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


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

圣凯法师

一、梁武帝与舍利信仰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舍利信仰曾经是构成中古的政治、社会图像中重要的成份之一。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僧人便开始用舍利的奇迹示现,来说服帝王信服。《高僧传》记载,康僧会来到建业,孙权认为汉明帝当时梦见神为佛,并不可信,便召见康僧会,康僧会说:“如来迁迹忽逾千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万四千,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于是,孙权便要求康僧会以能得到舍利而有灵验,便为他造塔立寺;若不能的话,就要依法加以处罚。康僧会在一间静室里,洁斋祈祷,经过二十一天,竟然以他的至诚,而有舍利出现在他准备好的铜瓶内。这种奇迹说服了孙权,因此建塔立寺,称为“建初寺”。

中国佛教的舍利信仰,其来源于阿育王舍利塔的建造。在刘宋宗炳(375-443)《明佛论》中,提到山东临淄、山西蒲阪有阿育王处的遗址。《高僧传·慧达传》记载,慧达,俗名刘萨诃,遵师父教诲,前往南方觅阿育王塔像。慧达至建康长干寺,见寺院塔刹放出奇异光芒,挖掘塔下,发现了铁函、银函、金函相套,金函中有三个舍利、爪甲和头发,当时人认为这是阿育王所起八万四千宝塔之一。于是,在原来塔侧,再建一个新塔瘗藏舍利。《魏书·释老志》记载:

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今洛阳、彭城、姑藏、临淄皆有阿育王寺,盖承其遗迹焉。

后来,阿育王佛舍利塔逐渐增多,《广弘明集》卷十五列举17塔,《集神州感通录》列有19塔。《法苑珠林》增加到21所。但是,这些阿育王佛舍利塔于今唯存会稽鄮县塔(在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

依目前文献来看,最早的舍利崇拜是北魏孝文帝时代。1964年,河北省定县出土瘗埋舍利的石函,石函盖的盝顶上刻铭记12行,叙述了造塔的缘起。舍利贮于葫芦形小玻璃瓶内。石函内置有专用来拣取舍利的铜匙、铜镊;还有由玻璃、玛瑙、水晶、珍珠、珊瑚、红宝石组成的串饰和铜钱、波斯银币,这些是被当作所谓“七宝”和舍利一块瘗埋的;其他如金银耳坠、镯子、戒指、钗环等物是作为财宝施入的。至于印章、铜镞、残铜镜片等,则是人们按照当时墓葬的随葬习俗舍入的。可知这是在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所修建的一座五层佛塔的舍利塔其下埋藏物。

中国佛教舍利信仰的兴盛,始于梁武帝。梁武帝的政教结合与阿育王的一生思想、行为十分相似。梁武帝于天监十一年(512)敕令扶南国人僧伽婆罗重译《阿育王经》,于是在梁武帝晚年出现崇拜阿育王佛舍利塔的行为。《梁书·扶南国传》记载:“(大同)二年(536),改造会稽鄮县塔,开旧塔出舍利,遣光宅寺释敬脱等四僧及舍人孙照暂迎还台,高祖礼拜竟,即送还县,入新塔下,此县塔亦是刘萨诃所得也。”大同三年(537)八月,梁武帝下令改造建康阿育王寺塔,从塔基发掘出佛舍利和爪发,举办了无碍大会,并且赦免天下所有罪犯。梁武帝《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诏》:

大同四年八月,月犯五车,老人星见。改造长干寺阿育王塔,出舍利佛发爪。阿育铁轮王也,王阎浮一天下,一日夜役鬼神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焉。乘舆幸长干寺,设无碍法喜食。诏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万物不得齐其蠢生,二仪不得恒其覆载。故劳逸异年,欢惨殊日。去岁失稔,斗粟贵腾,民有困穷,遂臻斯滥。原情察咎,或有可矜,下车问罪,闻诸往诰。责归元首,寔在朕躬。若皆以法绳,则自新无路。书不云乎,与杀不辜,宁失不经。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今真形舍利复现于世,逢希有之事,起难遭之想。今出阿育王寺说无碍会,耆年童齿,莫不欣悦,如积饥得食,如久别见亲。幽显归心,远近驰仰,士女霞布,冠盖云集。因时布德,允协人灵,凡天下罪无轻重,皆赦除之。

《广弘明集》的“大同四年”应为三年,是大同三年(537)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梁武帝还将一粒舍利请入皇宫中供养,于九月五日,命令太子王侯百官一起恭迎舍利,共有数十万人参观了迎舍利的活动。

大同四年(538)九月十五日,梁武帝设无碍大会,建造两座佛塔,在金瓶和玉瓶中装入舍利和佛发爪。舍利供养的法会非常盛大,王侯百姓所施舍的财富堆积如山。皇太子萧纲捐钱一百万,共襄胜举,并呈上《奉阿育王寺钱启》:

