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摩他禅修(宗萨钦哲仁波切)


奢摩他禅修

我们总是在做事、想事,我们总是在忙碌。我们因此让自己迷失在无数的执迷和僵固当中。当我们禅修,什么也不做的时候,所有这些僵固就会被揭露出来。你会发现,这些僵固会自动减少,而你什么也没做。

我们稍微谈一谈奢摩他禅修。我们一边谈,一边实际上试着做做看,这样可能效果更好。所以我会讲一会儿,你们禅修一会儿;然后我多讲一会儿,你们再多禅修一会儿,如此你们就会了解我所讲的内容,指导也才比较有意义,否则你可能无法将这个指导和禅修联系在一块儿。

实际上所有用到的技巧非常简单,所有过去伟大的禅修者通常会说,禅修的时候要坐直。当我们身体坐直,就会有敏锐的感觉、庄严的感觉,这会产生适当的氛围。

在这次指导中,我不建议使用任何外在的目标物。我们有时听说奢摩他教学会使用外在目标物,譬如一朵花,但我们这次要学的是上座部的传统方法,把呼吸当做目标。因此让我们专注于我们的呼吸,跟随气息的出与入,只是这样。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下,然后再谈。让心念集中在呼吸上,身体坐直,眼睛睁开。这就是最精要的技巧了,基本上什么都不必做。

〈禅定〉

我们只需坐直并观察呼吸,不受干扰,不被那些占据我们心头的思绪所干扰。我们就只是坐着,独自坐着,除去我们自己、呼吸和专注,没有任何其他事物。

我们坐着,专注于呼吸,不做别的。或许某些念头会出现,当它们出现,我们该做什么?什么都不做!只有一个方法,但它适用于所有情况,那就是专注于呼吸。就是这样。

干扰或多或少会出现。昨天说的话、上礼拜看的电影、刚才的交谈、明天该做的事,以及突然的恐慌——今天早上有没有关掉厨房的瓦斯?诸如此类的念头,都有可能出现。当它们出现,记得回到呼吸上。“回来”,这就是奢摩他禅修的口号。当我们发现自己注意力分散,就回想这个教导,然后回到呼吸上来。让我们再做一会儿。

〈禅定〉

假使我们怀抱雄心壮志,就会对自己的目标产生执著。即便我们的目标是证悟,那么就没有禅定。因为我们总是惦念它,幻想它,渴望得到它,这不是禅修。

这就是为什么奢摩他禅修会提出重要的一点:“放下任何目标。”坐着就只是为了坐着,我们除了观照吸气和吐气,不做别的。是否获得证悟不要紧,朋友是否比我们更快地获得证悟也不要紧,谁在乎呢?我们只是呼吸,身体坐直,观照气息的出与入,此外不做别的。

我们要放下对目标和雄心壮志的执迷,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面向。甚至包括想要完成一个美好的奢摩他禅修,这个想法也要放下,只是坐着。

少一些执迷,少一些野心,只是坐直并观察呼吸,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事情会扰乱你。只有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受干扰。当我们有个目标,我们就会变得有点执迷。譬如说,假设我们的目标是驾车去往某个地方,却有车子挡在我们的正前方,妨碍了我们的路,它就变成一个讨人厌的东西。但如果我们没有目标,就没有关系。无论是噪声,还是感觉这里或那里痒,都没有关系。

记住这点很重要。因为禅修者常常有要达成某件事的强烈的企图心,当他们受到干扰,就会经历各种混乱痛苦,他们会失去信心,感到挫败,会责备自己,责怪这个技巧。因此,至少在这短暂的禅修当中,我们要体会,是否获得证悟并不要紧,壶里的水是否煮开了也不要紧,电话响了不要紧,是不是朋友打来的也不要紧。就在这短暂的时间,任何事情都不要紧。

〈禅定〉

修习奢摩他禅修,不必要是为了成佛的缘故。假如你对成佛或涅槃没兴趣,你可以通过修持奢摩他达到一种自然状态,不会经常在各种状况中摆荡。但多半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我们的心总是受到一些事物的吸引或干扰——我们的敌人、我们的爱人、我们的朋友,所有这一切,还有希望、恐惧、嫉妒、骄傲、执著、嗔恨。所有这些事物、这些现象,控制了我们的心,而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或许我们可以在刹那间控制自己,但我们若是处于极端的情绪当中,我们就会失去控制力。

