修,发现有营员偷跑出去吃香肠,这种行为,我们就会马上批评制止。

记:参与禅修的学生对宗教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外,我听到学生们还有许多感悟,说得最多的是,在那种环境下,心灵清静、平和了许多。

肖:组织这样的活动,也是希望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有所反思。现在很多大学生会为奖学金等外在的事物,争个不休。社会上总是在提倡自我,像举行无我茶会,就是倡导另一种精神——消除自我、学会感激,理解在社会上你付出的努力和你获得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对等的。

有些学生体验后,可能是一时冲动,马上就想皈依佛门。这个原则问题,我们是不允许的。作为指导老师,要对学生负责,但假如这样的学生回来后还是坚持要皈依,那就是个人行为了,我们也不能干涉。

点赞推荐

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

有一次,佛陀借住在波婆城一位铁匠淳陀的芒果园中。身为主人的淳陀,因而有机会来见佛陀。见了面,问讯礼敬后,佛陀就问了:「淳陀!你喜欢哪一种修行人的清净修行法门?」「大德!西方的婆罗门,手拿棒杖、水瓶,头..

佛灭后的大师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到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只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昆舍离城。当出昆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到了隔年..

我1992年患上了血癌(白血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治无效。两种恶病缠身,使我长期失眠、发烧、口腔溃烂、牙龈和鼻孔出血。严重时,行动困难,连站一刻钟都坚持不了。自己又下了岗,贫病交加,身心倍受折磨,真是生..

问:什么是无常? 赵朴初答: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

问:怎样处理好研教与念佛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答:宜分做几期,某时研究,某时持诵。研究不得逾限。否则研究觉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过度,因兹受伤。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弄巧成拙深可怜也..

问:舍利子的由来。祖母往生后有383颗舍利子,她在世时,每月清晨只会念阿弥陀佛,和平时到寺院帮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晓得为何有舍利子?大安法师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

问:财色名食睡没有断尽,请问可否往生?净空法师答:当然可以往生,这是带业往生,断尽就不带业了。虽然没有断尽,你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能让它发作,它发作就会造成障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想到..

人是怎么死的?佛我们身体说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我们呼吸都属于风大。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在医院里可以看到人快要死的时候躺在那里,手脚都不能动了。所以,人要走的时候先是地大分散,身体重了..

纪晓岚的外祖母曹太恭人,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沧州有位官宦人家的妻子,不被丈夫宠爱,心中郁郁寡欢,都快要成为心病了。她的性情乖戾,夫妇俩更合不来。这时,恰好有一位修行高深的尼姑到来,她就前去向尼姑询问..

有一只小蜗牛,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羡慕天上的飞鸟,有天空守护;它羡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为依。但是蜗牛妈妈告诉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壳。身上的壳虽不美丽,虽很笨重,却是..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法的因缘,把我们聚会在这里,共同承受法雨的滋润。各位不辞辛劳来此听讲,本人深感荣幸。我在这里祈求佛陀加被各位福慧双增,身心如意。这次承台北佛教界邀约在国..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悟的问题。禅的修持,切忌将心求悟、以心待悟。..

‘对立’不见得是坏事,有时候相反的两个立场,往往能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例如做学问,因为理念不同,彼此脑力激荡,反而能使真理越辩越明;即使是商场上,合理的同行竞争,往往能使消费者享受更多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不过有些人在获得别人援助时,却常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埋怨对方:你只帮了一点忙是不够的,应该继续帮下去才对!更有甚者,贵人已经出现在眼前了,却还..

我们越觉得物品殊胜庄严的时候,起的贪心就越大,所以就要先拿这些来做供养,断除对这些殊胜物质的贪着。殊胜的华鬘、伞盖、涂香、末香、烧香、音乐、衣服、酥油灯庄严美妙,以这些为代表,将天界、人间、龙宫以及其..

三恶道里的众生所感受的无法言喻的痛苦是常人根本无法想像的。太多太多的众生因嗔恨心等恶业转生到地狱。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八热地狱像房屋一样层层累叠,最上面是复活地狱,最下面是..

我们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不能皈依世间鬼神,不能以他们为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可以供奉他们。皈依是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路、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我们对鬼神肯定没有这些决心,没有这..

我们要抓紧根本立场,时刻提起正念。一旦生出贪心,或贪快、贪神通、贪速效、贪灵感,魔便乘虚而入。有些人很聪明,但为什么有时也会魔里魔气?就是因为他对根本原则没有认识清楚;如果把根本弄清楚,魔的咒也不灵了..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说明了一切外在环境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

    《新闻资讯》感恩您转发支持新闻资讯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