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福报从哪里来?


又是一年高考、中考月,深深牵动着多少家长和孩子的心,这里有多少年的付出、多少年的期盼?然而芸芸学子,有多少人果随人愿?又有多少人遗憾和失望?

我们学佛人,凡事都要从因果上去认识,一切事物皆因果,避免从个人立场上执着个人认识的表面是非道理去评判,今日一切所见、所听、所受等等无非皆从前因来,今日身口意一念、一行、一言无非都在种明日因、结明日果。

学佛人没有不说自己相信因果的,然而真正做到起心动念深信因果却不是简单事。

你说你深信因果,然而你却在内心抱怨世道不公!你说你深信因果,然而你念念憎恨某人种种不该、不好!你说你深信因果,然而你念念不容恶人竟然还健康着!你说你深信因果,然而你念念羡慕某人经商致富,后悔自己没有经商!你说你深信因果,然而你心中却百般不平、千般计较!你说你深信因果,然而你心中种种忧虑、重重挂怀,放不下来!你说你深信因果,然而你抱定宿命、消极无为、随波逐流!……

真正深信因果,首先一定能全面从因果上去认识一切事物,知其尽从前因来,自不会执着今世表面的是非对错而心中火焰冰竞,自然心地安详、清明。

真正深信因果,一定能正确认识因果,而不会认缘为因,错认因果。比如你以为经商是致富的因,然而有人生下来就得到大笔遗产、大笔捐赠,有人一项发明获得大笔转让费,甚至有人中奖致富,还有人经商家产荡尽、血本无归。你认为努力刻苦学习是金榜题名的因,然而古来寒窗苦读、名落孙山者却大有人在。

比如种布施的因,必有富裕的果;没有布施的因,绝不会有富裕的果;而富裕之果可能缘于经商而熟,也可能缘于其他因由途径而熟。而如果种的是盗窃的因,那就必得贫穷苦楚报,而贫穷苦楚报可能缘于经商而熟,也可能缘于其他因由途径而熟。

真正深信因果,一定不会惑于今日之种善因者在受恶果、种恶因者在受善果,因为他明白种善因与受恶果、种恶因与受善果之间绝无因果关系、而是各有其因果关系。

真正深信因果,固然不会恣意妄为、也同样不会消极无为,一定有所为、有所不为。

真正深信因果,一定会深入佛法经藏,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因为唯有深入修学佛法,才能真正明了一切因果、才能究竟诸法实相、才能真实利益无边众生。

真正深信因果,一定深入心地法门,行无边善业而三轮体空、不落两边。绝不会迷于事项表面,以交易心种因祈果。

功名福报从哪里来?

文昌帝君主管人间士子功名禄位,《文昌帝君阴骘文》从心地发心到具体事项的当为不当为,全面深入而又具体细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帝君悲心的流露,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实践,不仅从帝君列举出的种种事项上学习、有所为有所不为,更要反复诵读、品味《阴骘文》,去体会学习帝君的无我大悲、利物利人之心,深入修学佛法、广行弘法济世度生之业。

下面是《文昌帝君阴骘文》,逐句白话简译附后,句义明白的就不译了,供参考。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guǒ)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赀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pián)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逐句白话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说:‘我轮回人间,有一十七世为士大夫(官员)的身份’。

‘未尝虐民酷吏’——从没有做过不顾群众生活和刻薄下属吏员的事。

‘救人之难’——解救人民的困难,

‘悯人之孤’——悲悯人民的孤苦,

‘容人之过’——包容人民的过失,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以无我之心广泛地给予众生真实的利益,体会和努力实现上天平等覆载、化育万物的广大天心,

‘人能如我存心’——人如果也能存我这样的心,

‘天必锡汝以福’——上天必定赐福给你!

‘于是训于人曰’——于是文昌帝君就劝训世人说: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从前,汉朝时的东海人“于公”在县里职掌刑狱,刻刻小心、临深履薄,不让有一点冤情冤枉了人民,为百姓昭雪冤枉,不辞艰辛、不畏权贵,民众感佩,后来当他的家门坏了,造了一道能容纳四匹马经过的大门,人问原因,他说:“我治理狱讼大积阴德,从来不曾有一点冤情,后代必定会出兴旺发达的子孙。”后来他的儿子官至丞相,孙子官至御史大夫,驷马之门、车轿如云。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三十多岁时还没生育儿子,有一次他梦见他祖父对他说,“你不但没有儿子,而且还很短命,宜早点行善积德来挽回天命。”窦禹钧于是力行善事,普行救济,广积阴功,这样若干年以后,连生五子,五子都聪明俊伟,而且个个科举高中,长子仪、礼部尚书,次子俨、礼部侍郎,三子侃、左补阙,四子偁、右谏议大夫、参大政,五子僖、起居郎,八孙皆贵。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无疾谈笑而逝。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人想增加扩大自己的福报,必须凭着自己的心地。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时时为他人和社会着想、作利益方便他人和社会的事,抛开围绕自己名利之心而作种种真实济世利生的事。