如我先前所说,放下我们的野心,有点像是佛教徒所讲的出离心。你读过佛陀的故事,佛陀远离他的宫殿、皇后、儿子、父母,到外面去寻求觉悟。严格地从奢摩他的观点而言,你可以说佛陀是在试着减少他的野心,至少是在试着了解他的目标是什么,他想要达成什么;但同时,他也在试着了解他想要达成的目标其实是徒劳无益的。所以他想办法放下,想要获得放下的力量。总之,如果你想成为奢摩他修行者,放下的力量相当重要。

我们修持奢摩他,就能获得放下的力量,或者我们就能了解到执迷、僵固所招致的覆灭。

你们会发现,这个技巧能够给予我们一些时间或机会,让我们松开心结。这就是何以一些伟大的禅修者会说,三摩地这类禅修,是什么也没做的稀罕时刻。

我们总是在做事、想事,我们总是在忙碌。我们因此让自己迷失在无数的执迷和僵固当中。当我们禅修,什么也不做的时候,所有这些僵固就会被揭露出来。也许对初学者而言,这有点吓人,但慢慢地,你会获得某种内在的信心来面对这些。你会发现,这些僵固会自动减少,而你什么也没做。一般指导禅修的书籍上说,如同蛇伸展开自己,我们的执迷松解开它自己。你会获得这种技巧。

〈禅定〉

这里有个难题。当我说放下念头,回到呼吸上,专注于呼吸,你会不自觉地把它解释为:“噢,仁波切是说,我们要停止这个念头,回去专注我们的呼吸。”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说你应当停止念头,我没有这么说,我说的是专注于呼吸,这是两回事。当念头出现,不要停止它,不要增强它,不要鼓励它,不要劝阻它,什么都不要做。你的工作只是专注于呼吸,就这样。

了解这个差异很重要。如果我说:“停止这些念头,然后回到呼吸上。”这是一回事,但这不是我的意思。当念头出现,你要做什么?只是回到呼吸上,这是你要做的。停止念头不是你的工作,也不是这个教授的一部分。念头会出现,但你要做的只是专注于呼吸,就这样。

〈禅定〉

弥勒菩萨对奢摩他修持给过很好的忠告。修持奢摩他时,当我们的心受到干扰,我们必须记住对治的方法,就是回去专注呼吸。每当我们受到干扰,都必须有这样的正念,我们称此为应用对治法门。但有时我们用得太多,也可能导致昏沉或烦乱。你们了解吗?假如你太担心,换句话说,假如你不停地使用对治——对治、对治、对治——几乎在没有毒害时也使用对治,事实上这会成为一个问题,成为昏沉和烦乱的起因。

〈禅定〉

最好做短时间的奢摩他,特别是对那些初学者而言。短暂,但次数要多。假设你要做十五分钟的禅修,那么中间至少要重新开始三十次,当中做短暂休息。慢慢地,我们可以禅定得久一些,也许在十五分钟之内重新开始十五次,当中做短暂休息。有时也可做真正的休息——起身走走,做些其他事情。再过一段时间,你可以在十五分钟的禅修中间重新开始七次。让禅定保持短暂,是重要的一环。假如你一开始做太久,你会对此技巧感到厌烦。我们是人,不喜欢无聊,我们总想要变化,变化饮食、变化服装,我们喜欢变化。

同样的,灵性道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有相当的耐性。我们必须让自己喜欢这个道,所以我们要让禅定短暂,而次数要多,如此我们就能养成习惯,它将成为我们的一部分,简单易行。好比学习喝酒,我们刚开始只喝一点点,而不会一次喝上两三瓶,否则喝到想吐,我们就不会再去碰酒。奢摩他应该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你要习惯它。为了养成习惯,我们只做短时间的禅定,但次数要多一点,分段要多一点,这很必要。中间暂停的时候,如果可能,仍然记着你在呼吸。我们总是忘了我们在呼吸。