臣讳言:臣闻八国同祈,事高于法本;七区皆蕴,理备于涌泉。故牙床白伞,无因不睹;金瓶宝函,有缘斯出。伏惟陛下,悬天镜于域中,运大权于宇内。三有均梦,则临之以慧日;百药同枯,则润之以慈雨。动寂非己,行住因物,无能名矣,臣何得而称焉。故以昭光赤书,贱前史之为瑞;珥芝景玉,嗤往代之为珍。难遇者乃如来真形舍利,昭景宝瓶,浮光德水,如观钩锁,似见龙珠。自非圣德威神,无以值斯希有。天人顶戴,遐迩归心。伏闻阿育王寺方须庄严,施巨万金,檀丰十藏。宝陈河府,泉出水衡。比丘持土,大厦方构;罗汉引绳,高塔将表。不胜喜抃,谨上钱一百万。虽诚等散花,心符不尽,而微均渧沥,陋甚邻空,轻以尘闻,伏启悚汗。谨启。

大同五年(539),梁武帝又遣云宝至扶南国迎请佛发。大同十一年(545)十一月二日,寺僧又请梁武帝于寺发《般若经》题,当晚二塔俱放光明,敕镇东将军邵陵王纶制寺大功德碑文。

梁武帝在大同二年、三年、四年乃至十一年,耗费大量的金钱改造阿育王寺,举行无碍大法会,表扬阿育王的事迹,以及佛舍利的殊胜奇迹,并大赦天下。所以,梁武帝的舍利信仰是在强调自己的“金轮王”统治“佛教国家”的理想。

二、陈武帝与佛牙舍利

在朝代更替之际,佛舍利亦作为一种政权合理化的手段;同时,政权的推动,亦促进舍利信仰的流行。在梁陈的朝代更替中,陈武帝陈霸先(503-559)便利用佛牙,把自己受禅让革命正当化,看作是一种瑞兆。

陈武帝所供养的佛牙,是法献在于阗获得。佛陀入灭荼毗后,遗留在人间总共有4颗牙齿。《高僧传·法献传》记载:法献受到东晋高僧法显、智猛西游印度礼佛求法的影响,从小就立志要舍身西行观圣迹。刘宋元徽三年(475)年,法献从建康出发,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冻,越过荒原,横穿沙漠,走到了于阗(今新疆于田县),由于道路受阻,不得不停止西行。在返回途经芮芮(古国名,即柔然,在今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一带)时,竟意外地得到了一颗舍利。据说这颗牙原在乌缠国(古国名,今印度奥里萨邦北部一带),后传到芮芮。法献手捧舍利,如获至宝,心想这次西行虽未能到达圣地,但能得佛牙,也算不虚此行了。他将佛牙带回建康,秘不示人,达15年之久。法献临死前,才将舍利献出,置于上定林寺舍利阁,广受四方佛徒朝拜。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正月的一个夜晚,忽有一伙穷凶极恶强人,明火执杖,以搜寻家奴为借口,强行敲开上定林寺门,闯入舍利阁,将舍利抢掠而去,舍利一时下落不明。清代陈作霖在《南朝佛寺志》说:“今读《陈书·高祖本纪》,乃知取佛牙者即陈武帝。其日,庆云寺慧兴者托辞也。”无论如何,佛牙最后落在陈霸先的手里。

永定元年(557年)十月,陈武帝宣布找到这颗舍利。《陈书》卷二记载:“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高祖亲出阙前礼拜。”陈霸先继承着崇事佛教最盛的梁朝,必须藉着佛教的瑞兆,以此收服民心,以及宣示他的天命。这颗佛牙经过辗转流传,最后供养于北京灵光寺。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归依和不归依是有区别的(资料图)归依和不归依确实有区别,因为归依了以后就是正式的三宝弟子;如果不归依,尽管你说“我很愿意学佛,看读佛书等等”,但是你还不算是三宝的弟子。归依就是要通过某种仪式从内心里发愿..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懡[忄*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

吕澂先生(资料图)恩师吕澂先生离开我们快要九周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心头。这是因为,我之所以一生专研佛学,毫不动摇,完全是他老人家身教言传所造成的。1961年以前,我曾从事多种工作。初踏上..

问:作为佛教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今生吗?索达吉堪布答:如果从心坎深处生起了舍弃贪执今生之念,则无论修习其他任何之法,都不在话下。只须稍下工夫,就能大见成效。反之,如果没有生起舍弃贪执今生之念,即使生起了..

问:讲经讲得不对,劝其他人不去听,是谤法吗?仁清法师答:对于什么是诽谤正法?释迦牟尼佛在很多经典上给我们做过开示。比如有的人讲课,讲着讲着你听着不对,然后你去劝别人别听了。至于这个人讲的对还是不对,不..

    《圣凯法师》感恩您转发支持圣凯法师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圣凯法师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1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