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3、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一代大德徐恒志老人往生五周年


13、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一代大德徐恒志老人往生五周年

师尊徐恒志老人,1916年1月30日(农历1915年12月26日)生人,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25岁到能海上师处受三皈五戒,法名定真。亲近太虚大师,与大师书信往来,函示显、密异同,慧照观心用功要旨,获益良多。同时,得王骧陆上师蒙示以般若要旨,并函授观心方法。1945年,随王骧陆上师学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潜心修持;自觉念寂心空,而见闻仍了了不昧,并不断灭,顿悟诸佛心要非此而何!经师慈悲钳鎚,截断葛藤,悲欣交集。20世纪50年代,在清定上师座下受瑜珈菩萨戒。

早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师尊与郑颂英、陈海量、方世藩、李行孝等居士协力上海之佛教青年会会务,并为当时《觉讯》月刊撰稿,同时协助清定上师的金刚道场事。1953年师尊受心密阿阇黎灌顶位后,开始为上海佛教青年会讲授佛法。以明心见性为主旨,显密圆通、导归净土。1990年夏师尊与郑颂英、倪维泉三居士根据《瑜伽师地论》和《虚空藏菩萨经》,编辑了《瑜伽虚空藏菩萨戒本及诵本》,便于如法诵持,由清定上师作序。1992年1月任《上海佛教》编委会编委。1996年徐老与清定、隆莲、照通、智敏、观空、兴法、清凉、宗顺等法师及任杰、刘明渊、张继寅、徐伯荣、郑建邦、倪维泉、温光熹、朱泠、冯定戡、李鸿、马庆云、周涤民等居士同写了《能海上师永怀录》。恩师与陈海量、郑颂英、蔡惠明、郭大栋等大德弘扬佛法,数十年不遗余力。曾与郑颂英、孙文淼一起补充编辑了《觉海慈航》,此书广泛流通,利人无数。多年来在国内各道场、学府宣讲佛法,提倡明心见性,弘扬净土念佛法门,宣讲《金刚经》、《六祖坛经》、《楞严经》、《弥陀要解》、《无量寿经》、介绍佛教教理、人生价值观、佛七开示、讲演等,受到信众的热烈欢迎。上海佛教居士林、宁波佛教居士林、卧龙山普净寺、高旻寺、苏州灵岩山寺、三门的“多宝讲寺”、奉化的“雪窦寺”、闽南佛学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国万佛城、美国旧金山、洛杉矶法印寺、洛杉矶法鼓山道场等,海内外很多禅宗寺院、净土道场、高等学府都留下了师尊弘法的足迹。

师尊传佛心印,与元音老人一起弘扬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携后进。言传身教,书信答疑。恩师虽九十高龄,仍不遗余力,受法弟子遍于全国各地及海外。许多学生师从于师尊和元音老人两位老师,深受教益。著名学者王雷泉、陈兵在著作中均提及受教于师尊。为搜集王骧陆上师的著述,与同门元音老人、曹崇芳、潘家瑞、王变章、朱宜佐合力,协助王骧陆上师的后人王科祥、赵晓梅完成《王骧陆居士全集》。应元音老人之请的校阅《佛法修证心要》、《中有成就密笈》、《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恒河大手印》等著作书稿并作序,2000年3月恩师续笔、修正勘定完成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一百零六条以后部的最终校勘工作。

师尊法幢高悬,传佛心印,与元音老人一起弘扬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携后进。元音老人在1989年3月6日给齐志军居士的信中说:“阁下如一心求心中心法,不畏辛苦,不怕艰难,可请徐恒志老师传授。徐老师住“上海某某路某弄某号”。徐老师与余同一师承,功夫、道力均较余优深,如得伊指授心中心法,当不能有误阁下也。余因年迈力衰,早已不再传法收徒,不情之处,深望原宥!” 元音老人在给一些学生信中,也要他们亲近徐老,也有许多学生经徐老介绍得以亲近元音老人。牧牛老人复沈洪居士信中说:“ 师公王骧陆、师父元音老人,还有徐恒志师叔,皆是当代大德,是荷担佛的事业——心中心大法的传人,所以他们的著作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有事有理,理事圆融,是大菩萨的品位,要作为必读的“论藏”来看。因为光读经,往往会忽略真实意义,通过菩萨的论文,一解释,一分析,就可深入了。”许多学生师从于元音老人和徐老两位师尊,深受教益。元音老人圆寂后,心密弟子共尊徐老,在弟子们的心中,两位老人家是无二无别的。