我们也不应该限定禅修的时间,不应该限定只在早上或只在晚上禅修,你应该在任何时间修持禅定。修持的时间总是此刻,从来不是未来。永远不要离开你的奢摩他,你要现在就做,而不要想明年、下个月、或下个周末再去做。反正也就大概四十五秒钟的时间——特别对初学者而言,这很容易的,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做,那只需要坐直,专注于呼吸。如果在心受到干扰之前,我们就能自行决定停止禅定,然后再开始,这样很好。再说一次,在干扰来临之前,停止禅定。如此我们会对这个技巧感到自在,会有战胜干扰的感觉。在干扰来临之前,我们已经停止。所以只做短的禅定。

你真的不应该作“这是禅修时间”这样的计划,然后在休息时失去觉知。当然,你可以专门拨出某个时间修持,譬如早上或晚上的某个时刻,这很有帮助。但除此之外,你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时间修持奢摩他,这只需要一分钟,并不困难。然后我们逐渐加长时间。

〈禅定〉

禅修的时候,只是身体坐直,观察呼吸。这么做有什么效果?它创造出一个观察的空间。事实上这个技巧本身只是个花招,重点是让我们认出不断轰炸我们的思绪和干扰。

我们仍然会生气,但可以说,我们知道我们在生气。当我们生气并且知道自己在生气,生气看上去就很幽默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气赶到某个方向去,我们拥有较大的控制权。我们在生活当中受挫折,就是因为对情绪毫无控制能力,这一点都不好玩。佛教的全部目的就是玩得开心,不是吗?为了玩得开心,我们必须拥有控制权。如果别人对你有控制权,那就不好玩了。

〈禅定〉

奢摩他需要很多纪律,特别对初学者而言,纪律相当必要。因此喇嘛常常建议我们,要参加团体禅修。当然,我们绝对应该独自修习,但团体禅修也有帮助,因为我们有骄慢、有自我,这骄慢和自我总是告诉我们要有竞争心。当我们在团体中禅修,我们努力不睡着,因为不希望被认为是个糟糕的禅修者。我们没有勇气说:“嗯,如果我是最差劲的那一个也没关系。”我们总希望自己是最厉害的,是最迅速的,我们有这样的竞争心。所以,既然我们有竞争心,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它当做修道的工具。

因此如果有机会,去参加团体禅修是很好的一件事。我想这就像是去健身中心。假如你买个健身器放在家里,常常是用个两三天,你就不再用了,到头来这个工具被扔到车库里,不是吗?但假如你到健身中心,看到许多曼妙的身躯,看到其他人很努力地在运动,这会给你一些启发。这本来是多么错误的动机!但至少它引导你向前。作为一个修道助力,混淆是可以被接纳的,所以没关系。

奢摩他很简单。坐直,专注于呼吸,这就是你要做的。你要保持简单,不要复杂化。呼吸就发生在当下,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运用呼吸很好。呼吸发生在每时每刻——吐气时,它离开、结束,永远不再回来,然后我们再次吸气。

如果可以,你也应该做奢摩他的周末闭关。你每天做几分钟禅定,随时想修就修,在不同的地方修——不要只在佛龛前面,而是在每一个地方。同时在有空的时候,一个月一次或一年一次,你应该做个密集的奢摩他闭关。你可以发誓禁语,然后就只是坐着。西藏有相应的传统,叫做“宁通”(nyinthun)和“达通”(dathun)。“宁通”是指一日闭关,即一日修持,你可以发誓禁语或发其他誓,然后整日修持奢摩他,或者只在中午吃个饭。慢慢习惯之后,你可以进行“达通”,也就是一个月的奢摩他闭关,一天三座奢摩他,只有奢摩他。

修持三摩地,可以只是为了获得控制自心的力量,这已经很不错了。但假如你是个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你还应该在奢摩他禅修开始之前皈依和发菩提心,在结束时做功德回向。奢摩他禅修具有非常多的福德,特别是如果你在开始时皈依和发菩提心,你该这么说:“我坐在这里观察我的呼吸,所以我不致被干扰;假如我不被干扰,就表示我变得很有力量;假如我很有力量,就表示我可以帮助许多众生。”这就是我们在做的。仅仅是坐着就有很多福德,获得福德并不一定需要很多行为。仅仅坐着,观照当下,观察呼吸,就累积了很多福德。

讲法地点:澳大利亚,金刚总持寺

日期:1999年

点赞推荐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禅道》感恩您转发支持禅道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禅道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53/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