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三宝的六种殊胜功德是什么?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少呈现故无垢故,具实力故世严故,殊胜故及不变故,以此六因称胜宝。”在这个偈颂中,以人间瑰宝的六种宝贵,来显示佛法僧的六种殊胜积德行善:稀有、无垢、具实力、庄重、殊胜、不变。

1)稀有:人间瑰宝稀世罕见,赤贫者得不到。与此类似,三宝出生极为稀有,善根福报不足的人,百千万劫中也无法值遇。

2)无垢:人间瑰宝亮堂纯洁。与此类似,三宝远离了烦恼障、所知障的全部垢染,清净无比。

3)具实力:瑰宝具有赐予财富、满足希望的才能。与此类似,三宝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德与才能,能让众生暂时获得人天福报,终究能够成佛。

4)庄重:瑰宝是人间最美丽的装饰品,能够使身体或环境变得庄重。与此类似,三宝能让众生的心变得贤善,是全部好心之因,能庄重众生的心。

5)殊胜:瑰宝的价值超过全部的人间物品。与此类似,三宝超越轮回,具有出人间的积德行善,超越了全部人间法。

6)不变:瑰宝不会由于被赞叹或诬蔑而发生改动。与此类似,三宝不是业和烦恼所产生,自性是无漏法,不会受到人间法的影响。

佛法僧三种为什么称为“宝”呢?由于他是指示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摆脱系缚,得大自在的导首,极为尊贵,如人间的珍惜宝物,所以称之为宝,《宝性论》中,用人间瑰宝的六种譬喻,来阐明佛法僧称为宝的含义:

(一)稀有义。如人间宝物,赤贫的人不能得到;三宝也是这样,没有善根的众生,百千万劫不能值遇。

(二)离尘义。如人间的瑰宝,体质上没有瑕秽;三宝也是这样,绝离全部有漏的尘染,最极明净,故名为宝。

(三)实力义。如人间瑰宝,能除贫困,治疗病毒等,有大实力;三宝也是这样,具足不可思议的神通威力,故名为宝。

(四)庄重义。如人间瑰宝,能够庄重人间,令人间美好;三宝也是这样,具有无量的无漏积德行善,能庄重出人间,故名为宝。

(五)最胜义。如人间宝璧,在全部物中最为殊胜;三宝也是这样,是出人间的无漏法,最极殊胜无上,故名为宝。

(六)不改义。如人间的真金,烧打磨等,实质不能改动;三宝也是这样,是无漏法故,不为人间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八风所倾动,恒常不变,故名为宝。《心地观经》报恩品以坚牢、无垢、与乐、难遇、能破、威德、满愿、庄重、最妙、不变十义阐明佛法僧得名为宝的含义,结语说:“佛法僧宝,具足无量神通改变,利乐有情,暂无歇息,以是义故,诸佛法僧,说名为宝。”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有必要先皈依(归依)三宝。在归依前,应有必要先了解三宝的粗心。不然,莫名其妙的归依,便不得为真实的归依。就像我们要考大学,不知大学名称,那便成笑话。希望学佛的善男信女,求受归依时,有必要理解三宝的粗心。归依师有必要把三宝教意的粗心教授于归依弟子,使他们了解三宝的粗心,归依则受益。

佛法僧三宝,是佛在世亲定的戒律,为在家善男信女所明示修行的道路。佛住世时,称佛为师;佛灭度时,以戒为师,以常为住。佛法僧三宝的积德行善是真空妙用。佛法僧三宝,是劝人为善,早出苦海,引道众生入世出生之宝筏,使人能醒悟返伪归真,改恶向善,能够使家庭人口安全,更可使人间离苦得乐,所以称为三宝。

三宝分两大类:

(一)三宝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二)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三宝的种类,要知道三宝的含意: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法是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与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僧众,于事于理,和合共处。

所谓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一)但凡绢绣、纸绘的佛像就是佛宝。

(二)但凡三藏经典,是古大德的释教徒著作的,就是法宝。

(三)但凡剃发染衣的比丘比丘尼,就是僧宝。

由于佛陀入灭后的释教,端靠这一类的三宝为继承佛法的慧命,坚持释教的精神和教义流传后世,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一)佛陀在印度成道而至入涅槃的阶段中,佛陀就是佛宝。

(二)佛陀其时对弟子们所教授的四圣谛法、八正道、十二缘由等等的道理,就是法宝。

(三)其时随佛落发的凡圣弟子,就是僧宝。

这是佛陀唯有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相状,所以称为化相三宝。

什么是一体三宝

是佛法僧三宝之中各有皆具三宝的积德行善。

(一)佛有觉照之明,具备了五眼六通,所以称为佛宝;佛能应机说法,于法自在,故有轨范持能,所以称为法宝;佛无违诤之过,所以是僧宝。

(二)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所以是佛宝;法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用,所以是法宝;法法平等,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所以是僧宝。

(三)僧有观照之智者,为佛宝;僧有轨持之用者,是法宝;僧为和合僧者之体者,是僧宝。

什么是理体三宝

是说全部三宝,各有具之三宝。

(一) 从修证上能翻迷成悟,即成为般若智慧,摆脱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摆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

(二) 从理体(真如)上说,能观之理为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为僧宝。

三宝有四种性质,不出事理的双面。事相的三宝,是现实的,此法比较易懂,除非已经开悟,证得了自性的真如、终究归依之处。在家居士归于护持三宝,落发比丘、比丘尼是住持三宝。因而,分为落发在家两类。佛陀在世释教以佛为轴心,佛陀灭度后,释教以僧宝为重心,所以现在以僧宝为归依之处。故在家三宝弟子要护持住持三宝,供佛及僧,才能得到佛法僧三宝的真实的法益。落发僧宝由释迦牟尼佛的戒律来办理约束,若在家三宝弟子妄加评说僧宝过失效,罪过很大。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禅道》感恩您转发支持禅道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禅道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53/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