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修行好还是在家修行好?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实,这是假善知识,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识是恭敬僧宝,哪有阻人出家的?这里所感善恶因果,请恭阅“出家功德经”就知道了。切造恶口业,受苦堪可怜!往住有一些想出家的人,被他这么一说,都不敢出家了。现在外面就有这些人,这真是末法时代;说好话的人没有,打气的人没有,泄气的人却是那么多。


他们一味的说:在家出家修行不都一样,何必要出家?若都出家,世间人都要绝种了。有些发心想出家的,听了这话也糊里糊涂的认同:“是啊!那还是在家修行吧!”


诸位注意啊!想出家的人就千万不要听那些话,障得了你的前程。其实,如果大家都出家修梵行,这个世界就清净了;众生不再是胎生情有,而是清净的莲花化生,哪里会绝种呢!此世界既然清净了,那么也不需要生西方了,因这个娑婆世界已转成了净土。但我们现在居此三界牢狱,这是一个多么苦恼的世界,又有更苦的三途,难道你还怕地狱众生空了吗?还怕牢狱的人都走光了吗?这真是邪知邪见!若能持守佛净戒,世上没有犯罪造恶的人,就没有牢狱也没有了地狱,那不是很好吗?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将来这世界就是佛国,个个都是莲花化生的,岂不更好!只可惜的是:万不可能人人都出家,这个世界也就万不可能成为佛国的。所以,请不必杞人忧天,阻人出家。因发心出家难!阻人出家易!若无多人出家,三宝如何住世?况今无佛住世,弘扬佛法就全赖僧宝担荷,哪能不称赞出家之功德?否则岂非魔子魔孙!


一般说来,人的根性有三种: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这种根性的人,如维摩诘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当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为这种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净的环境,他才能清净,若在染污的环境,就无法把持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像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都能发心出家,仗三宝功德较易修。至于下等的人,就用不着出家了,出家也不会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个居士,好好勉力修还可以,免得出家反而败坏佛门。我们印光祖师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针对这种下等的根性说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辈,来发心出家,那我们是最为欢迎的啊!


再说,如果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一样,诸位你们就在家打七就好了,也不用到灵岩山寺来了,在家也是一样嘛!何必要来山呢?所以不要人家讲什么就信以为真;自己在脑中要转转,什么话都要三思而后再行,善的当然是依从,不善的要摒之。


虽说有上中下三根,但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自认是下根,想在家修行就好了,怕出家修不好反而招罪过。如果你是这么想,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是自己在慢性自杀了。语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呀!要做个上根的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何做不到呢?人家吃饭我不也一样吃饭?要立志啊!人不立志太没出息了。


刚才说男儿当自强,那么女人就不用自强了吗?要知男女那只是一个差别相,本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千万不可以为女人就是软弱无能的,女中不也有丈夫吗!要鼓起丈夫气来。且看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若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你看阿弥陀佛大慈悲,特别为女人发了一条愿,他怕很多女性也是犯了这种慢性自杀的病;自认女性好可怜,业障深重。不可以这样想的!自尊自贵固然不可以,自轻自贱也是要不得,不要贬薄自己。不要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声音是大得很,一到了大事临头,就自认我是个女人没有用。可不要这样颠倒了。


关于出家有没有资格受人礼拜、供养?这要知道,出家决定要受戒并守戒的,受戒就内有戒德庄严,外有袈裟著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现僧相,这就不但能受人来礼拜,连天人来礼拜你都受得起。因为你有一个僧相就堪受人天礼拜,至于你有没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内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镀上金,好像披上袈裟,虽是木头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礼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宝,受了戒法,还不能受人礼拜吗?让人家礼拜是给人家种福,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对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养,他布施于你,他今生或转世就能安乐自在,这是因缘果报法。至于你出家后,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报。若现了僧相而不受人礼拜,不受人供养,这是犯不乞食戒的。当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赖信众供养,若不精进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拥护,转生还要堕落,那就太苦、太可怜了。当然,若是修行有功、道业成就,那就真是为无量众生的良福田。但愿人人修行,个个成佛,不可再阻人出家。


出了家自以为没有修行,不受人供养,要自耕自食,这是不如法的。是谁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钵,但我们中国僧不托钵,而是在斋堂吃饭,这一样是受人家的供养。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还自以为是。即使你是一个有钱的大居士,有百千万财产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时,家中的财产也都要施舍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说要留著自己修行用,建个茅蓬,不要受人供养。错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积钱财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现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给人家供养,怎么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给人下种子一样,如此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那里会有福报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间受人的供养,将来证罗汉果,果报就是应供——应受天人的供养。比丘受人的供养,将来证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养,没有天福,就算你证了罗汉果,托钵都托不到,饥饿是好苦的啊 !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


(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养。


(2)怖魔,在受戒的时候,三番羯摩:”人间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宫就震动,魔王就会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离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孙就会少了,所以魔王就会感到恐怖


