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如何安排一天的生活


居士如何安排一天的生活 

一、起床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心中应该想什么呢?有没有看见自己躺在床上要起来的那一刹那之间呢?这都非常重要。

很多人修行,忘记了刚开始的这一刹那。他已经起床了,牙都刷完了,还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如此的修行,昏天暗地,你在做什么?

佛法的修行,就是让你保持一种正念。时时刻刻都知道你在做什么,那就是佛法。

起床的第一个念头,你应该告诉自己:“我将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将会不断地向上。我要成为一个欢喜的人。”

先给自己树立这样的信心,时时刻刻都可以这么去想,告诉自己要断掉烦恼,要成佛。那么,你肯定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就是开头的一颗菩提种子,已经种下去了。

佛法是通的,对世俗的人,早晨的第一念也很有用,我会告诉他,可以这么提醒自己:“我要成为一个开心的人,努力工作的人。”

作为佛教的居士,接下来,心中要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忆念三宝。没有这样的忆念,你今天一天都会觉得离三宝很远。

很多人修行,已经醒来大半天了,他才想到要打坐、要念佛、要烧香。第一念就要想到三宝,这样我们离三宝才会越来越近。

然后,告诉自己:“起床。不要赖在床上。”徐徐地起床。

倘若是作为家庭主妇,你要起得比家里其他人更早一点,帮先生和孩子准备洗漱的东西。作为佛教居士,要勤劳,要改掉早上不起床的习惯。修行就是不断地改造自己。佛门的仪规,第一先要早起。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很没时间,很紧张,那往往是因为早晨多睡了三十分钟。如果早起三十分钟,你会觉得自己多了很多时间。你会在那没有人打扰的三十分钟里,把很多事情解决掉。

起来,先洗漱。要把佛法用到这里边去,第一你就要先想到节约用水。不要乱消耗,本身也是培福。牙在刷,水还在白白地流,这种现象是常见的,仪规就是要改变这些东西,让自己不断地向上。

二、上香

洗漱完了,起码的,肯定要给佛上香。那么现在就要说到上香的礼仪。

无论是到庙里上香,还是在自己家里的佛堂上香,都有礼仪。

平时在家里上香,不必烧三柱香,一柱就可以了。因为三柱香烟太大。一柱清香,就代表着一片虔诚。

很多人不会拿香。应该把点燃的香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一举,举到眉心,然后上香。

三、礼拜

接下来肯定要礼拜。

礼拜之前先要合掌。我要说一说合掌的仪规。很多人不会合掌。真正的合掌很简单:两手的指尖先合起来,然后放在一起,掌尖保持向上,眼睛能看见无名指的指尖。掌的高度就是当胸,双肩放松,打开你的肘。

礼拜的姿势,很多人学佛多年,都知道,我就不在这里示范了。如果你们想再规整地学习一下,可以看相关的书和光盘。

一般我们礼拜,是礼三拜。其实,拜三拜,起来一问讯,这只是一礼。真正的礼佛三拜,是拜九拜,这才是一个大礼。

四、诵经

这时候,你可以诵经。早晨有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诵《金刚经》,诵《大悲咒》,或者诵三遍《心经》……都好。跪在佛前诵也行,在佛堂旁边放个凳子,坐在那里诵也行。诵经的时候,要放下一切,专心致志。

诵经有两种重要的方法。一种叫止诵,一种叫观诵。

止诵的时候,心无杂念,一字一字,好像流淌的泉水,一滴一滴,总是流在同一个位置上。

当止诵有一定功夫了,就可以观诵。观诵,比如诵《心经》时,“观自在菩萨”,观想有一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怎样一种境界呢?或者诵《弥陀经》时,诵到各方有佛,你就观想自己处在虚空之中,看到东方有很多佛,西方有很多佛,南方有很多佛,北方有很多佛,忘掉你这个佛堂,忘掉你这个家,忘掉这个地球,这就是观。

如果止诵,就不要去思维,不要去分别;如果观诵,就要思维法义。比如诵《金刚经》,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什么感觉呢?你就要思维这个法义。当然,这个法义你要提前抉择好,诵经的时候,只是一刹那间而过。为了能够观诵,平时你要去听闻讲《金刚经》,了解其中的意思。

