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女与十比丘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位须达长者,最小的女儿名叫苏曼,相貌端严,容颜殊妙,最受长者疼爱,胜过其他子女,每当长者外出游行时,必定带着苏曼同行。一日,长者带她来到精舍,苏曼女见到佛陀踊跃欢喜,发愿以上好香品涂抹、庄严如来住处,当时,苏曼女手中正拿着苹婆果,并将苹婆果供养如来。

佛陀随即于苹婆果上,书写各种香料名称后,还给苏曼女。苏曼女和父亲须达长者回到城里,便依照佛陀的指导,着手寻找、采买上等妙香,并带至祇洹精舍,亲自研磨,天天如此。

此时,邻国持叉尸利国王,正好派遣一子出使至舍卫国。持叉尸利王之子初到异邦,四处观看,辗转来到祇洹精舍,见到容貌殊妙的苏曼女研磨香粉,于是动心想要娶她为妻,随即入城向舍卫国波斯匿王禀告:有位苏曼女相貌端严,正合我意,恳求大王将此女赐我为妻,请勿违背我的心意。波斯匿王问道:苏曼女是谁家女儿?持叉尸利王之子回答:须达长者。波斯匿王回答:此事我不能作主,您得自行向须达长者请求。持叉尸利王之子又再度禀白:如果大王允许,我将亲自乞求。波斯匿王便应允了。

于是,持叉尸利王之子发遣随行侍从,带着车马骑乘及各种物品,先行回国,只留下一头大象。持叉尸利王之子随即骑着大象来到祇洹精舍,掳走苏曼女,扬长而去;须达长者听闻消息,立刻派人追逐,由于大象行走速度非常快,长者所派遣的人追赶不上。持叉尸利王之子便将苏曼女带回本国娶其为妻,之后,苏曼女有了身孕,生下十颗卵,每一颗卵破开后,各有一名男孩,总共有十名男孩,形貌俊好,异于常人。

十个男孩逐渐长大,个个身手矫健,英勇非凡,然而却喜爱打猎,伤害众生性命。母亲苏曼女怜愍众生受苦,劝导他们停止捕猎众生。十子们回答苏曼女:射猎是最快乐的事,如今母亲出口阻拦,难道是因为讨厌我们吗?苏曼女告诉十子:母亲就是因为疼爱你们,所以才出面制止;如果讨厌你们,就不会这样说了。因为凡是杀生之人,将来都将堕入地狱,受无量苦果,数千万年之间,恒常被有着鹿头、羊头、兔头各种禽兽面孔的阿傍地狱狱卒所猎杀,历经无数岁月,纵然想要求得解脱,却莫可奈何,无法脱离。

十子们齐问苏曼女:母亲所说的这些道理,是您自己想的?还是从他人口中听闻得知呢?苏曼女告诉十子:这是我往昔跟随佛陀,听经闻法所了解的道理。十子们好奇地问:佛陀是什么样的人?请母亲为我们详尽说明。

苏曼女对十子说:孩子们,你们没听说过吗?佛陀是迦维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相貌庄严,本来应是转轮圣王,但因厌离老病死苦,所以出家修行,愿行成就,得无上佛果。佛陀具丈六金身,相好无比,证得三明六通,对一切世间、出世间法通晓无碍,既能了知过去一切,也知道无穷尽的未来,透达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犹如观掌中明珠。十子们听了,内心十分欢喜,更问苏曼女:如今佛在何处,我们可以见到佛吗?苏曼女回答十子:佛陀就在舍卫国。十子们纷纷请求母亲苏曼女,让他们前去觐见佛陀,苏曼女随即听许,便与十子回到舍卫国。

须达长者见到十位外孙,非常欢喜,倍加疼爱,带着他们来到祇洹精舍觐见如来。十子们见到佛陀,相好庄严,更胜于前所听闻的数千万倍,欢喜莫名,不能自禁,佛即慈悲为他们宣说微妙法义,十子们同时证得法眼净,并向佛陀请求出家。佛陀问道:你们的父母允许你们出家吗?十子们回答:尚未禀告父母。佛言:父母未听许,不得剃染出家。在一旁的须达长者立刻禀白佛陀:他们皆是我的外孙,我现在同意让他们出家修行,在情理上是说得通的。佛陀便允许了。十子们须发自落,法服着身,即成沙门释子,个个精勤办道,很快地证得阿罗汉果。十位比丘彼此相互钦敬,出入同行,住在同处,深受舍卫国百姓的拥护爱戴。

阿难尊者请问佛陀:十位比丘究竟修了何种福德,既能出生于尊贵之家,个个容貌端正奇特,又能值遇世尊,闻法修道,漏尽烦恼,离苦得乐?

佛陀告诉阿难: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位毗婆尸佛于世间教化因缘圆满,即入涅槃。佛弟子们将毗婆尸佛的舍利广为流布,建造无数佛塔供养。其中,有一座佛塔,因年久失修,颓败坏朽,当时,有一位老母发心修补此塔,恰好有十位少年经过,见到这位老母修补佛塔,于是问道:‘你为什么要修塔?’老母回答:‘这是一座尊贵的佛塔,功德巍巍,我希望藉此修补佛塔功德,将来得到良善的果报。’十位少年听了非常欢喜,共同发心成就修塔功德。当佛塔修建圆满之际,齐心发愿希望未来世同时出生,与此老母共为母子。

从那时候起,九十一劫中,十子们无论投生天上、人间,皆同时出生,共享福报,快乐无穷,并有三事常胜他人:一者相貌体形端正俊朗,二者为众人爱敬,三者寿命绵长。从过去直到现在,不曾堕入三涂恶道,今生值遇如来住世弘化,听闻如来法音,蒙受润泽,涤荡内心尘垢,断尽烦恼,同证道果。

大众知道当时发心修补佛塔的老母是谁吗?就是现今的苏曼女;而十位少年即是今日的十位阿罗汉尊者。当佛陀说完苏曼女与十比丘们的殊胜因缘后,与会大众心开意解,或证得须陀洹果、或证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者,乃至发大乘心证得不退位者,更对佛陀开示的佛法真义,生起无上信心,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第十三·苏曼女十子品第五十八》

省思:

佛陀般涅槃前,曾教示造塔的意义: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道化,生获福利,死得上天。修建塔寺可以让后人不忘佛陀的教诲、令僧众安心办道、佛法广为流布,功德不可思议;如同十比丘,前世随喜助益老母共修佛塔,生生世世常得富贵长寿、众人爱敬,得遇如来出家证果。三宝福田中,恒以恭敬心、清净心广修供养,皆是为未来广植亲近三宝的胜因!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其他文章》感恩您转发支持其他文章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其他文章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4/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41840/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41840.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