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造口业的恶报


诳诈牵他沉苦趣,奸雄莫过女人冤。”

女人业障深重,身常不净,口多恶言,心存嫉妒,以致多造恶业,死后多堕恶道。据《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说:“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何者为四?

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多得故。

二者、相嫉妒,女人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多口舌、女人多恶业,出言虚诳。

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从前,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广严城说法时,数百渔人在胜慧河中,捕获一条摩竭大鱼,此鱼生有人头、象头、马头、骆驼头、驴头、牛头、猕猴头、狮子头、虎头、豹头、熊头、猫头、鹿头、水牛头、猪头、狗头、罴头、鱼头等十八种头形和三十六只眼睛,一时引起千万人在河边观看。

佛陀常于昼夜中,以佛眼观察六道众生,谁有善根因缘能得度?见此摩竭大鱼于过去佛时,曾种善根,今遭受苦厄,应当得度。于是,佛陀与诸比丘来到胜慧河边。

是时,佛陀在大众中告诉诸渔人说:“你们先世造作恶业,由此因缘生于卑贱人中,今生再造恶业,来世更加受苦。佛陀便劝诸渔人戒杀放生。诸渔人均对佛陀生信敬心,于是就把所捕之鱼等所有水族之类一一放生。

佛陀以神通力加持,使诸水族众生游入胜慧河中。然而,摩竭大鱼能忆前生之事,独在此处不去,佛陀即便问此鱼说:“你是劫比罗吗?”

摩竭大鱼作人语酬答佛陀说:“是的!我是劫比罗。”

“你曾作身、口、意恶行吗?”佛陀问。

“是!我曾作身口意三恶行。”摩竭大鱼回答说。

”你知道作此三种恶行的人,会堕于恶趣吗?”佛陀又问。

“作恶业的人,自作自受,这个我知道;现在我就是受此口业的恶行报应。”摩竭大鱼禀白佛陀说。

佛陀又问摩竭大鱼说:“谁是你的恶知识呢?”

大鱼回禀说:“佛陀!是我的母亲害我堕于恶趣,是恶知识。”

佛陀又问:“你说你的母亲是恶知识,她现在生于何处?”

摩竭大鱼回禀:“佛陀!我母亲已堕在地狱。”

佛陀再次问:“你现在生在何趣?”

摩竭大鱼说:“佛陀!我堕在旁生道中。”

佛陀复问大鱼:“你这生死后,会生于何处?”

摩竭大鱼说:“佛陀!我于此生死后,会生在捺洛迦(堕于地狱)。”这时,摩竭大鱼即流眼泪大哭!佛陀即说伽陀偈颂曰:汝堕旁生趣,我今无奈何,处在无暇中,啼泣当何益?我今悲愍汝,汝宜发善心,厌离旁生身,当得升天上。此时,摩竭大鱼对于佛陀深生敬信。因此,佛陀更为大鱼说三句法。颂曰:

诸行皆无常,诸法悉无我;

寂静即涅槃,是名三法印。

是时,无量大众听见大鱼能作人语,与佛陀互相酬答,各生稀有之心。因此,大众共议恭请阿难尊者,请求世尊说明此摩竭大鱼的宿业因缘。

佛陀告诉阿难及诸大众说:“过去迦叶佛住世时,有一位婆罗门名叫劫比罗设摩,博学多闻,大众称他为大论师。其子——劫比罗,更是聪明智慧,博通众典。其父命终时告知儿子说:“劫比罗!你已精通四明众典,堪作论师;我命终后,你于诸论场上都不会有任何疑难惧事。然而唯一要注意的是,迦叶佛的弟子出家僧众,你千万不能跟他们辩论;因为佛学深广难测,博大精深,世论不能伏,俗智不能知;僧众一心修行,不求名利。所以,你必须注意,不应和僧众激论。咐嘱其子后就逝世了。

有一次,国王举行辩论大会,劫比罗以三寸不烂之舌战胜了诸大论师,获得了国王灌顶被封为大论王的荣誉称号。大论王劫比罗回家后,其母亲问说:“劫比罗!你已经摧破了诸大论师了吗?”劫比罗说:“母亲!孩儿已经摧破了各大论师,唯除迦叶佛的声闻弟子而已!”

其母亲告诉劫比罗说:“你应该去折伏沙门(出家僧众)。”劫比罗说:“慈父亡日告诫以遗言……勿与出家僧人共论。”劫比罗的母亲是一个嫉妒、造口业的恶女人,她说:“你的父亲在世时是沙门奴,你现在也要去当沙门奴吗?你一定要想尽办法折伏那些出家僧人。”

劫比罗为人稟性仁孝,不敢违背母言,即便前往鹿野苑僧众中,于其途中遇到一位来自鹿野苑的比丘,劫比罗就利用机会向比丘探查佛教内幕,以做为研究摧破僧众的方法。他问比丘说:“你们出家人一共有多少?”比丘答曰:“住在鹿野苑的僧众其数超过了两万余人。”劫比罗接着问:“僧众既然有这么多,那经典到底有多少?”