(3)破恶,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种种烦恼恶业。身为出家人,要知道比丘的意义。那么做居士的供养时,要不要分别这个师父有没有修行,才来供养呢?“有修行就供养他;没修行,就不要供养他了。”若有这种分别心,就算你供养到菩萨、供养到佛,那样功德还是很小的,因为你有分别心。若能无分别心的供养,“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养。”能平等供养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无相而布施,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所以你们要会平等供养。供养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别。但假如你是要请开示求智慧,那当然就不同,他要是不会讲,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请问他;要问,当然就要请问过来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见的。不好的就敬而远之,因为他既无慧,行为又不好,若跟着他,会学坏的。犹世间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好的,以我们自己家里的父亲、老祖父等长辈们来说,好的,我们就要学;不好的当然就不能学。但不管他们如何的不对,他们总是你的长辈,对他们还是要尊敬的。不过他讲的话你不能听就是了,他们的坏行为你也千万不能够学的。世俗的儒者都知对“长上”的礼,不可违逆犯上,即使父母有过失,也应婉言劝谏,不能当面数落。若父母不接受,那么只能将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忧。同样的,我们在家佛弟子对“僧宝”也不能失了恭敬,虽然有些出家师父,其言行确实是不值得亲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劝谏,但绝不可随便批评。学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宝门中造口业。慎之!慎之!


说到顶礼,不仅比丘能受得起人顶礼,就是小沙弥也一样堪受顶礼。佛陀说:“三子不可轻:沙弥虽小不可轻,王子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沙弥虽然小但未来是大比丘,能住持佛法,宏范三界;王子虽小,坠地贵压群臣,大臣一样的要三拜九叩首;不要看龙子小,他大时就能呼风唤雨。所以对沙弥也一样要恭敬,不可看轻。刚才说居士要恭敬三宝,其实出家人对居士也是不可轻视的,居士们头发一落,那不也是出家人了吗?未来也是会成佛道的呢!


僧宝是住持佛法,居士要护持佛法;有住持佛法的僧宝却没有护持的居士也不行,所以佛陀临涅槃的时候,特别交代国王大臣要护持三宝。在家的居士要护持三宝,怎样的护持三宝呢?现在三宝之中出家人——僧宝,太少太少了!僧宝从那里来呢?是从虔诚佛教徒家中来,你们家中要是有两个令郎,就拣一个好的,送他来出家做小和尚,那你们就是真正的护法了。记住!要拣个好的呀!你不要拣那个蠢蠢的,脑筋错乱的,若送他来做小和尚,那佛教就倒霉了,也害了世人无求福求慧的机缘。拣个好的,那他将来做大法师,才能够度众生。诸位啊!这也是大布施、大供养呢!


《佛说出家功德经》中所述阻人出家的果报


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岁常问是义,我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此人当有得脱时。所以者何?皆由毁出家故。


阻人出家属于舍法罪,不得往生极乐世界:


以上是舍教法,下面讲舍证法。若对于他人受出家戒等制造障碍,这也是舍证法。本来有人想出家,但其他人劝他:“末法时代哪里有清净的出家人?很多出家人都还俗了,你还是以在家的身份度化众生吧!”这样说就是舍证法。以前,有些人想在我面前出家,但我不知道他的道心稳不稳,于是说:“先观察四个月再说。”那这是不是舍法罪呢?不是。因为《毗奈耶经》要求,对发心出家者应先观察。但有些人并没有任何依据,随随便便就劝别人不要出家,他们的语言听起来特别可怕,一听就知道,他并未好好学习过佛法,否则不会这样说话。这样的话我们根本不敢讲,因为自己毕竟长期闻思过教理,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是比较清楚。


点赞推荐

问:我们要往生净土,修学佛法就要听法师的,而法师又这么多,说法又各不相同,我们怎么依止才对呢?常敏法师:我们修学佛法,要听从世尊的劝导,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学习佛法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心,要..

今日与大家说说什么是隔空超度婴灵,隔空超度婴灵可靠么?首先隔空超度也是叫作远程法事超度,也就是本人不用到现场,按照法事师傅要求提供相关的法事资料信息即可,法事效果是一样,至时便会由法师来代为上表文书,..

当有了堕胎之事以后就会有婴灵形成,这与时间没有关系,即使你是怀孕一日,堕胎了都是会有婴灵形成。堕胎婴灵非常难超度,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做功德。堕胎婴灵,为他们诵经念佛、做各种善行,功德回向他们离苦得乐..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么..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佛教从东汉传至中国后,西域传道的高僧,源源东来,但大都是严守戒律,遵守佛制,故生活上,便得乞食..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

超度婴灵的心愿语:想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想对你说,我的宝宝,真要下笔,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首先,我最想说的是:对不起,由于我的无知,没能把你们平安的带到这世上,我无数次的想,如果我还能再遇见你们,我一..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的只能听到我的声音,见不到真实之相。门外..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而消信施。故经云:桥度物也。破戒之人,虽入地狱;口说善法,令生信故。【大意】佛在世时,真实修行的人多,成就圣道的人也多;末..

你看我们有住的时候,我们感到不安,为什么不安?因为你跟你本来的面目不相应嘛。你本来不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你抗拒真如的结果,你就不安嘛。这个机器的设计本来不是这样操作的,你操作错误,你就跟它原来的设计..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这个在。我且问尔: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菩萨示现感应,是为了让你在修行的路上继续走下去,是告诉你:不要以为我们佛菩萨不存在,你最近修行很到位,我们来鼓励一下你。但是,有感应不能执著于它,不要天天修法的生活就想:..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佛菩..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

问: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安法师答:这几句经文是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摄住,摄在一精明,然后这句佛号声声相续。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常识》感恩您转发支持常识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常识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5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