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言传身教


律己莫律人

有一次,弘一法师应邀讲戒律,他讲得标题是“律己,他说:“学戒律的须要律己,不是律人;有些人学了戒律,便拿来律人,这就错了。记得我在年少时生长在北方的天津,那时的我生就一张利嘴,整天在指东画西,净说人家的不对;那时我还有个老表哥,一天他用手指指我说‘你先说说你自个!’意思就是律己啊!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真使我万分感激。大概喜欢‘律人’的总是看着人家不对,看不见自己不对。北方有句土话是:‘老鸨飞到猪身上,只看见人家黑,不见自己黑。其实他俩是一样黑。’

法师又说:“‘怎样才能平息诽谤呢?’答曰:‘无辩。’人要是遭了诽谤千万不要辩,因为你越辩,谤反弄得越深。譬如一张白纸,忽然误染了一滴墨水,这时你不要动,不会再向四周溅污;假使你立即想要干净,一劲地去揩拭,那么结果这墨水一定会展拓面积,接连玷污一大片的!

开示丰子恺

丰子恺皈依佛门,弘一法师给他作了一番开示。 “在佛法上,有下列数事,要居士谨记!弘一法师深沉而严肃地说:“第一、做一个佛弟子,不能在形式上接受了皈依仪式,便算完了。当你作为佛教的宏扬人以后,你的人格必先经过自我洗涤一番;过去的,譬如昨日死;以后,犹如今日生——直心是道,请你在任何情况下深深牢记,不要为习惯所欺,做欺心、欺人、蒙蔽良心的事;人做端正了,才是学佛的开始。

“第二,因为学佛,便是根本的‘净心’行为;净心的方法,便是‘持戒’,如若不持戒而学佛,去佛便路遥了。因此,盼望居士先从少分戒行开始律己,如居士者,不妨先从‘邪淫戒、偷盗戒、杀生戒’持起,然后再扩及‘妄语戒、饮酒戒。’

在世间唯一难行的,不是杀生戒,也不是邪淫戒,而是妄语戒;有许多无辜的灾祸,不幸的纠纷,与悲惨的遭遇,都是从‘妄语’而来。说到‘妄’,唯一能制持它的工夫,便是一颗诚心,对人对事的恭敬,不掉以轻心!

“第三,要试图放宽心量,包容世间的丑恶。人家赞美我,我心生欢喜,但不为欢喜激动;也许这欢乐之后,便是悲伤。人家辱骂我,我不加辩白,让时间去考验对方。

“世间的形形色色,我们所爱的,所憎的,所苦的,所怕的,所愤的,所悲伤的,乃至令人难以忍受的烦躁、感受、接触。我们要学着试图包容:它们来了,我们淡然处之,它们从我们身边滑过,我们也不可幸灾乐祸。

人生,便是一场既悲且喜的过程,但中间没有一件足以任人轻视;世间每一个动机,每一种事物形态,不管强者、弱者、女人、小孩,他们心灵感受,都会发生不可想象的力量,原因是他们既是生物,自然有感情,有感情便有动力,有动力,便可毁灭事物,也可成就事物。

复次,他们也有圣贤的情操,企图被尊重。被崇爱,被同情;但惟有一点,不愿被欺骗,不愿被蒙蔽;因此,他们那颗形式上是骄傲的心,在实质上,便是赤子之心。你欺骗一个小孩,如被他发现了,他小脑筋里,将永远拂不掉你丑恶的影子,即使你再神圣,再被人讴歌颂扬,也不能获得孩子的爱。当孩子的时代,没有名利观念。不晓得什么是利害,他只知道‘爱’。你对他一百件好,有一件欠诚心,欠感情,他一旦发觉,一切便完了!在佛法修持上,是善不抵恶;在世间的名器上,是功不抵罪的… …

“子恺啊!我们要学着包容一切,这样方能养成不分亲疏厚薄的悲心,才能平静地看世界。只有如此,人间才有无限的美丽展开;佛陀不在内,不在外,而在你的灵性中间;你的灵性有美可圈可点,世界自然有美皆备,无美不收。 丰子恺听完弘一法师的开示,满眼湿润,热血沸腾。

身教感化

弘一法师在佛学院教学生,学生有过失,他不讲话。他有一个向学生表示的方式,就是自己一天不吃饭了。学生看到法师不说话,也不吃饭,就晓得大概自己有了过失了。同学们开始反省,忏悔,于是法师又吃饭了,弘一法师用这个不骂人,不责备人的方法,感化很多的学生。

人生无常

弘一法师曾在南普陀闭关修行,他看见大海波涛汹涌,海上的帆船就像一片片树叶,轻飘飘的不知飘向何处。想起人生种种无常,总是要泪下痛悔一番,砥砺自己。

心系国

1930年,弘一法师自小雪峰至泉州承天寺与性愿法师相聚。 一天,寺里来了一位省府参议厅的官员,他是受参议厅之托来请弘一法师出山参政,委以重任的。面对此事,弘一法师答道:“老僧一心向佛,不宜参与国事,何况国土破碎,日寇入侵。和尚乃以劝善为己任,靠一个老和尚有何作用,请居士不妨到别的庙里看看。

七七事变后,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弘一法师在福建温陵(泉州)潸然流泪对弟子说:“我们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弟子,于此之时,不能与国家共患难,为佛家张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狗尚能为主人守门,我等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吗!

随后,法师撰写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警句呼吁僧人救国。

以身殉教

抗日期间,弘一法师身在的厦门岛因为战略位置的重要,随时准备接受日本人的血洗。许多人都劝弘一法师迁往内地避乱,但法师默然辞谢。 他写信给远在上海的夏丏尊说:“我决定住在厦门,在战乱中,与寺院共存亡!如果我要离开厦门,除非厦门平静,再往他处。

可是,上海的许多朋友,还是要劝他移出厦门,弘一法师坚决地说:“如厦门失陷,我愿以身殉。古人说:‘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做个出家人,对生死当不容怀恋! 同时,他给上海弟子郁智朗居士的信中,也附了灵峰藕益大师的诗文,以表心志,诗云:

日轮换作镜,海水挹作盆。

照我忠义胆,浴我法臣魂。

九死心不愧,尘劫愿犹存。

为檄虚空界,何人共此轮?

留在厦门的弘一法师,在门上贴了一张横幅,题名“殉教堂。

佛祖不做梦

弘一法师有个弟子有天早晨兴冲冲跑来找他。 法师问“何事高兴? 弟子说:“我梦见佛祖啦。 弘一法师说:“佛祖从来不做梦!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其他文章》感恩您转发支持其他文章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其他文章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4/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3517/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43517.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