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然母亲


——记祥裕森林公园之行

文 | 果甚

缘起

五月是花开的季节,同修们共同行走在菩提道上已有半年时间,大家相互关爱,同愿同行。为了大家能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我们举行了此次森林公园之行。

到达

一路上欢声笑语,彼此诉说学习智慧文化以来的成长和收获,无限喜悦。司机义工更是无偿提供服务,把我们从钢筋混凝土的都市“摆渡”到人杰地灵的圣地——观音山(祥裕森林公园)。祥裕森林公园位于古城西安八百里秦川旁,初入峪口,远眺峰峦叠嶂,俯瞰满目苍翠,其间溪水潺潺,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到达目的地后,稍作小憩,一场殊胜的亲近自然母亲的活动拉开了序幕。

登山

同学们背好行李,轻松上阵。一转身便是净土,不禁沉浸其中,在微风絮絮中,开启最美的净心之旅。绿树成荫,蝴蝶起舞,一行人虔诚地向观音山走去……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在此时此刻,有幸目睹了诗仙李白为我们呈现的林木秀美、山岭俊俏的宜人画卷。取之无尽,用之无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

慈光普照,良辰美景,善友相伴,天人合一!暖烘烘的阳光洒进了每个人心里,烦恼消融,把执着妄想抛于身后,将鲜花香果深深根植于良田。大家全身心投入活动,愉悦之情相互感染。五月的槐花香,溢满了初夏的观音山。

果粹、悟蔺同学悲心殷重,不伤害众生分毫,细细留心前方之路。偶遇蚯蚓在路中央“漫步”,便方便善巧引入旁道,护它平安。演宝同学一路分享学习智慧文化的收获与成长,音声掷地有力,回荡在幽幽山谷间。

感恩陪伴

李娟同学为三位辅助员恭敬送上感恩的礼物,感恩辅导义工们半年以来的无私奉献!“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每一位义工的誓愿。

智慧背后,是自修交流、勇猛精进地检讨自己;

慈悲背后,是身体力行、传承法脉的无尽愿力;

爱的双桨激荡起自利利他的菩提心,同学们决心更加精进修学,将自己收获的无尽温暖传递出去,以法为师,传承传播智慧文化,为迷茫众生送去光明,为喧嚣的尘世送去清凉!

生日聚会

生日仪式由义工李娟主持,她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引来大家阵阵掌声。日月为媒,清风为伴,纷纷表达祝福。淑甫同学发表生日感言: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多人为她过生日,内心感动不已,非常珍惜有法有爱的大家庭,争取有更多机会为大家服务。辅导员悟蔺同学脸上洋溢着无限喜悦,她分享:看着大家一步步成长,越来越独立,内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一个蛋糕象征一个团结的集体,一支支闪亮的蜡烛像一颗颗跳动的心,心因集体而温暖,集体因心而精彩,大家祝福的掌声将庆生活动推向了高潮!一起切蛋糕,大家齐心协力,为人生画下绚丽的一笔。第一块,同学们心有灵犀地恭敬供养辅导员,感恩她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地为班级付出。谦卑体贴的人儿,总是把自己放到最后,转换中心,无我利他。果甚同学连忙打开相机“咔嚓咔嚓……”记录着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留下美好的回忆。

午餐

李侠同学事无巨细,提早安排了餐桌,地势优越,一抬头便是悠悠蓝天。鲜美可口的素菜呈上桌来,拌凉粉、浆水菜、豆芽面筋、辣子夹馍、暖胃小米粥……清新美味,同学们赞不绝口,幸福感涌上心头。平日里多是身不由己的重口味,粗茶淡饭仿佛有一种“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自在!素食的美味让我们那样的开心,这不正是每位同学通过修学,回归后所散发的朴“素”之美吗?这不正是“素”食最本真的美吗?原来生命的需要是那么简单!晓亭同学主动为大家盛稀饭,笑容可掬。果粹同学热情照顾每一位成员,邻家碧玉大有担当。

饭后,同修们畅谈学习智慧文化带给自己与家人的改变。李平同学分享:现在和儿子的关系越来越好,能够理解包容孩子,自己的烦恼也越来越少了,并决心努力学习,为生命品质的不断提升而努力。

宇清同学分享自己学习智慧文化后,一开始,经历了原有串习的碰撞,小有压力,后来在大家的陪伴下慢慢走出了困境,还承担了小组长,积极热情地为大家服务。

晓亭同学非常热爱生活,学习了太极拳、射箭等等课程,工作中也有很多培训,十分忙碌,却依然努力调整,舍弃不必要的活动,为修学留出更多时间。

淑甫同学勇猛精进,对法的领悟很深刻,现在和儿媳妇关系处理得越来越好,还不停地夸赞她,因为媳妇勤劳孝顺,主动承担照顾孙子的重任,还用心照顾儿子,洗衣做饭,让她十分轻松,每天用于修学的时间不低于3小时,真是无比赞叹。

法华同学从一开始很少发言,现在也笑逐颜开,主动为大家服务,感受到她的心量日益扩大,法喜与日俱增。

晓刚同学和演萍同学为菩提眷属,女儿也已经参加了读书会,对佛法颇有好感,佛化家庭,相伴菩提道!

