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坚法师:安放佛舍利的阿育王塔在中国


安放佛舍利的阿育王塔在中国

道坚法师

编者按:阿育王塔是安放佛舍利塔的代名词。佛教入中国以后,这一名词就被佛教界广泛运用,特别是随着舍利崇拜的兴起,阿育王塔成为与舍利相伴的建筑,以后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阿育王塔逐渐被各种不同名称的塔所替代,但是至今还有以阿育王为名的塔保留到今天。本文作者道坚法师,现任重庆市佛协副会长、重庆佛学院副院长、重庆华岩寺方丈。作者认为自唐以后,佛教的中国化过程渐渐完成,佛塔的形式也越来越具中国化,特别是出家人实行塔葬,故塔名的命名也开始发生变化。但是,只要是装有佛舍利的塔,在佛教界看来,仍然还是阿育王塔。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四述曰:“摩腾谓汉明帝曰, 阿育王塔震旦有十九处。大士告刘萨诃,洛阳(圣冡)、建邺(长干),鄮阴(玉几)、临淄、成都五处有阿育王塔。今十九处不可备知,而考之五处。独鄮阴之塔,显示世间可获瞻礼。信乎海濒群生末代值佛之幸也。”《佛祖统纪》是宋代的著作,里面说的“摩腾谓汉明帝”,属于佛教初传我国最早的事情,时间在公元左右。该书明确提到最早的中国阿育王塔有十九处,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早在汉代时就已经出现了佛塔。但是我们现在只知道五处。

古人云:“惟佛塔之设,当必得亲佛所遗爪发齿骨一种,或积精力所成,如珠玑者。释氏皆所?舎利者也,然后函以金石竁地而藏焉。因起浮屠于上,以表识之,是曰佛塔耳。诸所立者靡不然。”(《河南穆公集》)。北魏魏收撰写《魏书》,时间约在4世纪,晚于汉代400余年,比《佛祖统纪》早600年。《魏书o释老志》云:“塔亦胡言,犹宗庙也,故世称塔庙。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今洛阳、彭城、姑臧、临淄皆有阿育王寺,盖承其遗迹焉。释迦虽般涅槃,而留影迹爪齿于天竺,于今犹在。中土来往,并称见之。”《魏书》是北朝的史书,与《魏书》同时代的南朝史书《梁书》则有云:“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阿育王塔,可往礼拜。”之后的道宣法师撰写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亦云“今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古塔及浮江石像。悉阿育王所造。”南北两朝的史书同时记载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魏书》与《梁书》两书共同提到有阿育王塔的地方有洛阳、临淄(即齐城)两处,洛阳的阿育王塔在白马寺旁边,《广弘明集》卷第十五云:“洛州故都西白马寺东一里育王塔”。临淄原名营丘,是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即现在山东缁博市附近。“齐城”是当时的王都。《高僧传》卷第九曰:“临淄城内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露盘及佛像,其上林木茂盛,可掘取之。即画图与使,(石虎)依言掘取,果得盘像。”

两书记载不同的是彭城、姑臧(《魏书》)与丹阳、会稽(《梁书》)两处。彭城即现在的江苏徐州,属于九州之一。彭城是古代的一个佛教中心,曾经出过很多的佛教大师,向宣扬佛性说的竺道生,主张上升净土的刘遣民等人,都是彭城人氏。南朝义学发达,许多三论宗和成实宗的大师亦在彭城讲授传经。《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引:“案晋沙门竺慧远云。东方两塔。一在于此,一在彭城。今秣陵长干,又是其一,则有三矣。”慧远所说的“一在于此”之塔,就是鄮县阿育王塔,而彭城的阿育王塔在当时当与鄮塔齐名,同为东方两大宝塔之一。

姑臧在今甘肃武威市,是河西走廊的政治﹑军事重镇。该地自古就是汉族文化的重要据点﹐同时又是佛学东传的要地。昙无谶在此曾译出《大般涅槃经》等十几部经典。姑臧后来亦称凉州,《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说:“依检诸传,咸云姑臧有育王塔。然姑臧郡名,今以为县,属州。《汉书》河西四郡,则张掖、姑臧、酒泉、炖煌也。然塔未详。……在甘州东一百二十里,县城东,弱水北,大道侧土堆者,俗传是阿育王塔。但有古基,荒废极久,斯即疑为姑臧塔也。”“甘州”即是张掖,现在这里还有隋代木塔。道宣所说的“斯即疑为姑臧塔也”,不知就是此隋塔焉?

