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中谁在宣传平等?


迦旃延:旧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等;常称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据《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中阿含经》卷二十八等记载,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学“外道”,后从释迦出家。谓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称为“论议第一”。

(一)阿私陀的话

迦旃延那罗陀尊者,姓迦旃延,名那罗陀。生于南印度阿提国猕猴食村婆罗门家庭。父是国王的国师,家中拥有广大田地和众多奴仆。少从舅父阿私陀仙学习,精通《吠陀》、占相术,通达四禅五通。阿私陀仙对他说:悉达多太子成道后,你要拜他为师。

(二)揭开古碑文的秘密

迦旃延还懂多种文字,当时在波罗奈城附近,发现一座古碑,上面刻的文字,无人认辨,国王榜示全国,有能识者,当予重赏。迦旃延揭榜应征,说是梵天上的文字,译出的内容如下:

什么人是王中王?什么人是圣中圣?

什么人是愚人?什么人是智人?

什么人沉溺在生死海?什么人解脱在逍遥园?

怎样离垢染?怎样证涅槃?

迦旃延译出的碑文传诵全国,但对碑文的内容解答不出。他为了弄懂内容的意义,访问了六师外道和一些有权威的老婆罗门都答不出。最后想到阿私陀仙说的悉达多太子,听说已经成道,想必能说出碑文内容的秘密,于是到竹林精舍访问了佛陀。佛以偈语回答说: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圣中之圣是大觉佛陀。

被无明污染的人是愚人,断除烦恼的人是智者。

有我、法二执的人沉溺在生死海。

证缘起性空的人解脱在逍遥园。

修道断贪嗔痴才能离垢染,勤修戒定慧即能证涅槃。

迦旃延听了佛的回答,当下迈进了真理的世界,皈依佛陀。

(三)宣传平等

迦旃延的教化方法,善于个别谈话。再顽固的人,只是听他一席话都会顿开茅塞。他在摩陀罗国教化时,国王指责他说:你是最高贵的婆罗门种姓的人种,现在做了刹帝利种姓出生的佛陀弟子,不感到屈辱吗?迦旃延回答说:从职业上来说,社会有宗教、政治、商业、工农业的分工的不同,但以此形成阶级,解释人种的优劣,那是值得研究的。须知每个种姓的人,都是有善有恶。例如婆罗门种姓中、杀生、邪淫、邪见,造种种恶业的人很多,这能说明他是高贵人种吗?可见人的贵贱与否,不在人种的劣胜。能够修道为善,觉悟证果,不论什么种族,都是尊贵的,为人们所敬佩。国王听了他的话,皈依了佛陀,刷新政治,加强法治,大赦囚禁在狱中无辜的首陀罗人,惩治一些有持无恐的婆罗门族的犯罪份子。

迦旃延除主张种姓平等外,还主张老年与青年平等,如他在波罗奈乌泥池和比丘一起进餐时,有一老婆罗门倚杖走来,大家纷纷起立让座,唯有迦旃延装著没看见样子,不理不睬,也不让座。老婆罗门知道迦旃延是婆罗门家庭出身的,对迦旃延脱离婆罗门教,改信佛教,已经使他够恼火的。现在竟敢如此无礼,连座都不让,真是无法无天。气得暴跳如雷,用手杖指著迦旃延的脸责问说:你为什么这样目中无人?迦旃延很温和地说:从你的粗鲁举动和讲话的声音来看,你不配称为长者,也不值得人们的尊敬。你的贪嗔痴烦恼很重,在五欲乐里陷得很深,虽然活到八、九十岁,只能说是白活。相反地假若有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他解脱了爱欲的束缚,没有烦恼,没有不平等的观念,他虽年轻,也称得起长者,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老婆罗门听了迦旃延的话,自知理亏,默默地走开。