比丘告诉他:“佛教经典总共有经、律、论三藏。”

“每一藏有多少数量呢?”劫比罗问。

“每藏有十万颂。”比丘答曰。

“在家俗人都可以看或听闻吗?”劫比罗又问。

“可以听闻经、论两藏,其毗奈耶(指戒经)是出家人的轨则,世俗人是不可以阅读听闻律藏的。”比丘回答说。

这时,劫比罗自忖:唔!其激论法不许他人知道。他想了以后又问比丘说:“仁者!请你为我说些佛教的要义,行吗?”比丘自忖:这位婆罗门是论难者,他为了称量我而发这种问法,我说一首偈,看他能否理解?比丘随即说偈曰:

何处流当止?何处道应行?

世间苦乐事,何处当穷尽?

比丘说此偈后便对劫比罗说:“婆罗门!请你为我解释这偈是何意义?”劫比罗所学的四明论典中想不出答案来,尽他的智慧不能测其义理。到底什么是流止?什么是道行?他即便四顾,自忖不要让人家看见我堂堂一个大论王在此献丑。于是,便行矫诈说:“我观此偈宗绪绵长,其义深远,不可仓卒略解此义,我有要事到鹿野苑去,后时重逢再来解释。”劫比罗说毕即往鹿野苑。他看见诸比丘精进修行,深生敬信,不愿造业,遂即回家。

其母见他回来,随即便问:“劫比罗!你已摧破僧众了吗?”劫比罗说:“佛教论义不教俗人”。其母说:“你可以假出家,从其受学,学成之后再还俗嘛。”劫比罗被母亲驱逼,遂到鹿野苑僧众中,请求出家。

比丘思惟:这位婆罗门善能激论,若发心出家修行,将来定能绍隆佛法;遂允许他出家入僧修学。劫比罗说:“师父!此处人家都认识我,我可否到他乡剃度吗?”于是比丘就带他到别处去圆顶、受具足戒,教授经律论三藏佛法。由于劫比罗的智慧辩才无碍,出家不久后即能通达三藏教理,成为大法师。是时,劫比罗暗暗自忖:我勤求佛法学业已成,现在应该前往波罗奈,亲近供养迦叶佛,以求解脱生死大苦;遂即起程。

大法师劫比罗来到波罗奈城时,其母亲去找他说:“劫比罗!你是否已经摧伏迦叶佛的沙门弟子?”劫比罗回答母亲说:“我虽然是了解佛教教理,但是尚未证得道果;诸沙门比丘全是成就圣者,教证俱明,我何能摧破呢?”

其母听了之后说:“不行!你必须想办法摧破诸沙门。”劫比罗在被母亲的所逼下,无可奈何,即与母亲说:“母亲,若闻击鼓吹螺之声,大众云集之时,敬请母亲来此处观听吧。”

后于异时,劫比罗即击鼓吹螺升座说法,其母来至座边默然观听;是时诸比丘、居士大众云集听闻大法师说法。此时,劫比罗先说正法,然后演说邪法。诸比丘听见他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即当场劝告说:“具寿!你莫毁谤佛教,建立魔帜,摧坏法幢;毁破佛法的人死后必堕恶趣,受大苦剧。”劫比罗无话可说,即便下座,跟其母亲说:“诸比丘们教证双全,我无法摧破辩论。”

其母亲说:“我教你激论的方便,下次再说法时,你可先说佛法,然后再转述邪法;诸比丘若再次呵谏,你当众口陈刀剑,出粗恶语把他们骂辱,那些出家人均畏恶名称及恶言,自然会离开。这样你不就胜利了吗?”

其子劫比罗说:“这确是好方法!”是时,劫比罗又升座说法,初说佛法,再说邪法。诸比丘又劝劫比罗大法师:“具寿!你切勿破正兴邪.....,当堕恶趣。”劫比罗便忆母亲言说口出刀剑。他即向众比丘乱骂:“你们知道什么?你们的口像:象口、马口、骆驼口、驴口、牛口、猕猴口、......鱼囗、愚人口,你们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非法吗?”

诸比丘听见这位所谓大法师,出口刀剑慢骂不休,即便各自远离而去。这时,劫比罗在此圣凡大众面前作此十八种恶口骂詈之后,便下高座禀白其母说:“母亲,今天您高兴吗?”

其母说:“我听见你大骂出家众,我今大喜,好!我们现在一起回家。”(其心恶毒,令人恐怖!)

点赞推荐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常识》感恩您转发支持常识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常识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5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