师尊应佛教界高僧大德妙灵老法师、乘一法师、郑颂英老居士、张秉全、闻妙老居士、鲍翔麟、李锐锋、林克智,林凡音、金慨夫、刘东亮(排名不分先后)等之邀,为他们的著作校阅作序。应金慨夫之请,徐老出面联系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牧牛老人著作“心经体会”,徐老毫无异议应允了,并将书名改为《心经蠡测》,正式的版本得以公开流通。应范业信居士之托,两次校对修改《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自度度他(它)简捷法实施法要》书稿,并支持印可,简化了中阴救度法,利生无数。经恩师校对、作序、题签的佛教书籍不计其数。

师尊为各道场寺庙如庐山东林寺、上虞的“普净寺”题联、诗、记,三门的“多宝讲寺”、奉化的“雪窦寺”等各寺庙均有师尊的题匾、木质的楹联。“普净寺”的寺名、双龙亭碑也是师尊所题,石刻楹联多数也是恩师手书。为法师、居士书写的墨宝更是数不胜数。

恩师与当代大德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校经因缘,更是让我辈后学敬仰。1986年黄念祖老居士完成了《大乘无量寿经解》,师尊受郑颂英老居士和黄念老之托,校对原稿,细为校阅,历时一年,校正七次。编者听一位老师兄讲,恩师为此敖红了双眼。并与黄老居士往返通信二十次,慎思明辨,共同切磋。1986年11月19日,黄老来信说:“拙著蒙大德发无上菩提之心,独力校对改正,既以所提之四项原则,修改印刷错误,复重审拙稿,亲校古籍……念祖赞佩感叹,无以复加,惟有顶礼、顶礼、再顶礼,以表感谢之忱……对念祖所下文,内中如有欠妥之处,敬祈一并校正,因当前正是良机。敬请大德把住此关……”至诚恳切,感人肺腑!师尊在1986年12月曾写信给黄老,对他的道德文章表示敬仰:“素闻大德乃久修大士,戒德严净,定慧圆明,显密融贯,宗说俱通,愍众生之沉溺,作苦海之慈航,发愿释经,冀广弘化,今复得郑颂英老居士之赞助,付之梨枣,时节因缘信不可思议也。行见《大经》重光,泽被含灵,莲公与大德剖心沥血,功在万世!后学德薄慧浅,难副厚望,爱语相摄,弥增惶恐!”1987年《大经解》印成,流通海内外,使法界有情,普沾法益。据刘志强老居士讲,黄老曾赞扬“徐恒老是娑婆世界般若第一”。嗣后,黄老又以通俗笔调撰述《大经白话解》,亦由徐老精心校对,终告印行于世;可惜此书只写到三辈往生品的开始部份,未及全部,惜化缘已尽,未能完成。由师尊对黄念祖老居士未竟之作《大乘无量寿经解白话解》,加以整理补充,恰到好处;并承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会施资印送,广结法缘。2001年恩师应邀为果晨居士整理的黄念祖老居士遗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座》作序。

恩师谆谆教导我们:“息妄显真,转迷成觉,得定开慧,明心见性,了脱生死。”、“学佛之人,应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为要领,否则纵有修持,难以究竟。”、“佛法的要领是般若,般若法门是根本法门。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摄,是条捷径,要想即生了脱生死,成办大事,非此法难以满愿。所以修任何法门,都宜以净土法门为指归。‘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实是修行证果的圭臬。”、“信愿念佛是手段,一心不乱是要求,往生极乐是目的。故一心不乱很重要。”