丹阳在江苏,即今镇江地区。南朝齐梁两代皇帝的故里。秦朝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所置秣陵、江乘、丹阳三县县治都在今南京地区,阿育王塔座落在长干寺内。《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云:“东晋金陵长干塔者,今在润州江宁县故扬都朱雀门东南古越城东废长干寺内。昔西晋末统江南,是称吴国,于长干旧里有古塔地,即育王所构也。”《历代三宝纪》卷第三曰:“(西)简文帝昱(元帝第六子。称咸安元(年)。交州合浦郡人董宗之常以采珠为业,尝于海底见光照曜,往取乃得佛光,即表上台。帝勅安阿育王像背,冥然即合。四十余年乃方具足,帝即于长干寺阿育王塔上,起三层木浮图。”《古今图书集成o释教部汇考》引古书云:“按《续文献通考》,大同三年八月,修长干寺阿育王塔,出佛爪发舍利。幸寺设无碍会,大赦。帝自受具,寝处略同沙门。帝改造阿育王佛塔,出旧塔下舍利,及佛爪发。发青绀色,众僧以手伸之,随手长短。放之,则旋屈为蠡形。按僧伽经云,佛发青而细,犹如藕茎丝。佛三昧经云,我昔在宫沐头,以尺量发,长一丈二尺。放[巳>已]右旋,还成蠡文,则与帝所得同也。”

会稽在浙江,即今天的绍兴。但是这里指的是宁波的鄮县。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三县,属会稽郡。鄮县的阿育王塔,传说是与慧达和尚有关系。据《高僧传》卷十三记载:“释慧达,姓刘,本名萨河,并州西河离石人。少好田猎,年三十一忽如暂死,经日还苏,备见地狱苦报。见一道人云,是其前世师。为其说法,训诲令出家,往丹阳、会稽、吴郡觅阿育王塔像,礼拜悔过,以忏先罪。既醒,即出家学道,改名慧达。精勤福业。唯以礼忏为先。……进适会稽,礼拜鄮塔。此塔亦是育王所造,岁久荒芜,示存基跖。达翘心束想,乃见神光焰发,因是修立龛砌,群鸟无敢栖集。凡近寺侧畋渔者,必无所获。道俗传感,莫不移信。后郡守孟顗,复加开拓。达东西觐礼,屡表征验,精勤笃励,终年无改。后不知所之。”由上可知,鄮阴阿育王塔在慧达到达之前已经有之,慧达只是对此塔予以重修,使得此塔得以光大。《梁书》卷五十四《诸夷o扶南国传》则增加了一些细节,如载慧达未死醒来后:“其家未敢便殡,经十日更苏。说云:‘有两吏见录,向西北行,不测远近,至十八地狱,随报重轻,受诸楚毒。见观世音语云:’汝缘未尽,若得活,可作沙门。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阿育王塔,可往礼拜。若寿终,则不堕地狱。'语竟,如堕高岩,忽然醒寤。‘因此出家,名慧达。…… 先是,二年,改造会稽鄮县塔,开旧塔舍利,遣光宅寺释敬脱等四僧及舍人孙照暂迎还台,高祖礼拜竟,即送还县入新塔下,此县塔亦是刘萨何所得也。”鄮县的阿育王塔就座落在现在的宁波市郊区阿育王寺内,里面供奉的阿育王舍利,至今还在,非常有名。

《魏书》与《佛祖统纪》两书记载又同又不同,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洛阳作为中国佛教之源,其在中国佛教徒心中的地位自然是无法撼动的,因此这里的阿育王塔被所有的人给予认可,是在情理之中。临淄的阿育王塔被最早记载于书内,应是得益于佛图澄这位高僧的名气。佛图澄擅长用术数,能预知未来,受到北朝统治者崇敬,在当时影响很大。佛图澄在施用术数发挥影响时,也把佛教的慈悲思想传递到人间。北朝石虎是杀人恶魔,但在佛图澄劝说下,石虎收敛了杀人行为,使“凡应被诛余残,蒙其益者,十有八九,于是中州胡晋略皆奉佛。”(《高僧传》卷十三)石虎维修临漳旧塔,缺少承露盘。佛图澄告诉石虎:“临淄城内有古阿育王塔,地中有承露盘及佛像。”(同上)石虎“依言掘取,果得盘像。”(同上)这件事情由于是佛图澄所为,故有可能广为流传,被载入史册。

但是两书不同记载的原因也值得加以讨论。《魏书》是北朝的史书,它记载的彭城当时属于南北两朝地区兵家经常争夺之地,有“南国重镇,北门锁钥”之称,“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南朝刘宋元嘉七年(430),宋军以彭城为基地挥师北上,征伐北魏。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率师攻宋,宋江夏王刘义恭进驻彭城,总统诸军,后魏军攻彭城,宋军据城坚守,魏军几攻不克。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徐州刺史薛安都降魏,彭城遂成为北魏进攻南朝的基地。故《魏书》将彭城阿育王塔列入四大塔之一。姑臧本是北方领土,《魏书》以其为四大阿育王塔之一,也是顺理成章。《梁书》南朝的史书,丹阳、会稽均在南方,故《梁书》将此二地的佛塔列为四大阿育王塔,这是南朝人士的看法。由此也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史学家们,在不同的时空与地理条件,以及不同的统治者背景下,其所撰写的著作也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隋代文帝向天下广颁阿育王舍利,故当时接受了舍利寺院里面大部分舍利塔都被称为阿育王塔。自唐以后,佛教的中国化过程渐渐完成,佛塔的形式也越来越具中国化,特别是出家人实行塔葬,故塔名的命名也开始发生变化。但是,只要是装有佛舍利的塔,在佛教界看来,仍然还是阿育王塔。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道坚法师》感恩您转发支持道坚法师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道坚法师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13/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67486/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67486.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