(四)议论第一

迦旃延在佛弟子中称为议论第一,他思维敏捷,回答问题针锋相对,观点鲜明。如一婆罗门修道者问: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刹帝利与刹帝利相争,是为了什么?迦旃延答:为了贪欲。比丘与比丘相争,又是为了什么?迦旃延答:是我见和法执。什么人能离开贪欲、我见和法执?迦旃延答:那就是我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婆罗门修道者听了迦旃延的话,很快地皈依了佛陀。迦旃延好友鲁醯遮是一个娶妻生子的婆罗门。一次见面,迦旃延对他说:我们出家修道的,是为了脱生死,千万不可把信仰和修道当成职业。现在婆罗门修道者,专为别人祭祀作法,好像当作生意来经营。那些出家的婆罗门,有几个是为了修道的?都是为了名闻利养,还虚伪地装出很虔诚的样子,挂著宗教的招牌,追逐私欲,这是莫大的悲哀!鲁醯遮听了迦旃延的话,认识错误。改邪归正。还有一次他看到一妇人坐在河边哭泣,想投河自杀。迦旃延问她为何要自杀?妇人说:我是富人家里的奴隶,成年累月的劳动,非但衣食不周,没有自由,还要经常被主人无端的打骂,想想活著真没有意思。迦旃延说:贫穷是可以出卖的,你把贫穷卖给我好吗?妇人听后十分惊奇地说:贫穷能够出卖的,你要买贫穷,多新鲜,但不知怎么卖法。迦旃延说:富人前世布施修福,才能享受今生的富贵;贫穷者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修福。你现在对我行布施修福,不是等于将贫穷卖给我吗?妇女听后,知道发财致富之道,但现在一贫如洗,怎样行布施呢?迦旃延将钵交给妇女说:你盛一钵水给我不就是行大布施了吗?妇女盛一钵水给迦旃延,以此功德,得生忉利天享福。还有文茶王王妃死了,文茶王万分悲痛,整天不吃不喝,流泪啜泣。将王妃的尸体浸在麻油里,不使腐坏。对天对死尸说:亲爱的,你为什么不看我一眼?为什么不说话?下令全国,谁能使王妃复活就拜他为师,时迦旃延住在波罗梨园被王请来。先折断一根树枝、对王说:这根树枝离开树体,能永葆青枝绿叶吗?同样王妃业报已尽,寿命终了,能复活吗?迦旃延的话使文茶王懂得死后不能复活的无常真理。并进一步开导说:大王应把爱王妃的忆念,扩展开来,爱全国人民,以慈悲代替私爱,以平等代替压迫,才能国家兴盛,人民幸福。文茶王听了迦旃延的教导,化悲伤为力量,整顿国政、爱民如妃,深得人们的拥护。迦旃延说法的特点,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人们思想上的具体问题,予以开导,不作空泛无益的戏言。

(五)代佛说法

佛对弟子有所进步,有所成就的,总是加以赞扬,提高他的威信。佛在阿槃提国教化时,令迦旃延代座说法。迦旃延说法,辩才无碍,长于议论,先阐述原则,再举大量实例证明。如迦旃延说无常,先说无常的法则。一切事物有聚必有离,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坏。世间一切有为法,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离不开无常的法则。再举自然界和社会上各种实例。自然界春天来了,百花开放;秋风一起,黄叶飘零。发出无量光明的太阳,天天要消失在黑暗的夜里。美貌红颜渐渐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社会上恩爱眷属,老死时谁也代替不了谁。孝子贤孙,纵然哭得死去活来,也唬不退无常。名位权势,炫赫一时,转眼即逝。岂能长久?富比王候,天灾人祸,不能长保。再述说不懂得无常的道理,就会被五色缤纷的假像所迷惑。表面看去,自然界的青山绿水,人生的幸福快乐,社会的灯红酒绿,好像生机盎然,实质上时时被无常所吞食。最后阐明佛弟子的任务,敢于向无常挑战,勤修八正道,粉碎无常的世间,证得不生不灭的永恒生命。迦旃延的说法,层次分明,说理透彻,生动具体,使在座的四众弟子,获益匪浅。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入门》感恩您转发支持入门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入门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43/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