诵经后,我们要回向,回向给谁呢?给所有众生。不要只想着你自己。不要想着:“我今天腿疼,我念一遍《金刚经》吧。”如果你腿疼,你要想着:“十方世界所有和我一样腿疼的众生,今天腿疼都消失了。”把你的心量扩开,不要只在你的身上打转。如果在你身上打转,那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回向,真正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冲破自我的局限。不是去执著什么,而是放弃、舍掉。

回向之后,再礼佛三拜,结束你的功课。

五、早餐

下来,作为家庭主妇的,就是要做早餐了。

我们现在的人很懒,大多睡到九点四十五分才起床,尤其是年轻的人,不做早餐。医学上说,早餐如果不吃的话,心脏负荷会超重,而且特别容易得心血管的疾病。所以早餐一定要吃。晚餐可以少吃,或者不吃,这是合乎生理规矩的。现在很多人晚上吃得多,早上几乎不吃。当然我们也不必强求谁。可是,你想身体健康、精神百倍,就应该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做早餐时,你不应该想到:“天天给先生做早餐,给孩子做早餐……多麻烦,这简直是一个负担!”你应该怎样来想呢?应该想:“我今天要供养他们,供养我的父母,供养我的家人,乃至要供养三宝,要供养一切人。”用这种心态做事,你还会牢骚满腹吗?肯定不会,心态肯定会很好。

我们为什么会烦恼?就是自己在做这件事,但是心态不好。为什么心态不好?就是老觉得:“我在给别人做事情,我给你做事情,我对你这么好……”那你就违背了布施的原则,三轮体空的原则,就是没有我,也没有施的东西,也没有受施的人。可是我们处处著在这个上,觉得“我在给你做东西”,很烦恼,好像受压迫的感觉。所以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慨叹:“女人很辛苦!”

女人很辛苦吗?女人是菩萨,一点都不辛苦。这个世界离开了女人能转吗?女人很重要。不要觉得辛苦,应该觉得很高兴。把先生、孩子、父母、师长,都要照顾好。

六、吃饭

做好了饭,就要吃饭。这里有重要的仪规。对居士来说,在佛门里吃饭,和在家里吃饭,要求是差不多的。

第一个要求是什么?静默。不准有声音。不准唱一首锅碗瓢盆的赞美曲,“啪啪”地响。安静的吃饭,本身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发出各种响声,别人听了也烦恼。所以佛教的吃饭,严禁说话,严禁杯盘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我在西安大雁塔住,那是玄奘法师翻译经典的地方。当时玄奘法师的译堂,有一千五百位出家人。有一天皇帝来参观,看见一千多位出家人坐在那里吃饭,却听不到碗筷的响声,而且没有任何人提出要求,多么肃穆,多么庄严。皇帝吃了一惊,对玄奘法师说,假如我的军队像你们这些出家人这样整齐,那我的军队可以所向披靡。

第二点,不要挑好坏。能吃就要有感恩之心。你要想到,很多人还没得吃呢。知足才能常乐。

第三点,吃完之后,大盘子放在底下,小盘子放在上面,再小的盘子放在上面,然后你再走,这是一个重要的规矩。西方人用餐,如果收盘子的服务员没来,他们也会把吃完的盘子这样叠放起来,非常整齐。不像我们这边吃饭,经常吃得一桌子都是残羹剩饭,像战场一样。

吃饭的规矩代表着文化,代表着修养,代表着内心境界。你有没有知识、文化,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跟我面对面地吃饭,我能看穿你。

这代表着人的修养。以前我的师父告诉我:“你允许你的地板上有这么大一片污点,你一定会允许你心中有比这更大的一块黑暗。”生活中整整齐齐,活得才精神。

第四点。请客吃饭,客人没到,我们不能先动筷子。作为小孩子,长辈没到之前,不能先吃。

但是现在的教育不同了。现在家长让最小的先吃,孩子吃完大人才吃。

以前不是这样。以前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孩子先吃完了,要对父母说:“我吃完了。”如果父母允许,才可以离开。如果父母没说话,就应该坐在那里,等他们吃完,一同起身,这才是规矩。

现在太“民-主”了,反倒不好,人没有上下。孩子眼中没有父母,没有师长,没有规矩,就这么乱。

我们作为佛教的居士,吃饭的时候更应该遵守规矩。作为家庭主妇,吃完了肯定要收拾碗筷,这都不消说了。

七、晚课

这些话说完,已经日暮了,我们要说到晚上的功课了。晚上,我们依然在佛前要上香,要礼拜,要问讯。

我要说到打坐的一些仪规。打坐是修行重要的一课。一个修行的人,如果你没有禅坐的功夫,你的心就无法安静,你很难做成大事。古人讲,宁静致远,这是诸葛亮《诫子书》里边的话。你的心宁静,你思考问题才能够很远,才能够广阔。一个烦躁的人,你能想出什么法子来呀?你连你的烦躁都解决不了,能解决其他问题吗?