师尊的著作《般若花》由上海佛学书局印行,多次在全国各地再版,还被译成英文流传至美国、新加坡及港台等地区。1995年1月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释畅怀法师和上海胡慧凤居士发心捐资增印《般若花》。上海佛教居士林讲师陈妙丽居士建议把《静坐入门》编入《般若花》。正值此书三版付梓之际,收到北京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手书及题签《般若花》书名。当代高僧大德本焕老和尚、佛源老和尚、昌明老和尚、惟贤老和尚、圆霖老和尚、道生老和尚、戒忍大和尚、绍云老和尚等老和尚及郑颂英、俞德荫、张秉全、翁宗庆等大德居士为《般若花》题词,这些珍贵的题词墨宝都收入2006年印行的《般若花》中。

2007年3月5日,徐老化缘已毕,在上海寓所“幻斋”,手结弥陀定印安祥示寂,享年九十二岁。徐老半年前就预知时至,遗嘱安排周详。临终前神态自若,手结弥陀定印,仰望虚空,微笑念佛三声,声音响亮,念佛声落,安祥西逝,走得相当潇洒自在! 6日早给老人换衣服时,老人的身体柔软而且仍是温暖的。遗体停放于居室内,数日异香不散。

3月17日“徐恒志老居士往生西方净土追思法会”在上海益善殡仪馆隆重举行。当日凌晨2点,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弟子们便陆陆续续赶来追悼上师,大家恭送恩师法体往殡仪馆。此时虽然已是后半夜,来瞻仰上师的人却越来越多,达数百人。令我们感动的是有许多老年人、还有许多带着小孩的居士全家来给上师顶礼。瞻仰过上师遗容后,我们发现恩师相貌比在世时更年轻了,头发也黑了许多。大家由法师带队,众人排成长龙在寂静的广场上绕佛念佛,表达对徐老的缅怀。灯火映照下的上海夜空祥云朵朵。肃穆的殡仪馆,佛号声声,连绵不绝。

早晨8点30分,追悼仪式正式开始。徐老的亲属和生前友好以及众多佛教界人士约两千人参加了此次追思法会。教界大德以及徐老的亲友、弟子为徐老题写的挽联挂满了整个追悼厅,花圈、花篮一直从大厅四周摆到了门外。

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焕老和尚及常住大众、广东云门大觉禅寺方丈佛源老和尚、扬州高旻寺方丈德林老和尚、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老法师、南海普陀白光大法师、苏州灵岩禅寺方丈明学老法师、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大和尚、普净寺方丈智正法师等,他们为徐老的圆寂,特意派代表送来了花篮;澳洲净宗学会、净宗学院、净空老法师和全体僧众、台北海明禅寺悟明长老和全体僧众、浙江三门多宝讲寺方丈智敏老法师和全体僧众诵经回向等;另外,从全国各地送来了无数的唁函、花篮和挽联,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各界人士对老人无限的缅怀和哀悼。其中有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先生、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贝学贤先生、台湾法尔禅修中心张玄祥居士等。

17日上午8点30分,追悼仪式正式开始。与会大众先是一起唱颂三宝歌。然后由主持法会的上海市佛教协会陈妙丽副会长致词,并由维妙居士领众念颂发愿往生净土文,令与会者同沾法雨、共发菩提。接着宁波居士林林长徐文芳女士、广东元音古寺代表道西法师、在家弟子刘志强居士和朱庆生居士、徐老儿子徐觉哉先生先后致词。诸位代表的讲话字字矶珠,发自肺腑,无不令人动容。上午十点,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无锡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山祥符禅寺住持无相大和尚为徐老着荼毗法语。浙江上虞卧龙山普净寺智正老法师赠联:现居士身虚怀若谷照大千当今维摩诘示般若花实相明灯悬万古一代人天师