黄河同学分享对财富的新看法,越来越能察觉自己的贪心与黏着,决心更加精进地修学对治不良心行;弃肉茹素十年,放下内心的执著贪婪,对众生葆有一份慈悲,浑身散发儒雅谦和的不凡气质。

高山流水,相知可贵!对于同学们而言,这是服务大众的一天,在关心同修中不仅自己得到成长,彼此增进了友谊,也增加了班级凝聚力。我们通过认识与了解,更能体会到其他同学与家庭的关系,更能换位思考,体会别人在生活上的困惑。

返程

夕阳西下,美好的一天已接近尾声,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清风拂面,心地光明。正如济群导师所言:“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生活还是离不开脚下这片土地。只有回归自然,才会使我们感到真正的放松,才会缓解紧张生活带来的压力。”是啊!只要放下一切烦忧,才能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获得安宁。

心灵洗涤之旅落下帷幕,大家久久不愿离开,被这幸福的场面感动着,感恩之心油然而生。现今,同学们已成为了一家人,“不放弃,不抛弃”已成为一群伙伴的共识。大家纷纷表示要在菩提道上相互搀扶,相互增上,确保一个也不掉队。愿同学们福慧增长,精进修学,依教奉行,早证菩提!

点赞推荐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道,万里迢遥,念佛往生,古称径路。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弥陀疏钞..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演培法师(1917~1996年)江苏江都人,俗姓李。号谛观。年十二,依高邮临泽福田庵常善和尚披剃。十八岁,于宝应福寿院受具足戒。初就观宗讲寺受天台教观,次游闽南、觉津、汉藏诸学院,研习性、相二宗之旨,兼闻西藏..

敏不息尊者敏不息尊者,敏,即智。尊者机根聪明锋利,又勤于修习,己获佛的智慧,有如江水川流不息,既断烦恼,达于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异之相,怜悯众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乐,便随其意而拔苦与乐,永不止..

关于婴灵超度的亲身经历缘主的劝谏文日后我们把缘主写的文章,也专门整理下,名字便叫做《关于婴灵的缘主劝谏文》,便按照第一、二、三篇的顺序来发。也希望很多已经超度过的缘主,都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一下,或许师..

去佛教修行之前,先学学佛教是如何戒酒的我们都知道,酒戒是释教底子五戒之一,假如受了酒戒,就不能够再喝酒了。那佛陀为什么要拟定酒戒呢?其实酒戒只是遮戒,不是性戒,喝酒自身并没有多大的过错,但是假如喝酒多..

在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中,住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他在王舍城中,也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但他却是露形裸体外道的忠实信徒。佛陀是救人救世并救一切众生的大慈悲父,只有劝化外道,改邪..

以下以五个故事来说明,情缘与爱欲的感人及对修行影响的深远,希望药师山佛弟子们深思。故事(一)话说三千五百年前,释某某为道场高僧,多生多世为清修者,以戒为师,累生累世以办道业、盖道场成就众多修行者,是一..

一般我们只能看到经书上所记述的,五阴净了是何等何等的境界。实际上到了真净现前时,我们还是难以区别啊!我在云居山跟随虚云老和尚的时期,有过一个亲身的体会。老和尚那时已是一百一十八岁了,他在中午休息时,有..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修行就叫你在境界上面修,看你念头动不动啊!一切好好的,如你的意,那哪叫修啊?一个事情不如意马上就不行了,那就不叫修啦。就在不如意事上才能修啊,才叫改..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宗门下这个法门上得到了大的利益。到明朝时期就出现了一千七百公案。宗门下这一法是直接了透、最上乘的法。如果你过去真的有个深厚的善根,在这个法门上也修行过..

遍计执:错误的联想 这个遍计执的意思,简单地讲,就是一种相似的影像,就是我们的内心跟外在人事的境界接触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个感受,这个感受接下来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有问题了,心中就有很多..

不论怎么称心如意,不能没有危机意识。(图像来历:材料图像)人在人间日子,尽管将来一往无前,春风得意,处处逢源,样样利市;可是,不论你再怎么称心如意,都不能没有危机意识。飓风来了,你需求有预备洋钉木板的..

般若是梵语(prajna),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华译为智慧,谓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是名智慧。般若可分为三种:一、实相般若:实相(梵语dharmata)即众生本具真如,离一切虚妄相,为般若之实性,这是..

般若(bōrě),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 ,意为“终极才智”、“辨识才智”。专指:照实认知全部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才智。以品种而言,般若有..

汉语的“才智”非本有之语词,是出自释教的外来语。如《增一阿含经》曰:“才智无量,决了诸疑。”但梵学以为,智与慧二字又有不同。《大乘义章》九:“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异”。《瑜伽论记》曰:“梵云般若..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无生,而亟欲灭生以求无生,弥求弥远。今以求生净土,乃悟无生,入有得空,即凡成圣,可谓通玄秘诀,换骨神丹。这是教起所因第九重法义净土法门善巧显示:因于信..

佛是指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以及由他所说出、记载在经典中的十方诸佛。譬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等等。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是佛教的创立者,我们今天所以能听闻佛法,受到佛教的滋润..

    《庆生沙龙》感恩您转发支持庆生沙龙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庆生沙龙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7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