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的基本认识


坐禅的基本认识

一般人都以为禅的修炼是非常高深莫测的,难度很大,不容易去体会和完成。自然就会有‘望禅却步’的感慨!我们在禅修班的学习中,经常有学员说:“在禅修院修炼的时候,心很容易就静下来,但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的烦恼心又全部恢复原状了!真的很难修炼啊!”。而我们经常会忘记禅修的真实意义到底是什么?六祖大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行、住、坐、卧的过程中,时时刻刻一颗心要保持觉醒的状态。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所以,禅不能以表象的行为去计较它的对与错,以计较心去衡量禅的意趣就大错特错了。禅是对生活中的疑情提出话头,而进行参悟。所谓“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会禅的人,他在生活中的行住坐卧,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和一举一动之间,都可以顿悟,都可以见性。因此,参禅的目的是重在“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不要以为象老僧入定的样子,眼观鼻,鼻观心,才是“参禅”。那就误会参禅的意思了!

参禅虽然不一定打坐,但对初学者来说,坐禅仍是参禅的重要入门。所以,大家有必要去了解坐禅的方法和常识:

1.要独坐静室:初学者在静坐的时候,最怕受干扰,所以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而且室内空气要流通,冷热要适中,光线要柔和,因为光线太强容易分神,太暗则容易范困。

2.要盘腿结印:盘腿是静坐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盘腿精神则不容易集中。盘腿分为双盘和单盘。初学者如果无法双盘,单盘亦可,或将两腿交叉而坐,或挂腿也可以。腿盘好了,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只手的大母指相对接结印放在肚脐下,可以使气血通畅。

3.要宽衣松带:静坐时,衣着以宽松、舒适为宜,使身体松驰,不防碍血液循环。

4.要饮食得当:不要过饱或过饿时进行静坐。饭后也不宜立刻静坐,等饭后一小时以后再静坐,这样身体的呼吸道才不易被堵住。堵住气道的话,静坐时容易坐立不安。

5.要精神饱满:静坐时是用心用力地参究真理。所以不是休息和睡眠那么简单,而是振作精神地去参透话题的本质所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得“悟道”。故静坐的前后时都要松松筋骨,使身体保持在饱和平衡舒适的状态。

6.要裹膝周全:静坐时,可用毯子包裹膝盖,使其暖和,以防风寒入侵关节。

7.要平胸直脊:静坐时,胸部要平直,背脊要直挺,不可弯腰驼背。坐垫要松软,厚薄因人而异,以能坐得四平八稳即可。不可背靠他物,以免阻碍气血畅通。

8.要气血和顺:调息是入定的基本方法,气息未调,不宜静坐。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要均匀和顺,才能心镜平稳,气定神安。

9.要看心不分:就是让自己的心念系于话头之上,不令散乱。如《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点赞推荐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禅道》感恩您转发支持禅道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禅道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853/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