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0、“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


10、“兔”“鼠”禅缘

——浅记徐恒志大德

李开宇

徐恒志大德,九十岁,属兔。我属鼠。平日竟口无遮拦地称其为“兔师”,虽“犯上”,却不敢作乱也。一日,心血来潮。向兔师打探李钟鼎(元音老人)习禅趣闻轶事。兔师给我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记得有一次,访问元音老人。席间,彼突然起身,入内室闭门不出。久别重逢何以如此?别人定会奇怪。其实是互除习气。一面,他自己练心,力求透得过去;一面,锻炼我於逆境中忍得过去,实乃大家也……”作画不易,赏昼更难。此幅“耄耋老人参禅图”,愚鼠不敢评论,任诸位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吧。禅,玄妙莫测。行家常常一头雾水,噤若寒蝉。而我却像一个爱看戏的顽童,趁大师下场换装的间隙,溜上台去吼二声,活现一个不甘寂寞的愚鼠嘴脸。禅是凌厉简洁的。如果说佛教来自印度,那麽一花五叶的禅宗,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五浊恶世,未必是物质贫乏,却常常表现为佛法的衰微和缺少掸悦的人生。祖师的棒喝,看似荒诞和凌厉,实为对症施下的良药。记得我第一次拜访兔师时,老人家给了我八个字: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面对这八个字,我开始反思以往的执着,开始校正思维罗盘的准量……禅,拆开为“示”和“单”,表示简单的和简洁。把原本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弄玄妙了,那决不是禅。兔师给愚鼠的信,无虚词客套。内容多,贴一元陆角邮票;内容少,信纸只是一张文稿纸的五分之一。三十余字,言简意赅。如此惜纸而内容凝重的书笺,虽不敢申报“吉尼斯”之最,亦成为吾信件收藏中的珍品。禅是无心的。兔师曰:“佛法重在当机,并无定法可说,法法皆可入道,门门都是般若。当参禅到心行处灭、灵光独耀时,当研教到境观相资、圆解大开时,当持名到能所双忘、无住无染时,当修密到寂然不动、见闻了了时,不都是‘这个’吗?可见方便不同,归元无二。以指标月,意在见月。话虽如此,但离心意识、直指本心,简便迅速,毕竟莫过於禅宗了。”我曾一度到处烧香拜佛,走访名山,参禅打坐,收获却是“人仰马翻、一脸疲惫”。特别是从中层干部岗位退下,待遇连降三级时,便口有怨言,心中郁闷。一天,一意外事件突然改变了我的心境:那天上午,我的一位才华横溢、非常年青的挚友来我处,相约晚上聚会。不料他下午却因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而丧生。我撕心裂肺之余,也感悟了『无常气忏悔了贪婪。我当时的感觉,真像一个抱怨没有漂亮新鞋穿的孩子,出门发现一个失去双腿、已无需穿鞋的乞丐。“功夫在诗外”那是陆游的禅,“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充满禅意的。禅是非有非无,而又灵知不昧的。若说有,“拈花微笑”笑的是什麽,谁说得清?若说无,此典故为何流传千古、众生津津乐道。佛说法四十九年,舆“佛未说一字”,那些认真辨别对错者,是无法走进禅的领地的。兔师对“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开示是:“一切佛法,莫非‘黄叶止啼’,所谓法尚应舍,法即是‘有’,何况非法,非法即是‘空’,空有二边不着,而又灵知不昧,这是什麽?可以大悟也……”禅,无处找,却充塞你的生活;禅,不能学,但又必须用心去体悟。愚者,骑马找马,悟者,一叶见秋,凡夫视病痛为灾难,祖师说“念身不求无病,无病则贪欲乃生……”开悟,何须坐在八卦炉中,栀子花开、灯笼摔碎,也有灵光闪动。禅是自然的。一日,我向兔师请教大愚法师“切忌用力”一句。兔师谓:“意即儒家所谓‘勿忘勿助’之意,亦即是不取不舍之义也。‘助’即是用力,此事非力所能胜,妄想脱落、本心现前,此即‘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之妙旨,修持悟此,思过半矣。”禅是平等的。一日,我舆冯老拜访兔师。见面后,我规规矩矩给兔师顶礼。尚未起身,我惊呆了,只见兔师也伏在地上对我顶礼。不知所措的我,久久回不过神来,甚深禅意尽在无言中,感受到的,只是兔师的平等和慈悲。禅是震聋发聩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常看得如同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头上冒汗亦不得要领。一日,兔师曰:“色相即性、事理不二,翠竹黄花、深契玄旨。既已悟理,须加事上磨炼,於一切境缘上、历境验心处,与习气作斗争。此即理悟后了真修。二祖开悟后,游茶肆酒馆,正是做这个练心功夫。愿你的六字大明为修法,以历境锻炼为要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时,看是什麽,古人悟在‘当下’,你试拈提之……”面对“当下”二字,我直觉周身震憾,通体清凉,醍醐灌顶,实觉“十字街头见亲爹”,久违而又亲切。“当下”二字,便是兔师植入我心中的菩提。禅是俏皮的。纸上画个圆圈代表月亮,很美。然高明的画师不画月亮,只画一堆朦胧的云彩,反更有皓月当空的意境。九十高龄的兔师,在“润物细无声”的同时,常会灵光一闪,嘣出一句充满禅意之语。然后会像一个充满童心、闪着调皮目光的小女孩,开心地发问:“你会吗?”兔师在我眼里,是学佛的字典,是知心的朋友。我子夜打坐,又怕忌讳,兔师说:“子夜打坐,正好万籁俱新之时,彻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远矣,犯什么忌讳!”我想体验一下弘一大师当年“断食的体验”,告之兔师,兔师回复道:“弘一大师当年断食的体验,仁者欲亲身感受一下,何善如之。食色二欲,是欲界众生之致命伤,今能体验之,宁非出世之胜因,遥祝平安吉祥……”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归依和不归依是有区别的(资料图)归依和不归依确实有区别,因为归依了以后就是正式的三宝弟子;如果不归依,尽管你说“我很愿意学佛,看读佛书等等”,但是你还不算是三宝的弟子。归依就是要通过某种仪式从内心里发愿..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懡[忄*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

吕澂先生(资料图)恩师吕澂先生离开我们快要九周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心头。这是因为,我之所以一生专研佛学,毫不动摇,完全是他老人家身教言传所造成的。1961年以前,我曾从事多种工作。初踏上..

问:作为佛教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今生吗?索达吉堪布答:如果从心坎深处生起了舍弃贪执今生之念,则无论修习其他任何之法,都不在话下。只须稍下工夫,就能大见成效。反之,如果没有生起舍弃贪执今生之念,即使生起了..

问: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仁清法师答:对于什么是诽谤正法?释迦牟尼佛在很多经典上给我们做过开示。比如有的人讲课,讲着讲着你听着不对,然后你去劝别人别听了。至于这个人讲的对还是不对,不..

    《徐恒志居士》感恩您转发支持徐恒志居士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徐恒志居士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