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彭绍升:现居士身弘净土,预知时至西方去


庭前有遗粟,鸟雀共欣欣。

回首见人影,翻然入远云。

机心如得尽,万物可同群。

到处春风里,何人不共君。

清彭绍升

佛教史籍评述近代净宗弘传状况时,称述:晚近莲宗昌盛,超迈诸家,绍升实有以启之也。此讲的绍升即彭绍升。

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法号际清,江苏苏州人。其家世清贵,家族科甲冠于江浙,有清代苏州第一望族之称。曾祖名定求,字勤止,号南畇,康熙十五年状元,历官侍讲,因父丧乞假归,遂不复出。父名启丰,字翰文,号芝庭,又自号香山老人,雍正五年状元,官至兵部尚书。

明清两代,彭氏一族共出14名进士、22名举人。彭氏家族自江西迁至苏州已有十多代人,逐渐成为苏州著名的科宦世家,族中有为高官多清廉。绍升自幼聪颖,年十六为诸生,乾隆年间中进士,以进士之盛名终老于家中。

行善劝善是彭氏家族的传统。历代以来,遵行《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二书,其家状元甚多,然皆终身守此不替。自曾祖父彭定求起,世代诵读及撰著善书,所编印的劝善文字内容是多方面的,举凡劝孝、敬字、劝止溺女、戒斗遏欲、戒杀、放生等都有涉及。

彭氏八世祖彭德先在明朝天启年间念农田苦旱,耕不得食,遂创为水利之法,倡行其事,万众赖之,并捐赀雇人捡拾字纸;彭定求回乡后组织惜字会、放生会,积极参与地方慈善救济活动。因此,彭氏家族素有科举世家积善世家之美誉。

晚清著名慈善家余治在善书《得一录》记道:苏郡世德首推彭氏,其家累代戒杀,故科第绵绵,至今犹盛。

彭绍升最初不信奉佛法,喜好世间的典籍文章,心中有利人济世的思想。有一天忽然自己省悟说:吾未明吾心,奈何?有人告诉他道家的修炼方法。学习三年之后,没有效验。

后来读佛书,才快然感慨地说:道之所归在是矣!于是开始信奉归向佛法。由于欣慕梁溪的高忠宪以及庐山的刘遗民二位先贤的为人,于是自号为二林,因为此二位大德过去修学所在之地,都名为东林的缘故。

彭际清个性极为孝顺,母丧期间,住在坟墓旁边三年。父亲过世时,为他建立念佛道场,又愿以他平日所诵《华严经》十部、《阿弥陀经》一千部、《金刚经》一千部、佛号一千万声,代父亲回向往生西方净土。

后来全部放弃过去所习的学问,专心于佛教经典,喜欢李长者、永明大师的著作。尤其推崇莲池大师、憨山大师为净土的前导者。年二十九岁,断绝肉食。过了五年,追随闻学定公,受持菩萨戒,从此以后不再亲近妇人,并以知归子自称。曾经说他自己志在西方,行在梵网。

他自作的发愿文说:

若我际清,既受戒已,还复破戒,增长恶法,毁坏善根。唯愿护法诸天,速行诛殛,为世鉴戒。若我际清,克厉身心,护持戒品。尽此形寿,必生安养。十方三宝,为我证明,俾我速得念佛三昧。临命终时,远离尘垢,亲见弥陀。脱然西迈,更无遮障。见者闻者,如我发心。生极乐国,获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有情,俱成正觉。

后来闭关于文星阁,修一行三昧,将他所居住的地方命名为一行居。并作闭关诗十首。又令画工绘画极乐世界图,皆是依据净土三经所描述的依正庄严而画,总共经过四次的更改,历经半年才完成。并自己题偈颂曰: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读华严偈,信入净土门。

由诸佛净愿,成就妙庄严。

净愿如虚空,不拒种种相。

无边功德水,涌现宝莲华。

一华一众生,具有如来藏。

宝池及宝树,围绕宝栏楯。

重重妙楼台,充满虚空界。

或浴香水流,或享上妙味。

或趺坐经行,或诵经听法,

或衣裓盛华,供养十方佛。

或上善同会,毕入菩提场。

众鸟共天乐,畅发和雅音。

从闻入思修,一念总超越。

况乃无量寿,安坐宝华台。

慈云覆人天,诸根普一雨。

闻法得解脱,直至次补处。

如斯利益事,思议何可穷。

亦如彼画师,一心所转变。

不离毫端量,现此宝王居。

非我复非渠,一即遍一切。

画与能画人,毕竟了无有。

愿见者闻者,如我所发心。

凭兹一念功,自致不退转。

何论万亿程,当处悉具足。

又怜悯末法的众生,不具学法的正眼,而互相冲突抵触,因此著作《一乘决疑论》,以贯通儒家和佛教的隔碍。又著作《华严念佛三昧论》,以解除禅宗和净土的争论。并著作《净土三经新论》,以畅演以前净土宗没有全部明示的意旨。其编辑的《居士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随机接引众生,世间多流传而读诵之。

曾以自己所作诸书,呈请彻悟大师论定,大师回复说:

仰惟居士,深入净宗,广陈法施,自他并利,解行俱圆。可谓现居士身,修菩萨行,不违本愿,不忘佛嘱者矣。向得三经新论,妄为评题,不见罪责,已出分外。兹复寄示种种新刻,嘱令论定,益觉赧颜。山野唯教乘大旨,粗知向方,而幼失问学,语不成文,故两处住持二十余年,檀护之门,未投只字。今感居士,虚怀远问,为法之诚,遂顿忘固陋,罄己所知,直词以告。其当否去取,唯高明以自裁焉。念佛、决疑两论,皆发前人所未发。一以见慧解之超卓,一以彰卫道之真切。并没量大人,出格作用,可续入藏,永永流通。序跋皆精当。间有可商之处,签辩于后。(《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语录答江南彭二林居士书》)

又曾经募集黄金万两,以所得的利息,创建佛寺、刊行教典、斋请僧众,并开设近取堂以周济贫穷困乏的人。又设置润族田以赡养贫苦的族群。创建恤厘会以救济寡居的妇人。立放生会以保全众生的性命,如是种种善行事业都各有发愿文,尽皆回向同生西方净土。

在苏州、杭州一带的僧坊,隐居修行有十多年,每日皆有一定的课程。自己事先制定临终丧葬的事宜,使人不必为他立后代子嗣(因其只有女儿)。清乾隆六十年秋天,患下痢,仍然居住在文星阁。

入冬之后,精神渐渐衰退,将种种善会的资财,一一交代嘱咐其侄子彭祝华,命令他承继下来勿使这些善业中断。

当时有僧人真清,问他曾经见过瑞相感应吗?彭际清说:有什么瑞相感应!我的大事在明年正月官府开始办公的那一天啊!

到了嘉庆元年正月二十日清晨,作辞世的诗偈曰:

出没阎浮尘点身,流离琐尾竟何因。

而今蓦直西方去,瞥眼收回万劫春。

然后面向西方正身端坐,持念佛名而安详解脱,正是官府开始办公的那一日。

点赞推荐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其他文章》感恩您转发支持其他文章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其他文章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4/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