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34岁只身返回五台山建十方尼众的道场,未落发时不知出家事多,出家后才真正体验到出家人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众生而活,事自然更多。

经历了众多苦难如瑞不辜负众望,如瑞法师在五台山普寿寺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尼众佛学院,在佛界有着极高的口碑。

扩建后的普寿寺占地面积一万九千九百多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位尼众学习。为难二字佛经无,无畏方为佛教徒。无尽众生无尽愿,一肩挑起莫踌躇。

如瑞法师敢当敢为,不去考虑到自己怎么样,只顾考虑到佛法怎么样,作为一个出家人,既为佛子,当行佛事的,所以当初凭这个心,法师毅然来到普寿寺。

如今,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一百多个寺庙中有一所与众不同的寺院-----普寿寺。之所以说它与众不同,其一是因为它不对外开放;其二是因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女子尼众学院,据说当年歌手李娜出家后就曾在此修行;其三是这里戒律严明,道风谨肃,在佛教界口碑非常高。

可在30年前,五台山普寿寺几乎是一片废墟。1981年,24岁的如瑞已不再是一名教师,而是削发为尼。为继承师愿,34岁时只身返回五台山。

从如瑞的家乡太原到五台山,如今坐大巴车需要颠簸近4个小时才能到达,更何况是1991年。如瑞法师刚到普寿寺的时候,几个很破的土炕,炕上甚至都没有席子,人一躺下便浑身是土,如瑞要想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建立十方尼众道场,几乎是痴人说梦。

一面是艰苦的现实环境,但一面又是恩师遗愿,如瑞来不及纠结便虔诚地开始了建设普寿寺之路,并坚持了16年,终创建了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尼众佛学院。

以砖为炕,以纸为褥,终建普寿寺

一向积极乐观的如瑞面对废墟,积极想办法,她发现普寿寺隔壁是一个砖厂,便和她就和弟子们去砖厂一块一块地捡来废砖断砖,回来再用它们搭成炕,就连贡佛的案桌,也都是用断砖垒起来的。普寿寺没有可用的东西,105元对于重整寺庙而言又少的可怜,如瑞只好去街上找能用的东西。

街边有个小卖部,如瑞向小卖部的人要来点儿纸盒,或许是小卖部人认为如瑞可怜,或许是被如瑞的诚心打动,给了如瑞很多纸盒。如瑞把纸盒拿回寺庙,拆开铺到砖头炕上,就这样纸褥子就有了。

之后有一位居士看到这些比丘尼的虔诚和清苦,给普寿寺寄来一笔善款,这也是普寿寺收到的第一份善款。

受到如瑞等比丘尼的感召,来此修行的尼众越来越多,一段时间,由原来的几个比丘尼迅速增加到了二三百个。

人数突然增加,但床位却屈指可数,只能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晚上只能像沙丁鱼一样排着侧身睡。如果半夜有人起夜,回来后因为挤得插不进人一定没有再睡的地方了,只能站着,五台山比较寒冷,冬天很是难熬,但比丘尼们都说能站着也行,如瑞很是感动。

就这样坚持了4年,普寿寺开始声名远扬。1995年,山西省政府了解到寺里的艰难,将旁边的土地批给了普寿寺,因缘巧合,普寿寺在1999年得到外界资金的支持,得以开工扩建。

崇尚佛法,削发为尼,承恩师遗愿

如瑞提起为何会来荒凉的五台山普寿寺,原来是1991年,如瑞的恩师通愿法师往生,临终前,她嘱托如瑞在五台山建十方尼众的道场,如瑞发愿继承老法师的遗愿。

经历了众多苦难,如瑞从来没有想过中途罢手,一定要完成法师嘱托。回忆起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如瑞法师一向乐观积极,以不管今天有没有太阳,我的心里都充满阳光,佛陀是我世界的太阳,菩萨是我世界里的月亮的信仰坚持着。

人生如此美好,可如瑞为何要在大好的年纪放弃教师职位,却选择削发为尼,在普寿寺一生清苦。如瑞坦言自己生于佛教家庭,从小就崇敬佛法,通愿法师是她的崇拜对象。1979年,如瑞来到五台山,见到通愿法师,讲述自己当教师的迷茫,得到通愿法师的宽解。

两年之后,通愿法师来到如瑞家,如瑞第二次见到通愿法师,自此改变了她的一生。当时如瑞想考宗教系的研究生,一心弘扬佛法的通愿法师希望后继有人,便介绍她到四川尼众佛学院。

出家人不可以是懦夫,要有勇气放下世俗的东西,为人民做更大更多的贡献。这是她对出家人的理解,普度众生,去掉各种外在虚妄的伪饰,自然呈现真实,内心坦荡,无所畏惧。

戒律为师,修缮内心,倡导智慧日

时间一下子奔了15年,如瑞不辜负众望,终于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尼众佛学院,在佛界有着极高的口碑。扩建后的普寿寺占地面积一万九千九百多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位尼众学习。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引导这些尼众更好地修行,教育则是如瑞在组织普寿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把握的重点工作。

如瑞法师认为应该不是单单是修庙,更要注意修我们自身内心的小庙,要想让佛法振兴,必须注意内德施才,庙在心中,佛在心中,这个小庙比那个大庙更重要。在如瑞信奉以华严为宗,以戒律为师,以净土为归的宗旨下,这里的尼众,走路轻巧、谈吐文雅,一举一动都很注重僧仪,就连每天用斋都很庄重。

普寿寺里的尼众不仅奉行戒律,而且重视教育。寺中新建的图书馆里有不同版本的藏经20余套,各类图书共十万余册,尼众们学习涉猎非常广泛。而且为了让世人了解佛教中人的作用,普寿寺开展了三加一工程,三是指三个组织:即普寿寺、大乘寺、菩提爱心协会。一是指菩提爱心协会举办的第一起慈善事业。

如瑞法师和她的弟子还发动居士,给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她的倡议下,建立了一个300亩地的老人院,以照顾孤寡老人。一个独特的群体,以独特的方式,服务于这个社会,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瑞法师说,要想真正地利益自己,就好好地为他人服务吧!我希望跟每一个众生都结成佛的缘,我希望为每一个众生服务到底!

如瑞法师一直提醒自己不忘初衷,时常以未出家时莲老法师对她说的话自勉:身着袈裟事更多。她未落发时不懂,为什么出家事更多,直到出家了才真正体验到,出家人不是为自己活,是为众生而活,事自然更多。

纵观如瑞法师的大半生,一直都在追求朴实无华,明心见性,正如她自己所言:飘去的是云,留下的是天,天还是那样的湛蓝。流来的是水,流去的还是水,一切顺其自然。我要求自己,没有得就没有失的痛苦。我要求自己,奉献、奉献再奉献!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其他文章》感恩您转发支持其他文章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其他文章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4/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