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超越生与死不生亦不灭


超越生与死,不生亦不灭

世界上所有的自然现象,必定呈现一正一反。就如花开有花落,日落有月起,昼夜必交替,悲欢有离合,当然有生也有死。

如此的自然和常规,以至于我们常常忽视,在身边的一切平凡所示现的伟大。逻辑上我们会认为,这些现象是生活的必须,微不足道。可是恰恰相反,这些是明显的暗示,告知我们生命的真相,但是却常被忽视。

所以说我们平凡,因为世间的每个人,几乎都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为生命延续而服务的物质上,反而忽略了生命的本质。我们总是去试图抓住一切,让我们感觉可靠,但恰恰最不可靠东西。所以心里总是忐忑度日,太多的不确定让我们迷茫。因为我们如此的忙碌,连有黑暗一定会有光明,背后的启示也不去深思。世间人聪明而又太过平凡,唯独佛陀意识到了,这些平凡背后的不简单。所以他成了觉者,而我们还是我们。

佛陀在出家前就对很多现象寻思推求:世间上的一切,如果有黑暗就该有光明,有热就会有冷,有喜悦和快乐就一定有哀伤与痛苦。那么对于热,会有冷去解决它。同样的逻辑类推,人的生命有生就有死,那么也应该有超越生和超越死,有出生就一定会有无生对治了?

带着这些问题,佛陀在出家后的精进修行中自问自答,他希望知道生命的本源及归途。事物来自何处?痛苦又从何而来呢?佛陀不断的问答和思笃,直到了解一切事物及痛苦等等都来自“生”,我们每个人都因生而痛苦。生从何而来?它来自取,我们都专注于执取。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忧悲苦恼等等,都是因为生而执取,所以轮回不停歇。

因为有生,所以会带来各种痛苦的因。倘若无生了,苦也不会再继续。如果有个不生之处,又在哪里呢?这就是生命的归途,也是生与死的超越。佛陀了知了苦,生苦的因,要灭苦的心,最终找到了终结苦的道。他一步步的实践,之后把所有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

佛陀希望我们明白,此生来到世间,如果有缘了知他行的经验,了知生的目的在于了解有生就有苦,有生就有死。如果想要终结苦,就不要再生。哪怕生来不是为了自己执取,而是为他人奉献,那也不会太苦。但如果只是为己所欲而生、而度日,最终只会苦等命终之后再一次轮回,永无初期。

这样的生命毫无意义。假使今生的作为,依稀是轮回的印迹。那么生命的归途还在于即时的修善,化身永恒的悦动,超越生与死,不生亦不灭!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藏传法师》感恩您转发支持藏传法师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藏传法师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6/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8096/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38096.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