荼毗后七彩舍利无数,头灵骨完整、舌舍利不坏,且舌抵上颚,见者无不唏嘘赞叹。佛教史记载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和唐三藏法师玄奘等少数高僧大德有此希有瑞相。这是徐老一生精诚修持,为戒定慧道力所熏修得大成就之表相。荼毗法会第二天,家属及上百位弟子护送部分灵骨到苏州灵岩寺,并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灵骨安放仪式后天降花雨,瑞相昭著。徐老之骨灰安放完毕,一切回向和纪念完毕后。在院子里,从天空中纷纷飘落如雪花一样洁白状物。到院外看,院外并没有,只有院子中有飘落。此时天空安详沉寂,白色花瓣状物纷纷飞舞和飘落,情形如同下雪,但比雪花大,有的大如指甲盖,接到手上,一抹即无,也并无水迹。院外其它地方并没有。参加追悼的师兄都看见此稀有瑞相。全国各地众多佛弟子也纷纷自发为徐老举行放生念经法会。在浙江卧龙山普净寺由住持智正老法师主持,举行了为期四十九天的念佛追思纪念活动。徐老的部分灵骨和舍利花也在法会期间供奉,供佛弟子瞻仰礼拜。为纪念追思徐公金刚上师,浙江卧龙山普净寺住持智正老法师主持连续三年纪念徐恒志金刚阿阇黎示寂法会。

师尊生前历任上海佛教协会各届理事、上海佛协第八届咨议委员、上海佛教居士林讲师、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宁波佛教居士林名誉林长、广东省元音古寺顾问等职务。为纪念徐老终生为法忘躯,广行慈悲喜舍之道的厥功伟德。宁波市是徐老的桑梓故里,宁波市佛教居士林徐文芳林长携全体同仁与家属及弟子信众共同发心筹建了“徐恒志纪念馆”。馆址位于宁波市佛教居士林安养院西侧,馆内伫立徐老塑像,还有水晶塔供奉舍利瞻仰,并陈列徐老生前的藏书、著作及书法等墨宝珍品。

恩师示寂后,大家觉得恩师教言更加弥足珍贵,还有很多宝贵的手稿应公诸于世,广利后学。在恩师爱子徐觉哉先生、爱女徐蕴文、卧龙山普净寺智正老法师、宁波佛教居士林林长徐文芳、刘东亮、杨振刚、卜年华、范业信、陈峰(排名不分先后)等大德和同仁们的支持下,由许洪亮收集恩师遗稿,陆续编辑发表了《徐恒志居士佛学书信集—幻斋心鸿》、《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徐恒志居士净土文集》、《元音老人和徐恒志老人指导学人书信集萃—大音希声》,以报师恩。

能幸遇恩师是我辈的无上福报,今生了脱是真知恩报恩啊!祈愿诸同仁奉之,把定要津,一念回光,识自本心,悟自本性,同归安养,究竟圆满无上菩提,则不负师恩矣。

虽然徐老已经舍报生西,但他老人家广大宏深的悲愿、利乐众生的慈心、身体力行的教化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祈愿有缘佛子因此而痛念生死、发菩提心,为庄严佛土、利乐有情而精进不懈,真修实证,方不负徐老倒驾慈航的慈悲恩德。

后学弟子许洪亮 刘东亮 杨振刚 沐手拜书于二零一二年立秋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归依和不归依是有区别的(资料图)归依和不归依确实有区别,因为归依了以后就是正式的三宝弟子;如果不归依,尽管你说“我很愿意学佛,看读佛书等等”,但是你还不算是三宝的弟子。归依就是要通过某种仪式从内心里发愿..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懡[忄*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

吕澂先生(资料图)恩师吕澂先生离开我们快要九周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心头。这是因为,我之所以一生专研佛学,毫不动摇,完全是他老人家身教言传所造成的。1961年以前,我曾从事多种工作。初踏上..

问:作为佛教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今生吗?索达吉堪布答:如果从心坎深处生起了舍弃贪执今生之念,则无论修习其他任何之法,都不在话下。只须稍下工夫,就能大见成效。反之,如果没有生起舍弃贪执今生之念,即使生起了..

问: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仁清法师答:对于什么是诽谤正法?释迦牟尼佛在很多经典上给我们做过开示。比如有的人讲课,讲着讲着你听着不对,然后你去劝别人别听了。至于这个人讲的对还是不对,不..

    《徐恒志居士》感恩您转发支持徐恒志居士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徐恒志居士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