晚上,我们在佛前烧完香,礼完佛,可以开始打坐。具体怎么办呢?最好是双盘起来。不能双盘,那就单盘。不能单盘,那就散盘。实在是不能散盘,那就直直地坐在这个地方。

你不必用什么特别的功夫。记住,佛法没有秘密。说我教你一个咒语,你一念就腾空而起了,这种事情很少,至少我修行十几年,没见过。修行是平实的,你越修越觉得脚在地上站着,越修越觉得踏实,越修越觉得自己活得有滋味,那就可以了,你已经上路了。

我们打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身体是垂直的。如果弯了,你肯定坐在那里静不了。坐有功夫的人,他越坐越直,很平静。身体的仪规很重要,包括手怎么放,有专门讲打坐的书,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告诉你们怎么样用心。

打坐的用心,你不要想着有什么方法,或者有什么秘诀。坐着就是坐着。什么意思?就是我坐在这个地方,一不能站起来走,二不能说话,所以想很多东西,没用。比如想着,明天要做什么,后天要什么,前几天谁对不起我了……你想这些没用,解决不了什么。

所以,真正的打坐方法就是两个字:放下!

我不是说永远放下,永远放下我们做不到。把这个人世间暂时放下。你要告诉自己,在打坐的这一段时间内,我要放弃人间,放弃一切。你放弃得越多,你在这一段时间内跃进得就越快,得到的就越多。你会得到什么?轻松,自在,没烦恼。不断地放下,不断地放下。

为什么我们打坐,参禅,数呼吸,想入静,却静不下来呢?因为我们心中牵挂的东西太多了。你自己坐在那里看,你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妄想。自己去分析,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就是牵挂着什么,或者是人,或者是事。如果你不牵挂,你就不会去想,有时候刻意去想你都想不起来。

如果你放不下人间,你老是坐在你家佛堂里。如果你放下人间,肯定很快就到西方去了——真的把人间放下来,念几声佛你就去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山西五台山,有一个将军,错杀了一个人,觉得很后悔。后来将军出家了,修行二十多年,非常精勤,开了天眼,可以看穿人的三世。有一天他在佛堂里念佛,突然来了一个当兵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年轻人一看见老和尚,不由得怒火中烧,拿起弓箭就想射他。老和尚说:“我已经等了你二十多年了。”年轻人停住了,“哎?为什么他等着我射他,他竟然没有惊慌呢?”他想弄明白这件事情。老和尚就告诉他这件事,原来年轻人就是前生被错杀的人。年轻人想,生生死死,冤冤相报。他把弓箭一折,念了几声佛,就往生西方了。真的放下,就是这样。如果你看不透,放不下,那你就只能拿上吧。

八、入睡

现在该上床休息了。按照佛门礼仪,睡觉要用吉祥卧。向右侧身而卧,手放平,枕在头下面,卧似一张弓。

这么睡有其佛教的道理,比较安稳,容易见光明。为什么容易见光明呢?人的右侧气脉是粗的,是浊的,如果睡觉的时候压住它,左边柔软的气脉就会流通起来,你就会见光明,这是密宗这么说的。

医学有这样的说法——这样睡觉的时候,你的肝放平了。肝藏血。而且肝主的是魂魄,就是安神定魄。肝放平了,血会往下流,其中藏的血多了,睡觉就安稳了。睡觉不安稳,通常是因为肝血不宁。还有一点,这样睡,胃在上边,不受压迫。我们的胃需要不停地蠕动,如果压迫住它,它难以蠕动,你心中就嘈杂。

用吉祥卧躺下来,你要告诉自己:我要平静地睡了。你心中还要忆念三宝,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然后你欢喜地进入睡眠。

你还可以这么想:人命在呼吸之间,我这样躺下去,能不能起来还是个未知数呢。这个人间有什么好留恋的?如果我修净土,那么我就希望,如果在梦中能见佛,那么我就去了,不是更好吗?为什么我们怕死,想多活几年?就是因为放不下。其实人命在呼吸之间而已。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其他文章》感恩您转发支持其他文章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其他文章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4/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9710/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39710.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