‘利物利人’——利物利人。

‘修善修福’——修善修福。

‘正直代天行化’——以正而不邪、直而不曲的心性体现平等覆载、哺育万物的上天之德,化导世人弃恶向善。

‘慈祥为国救民’——以慈悲祥和的心性为了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救助广大人民。

‘忠主孝亲’——忠于国家和职守,孝敬双亲。

‘敬兄信友’——敬重兄长,对朋友讲信用。

‘或奉真朝斗’——或者敬奉天仙,朝礼斗宿,(是指信奉道教)。

‘或拜佛念经’——或者拜佛念经。

‘报答四恩’——报答父母之恩、众生之恩、国主之恩、三宝上师之恩。

‘广行三教’——广行佛、儒、道三教,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救急就象救道路上水已干涸的车辙里的鱼,救危就象救被严密地网在罗网里的鸟雀。

‘矜孤恤寡’——矜哀孤儿,抚恤寡妇。

‘敬老怜贫’——尊敬老人,怜悯贫穷。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筹措衣服食物周济在道路上忍受饥寒的人。

‘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布施棺木以避免尸骸暴露。

‘家富提携亲戚’——家里富有就提携帮助亲戚朋友。

‘岁饥赈济邻朋’——遇到饥荒年头,赈济邻里和亲朋。

‘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计量的斗和称都必须公平真确,不可在斗称计量上轻出重入赚昧心钱。

‘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对待奴婢(推论如:下属、雇员)都要宽恕、体谅,岂可求全责备、苛责他们?!

‘印造经文’——出钱出力捐印佛经和善书,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通。

‘创修寺院’——创建或修葺寺院。

‘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舍馈赠药材药方来拯救别人的疾病痛苦,

‘施茶水以解渴烦’——布施茶水使别人解去渴烦。

‘或买物而放生’——或者买生物来放生。

‘或持斋而戒杀’——或者持斋戒杀。

‘举步常看虫蚁’——走路时常常留意虫子和蚂蚁,不要踩到它们。

‘禁火莫烧山林’——严禁烟火不可烧山林。

‘点夜灯以照人行’——在没有照明的道路旁放置灯火,方便行人走夜路,

‘造河船以济人渡’——在没有渡船的河流里设置义渡渡人过岸,

‘勿登山而网禽鸟’——不可登上山去网罗捕捉禽兽鸟雀。

‘勿临水而毒鱼虾’——不可去水边钓鱼、毒杀鱼虾。

‘勿宰耕牛’——不可宰杀耕牛。

‘勿弃字纸’——不可随便丢弃字纸书籍。

‘勿谋人之财产’——不可谋夺别人的财产。

‘勿妒人之技能’——不可嫉妒别人的技艺才能。

‘勿淫人之妻女’:不可私通淫乱别人的妻子女儿。

‘勿唆人之争讼’——不可教唆别人互相口角争斗,甚至互相诉讼对薄公堂。

‘勿坏人之名利’——不可破坏别人的名誉利益。

‘勿破人之婚姻’——不可破坏别人的婚姻家庭幸福。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不可因为个人私仇而使别人兄弟互相不和。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不可因为小利益而使别人父子不和睦。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不可倚仗权势而欺辱善良的人。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不可仗着富有豪贵而欺凌穷困的人。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对善良品德高的人则亲近学习,帮助自己身心德行的提高;对邪恶的人则立即远离他们,以杜绝一旦接近很快就会发生的灾殃。

‘常须隐恶扬善’——永远应该隐藏别人不好的事不可宣扬传播,而真诚地宣扬赞叹别人的善事善行。

‘不可口是心非’——不可口是心非。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剪除阻碍道路的荆棘,搬走障碍道路的瓦石。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修整几百年来崎岖不平的道路,以利于行走。

‘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建造修葺民众来往的桥梁。

‘垂训以格人非’——留传训言以及流通圣贤训言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纠正错误的认知与行为。

‘捐赀以成人美’——捐献钱财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事。

‘作事须循天理’——做事必须尊循天理。

‘出言要顺人心’——说话要顺和人心。

‘见先哲于羹墙’——日常饮食起居间,念念不可放下对诸佛圣贤的思慕和修学。

‘慎独知于衾影’——观照自己起心动念于独行、独卧之时,做到独行不愧影,独卧不愧衾,所谓心地光明、衾影不愧。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这样做,永远不会有灾星来临,常常会有吉神拥戴护佑。

‘近报则在自己’——近的福报就报在自己身上。

‘远报则在儿孙’——远的福报则会报在儿孙后代身上。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哉!’——百般福报俱来,千种吉祥齐至,难道不都是从积累阴德中得来的吗?!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佛学入门》感恩您转发支持佛学入门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学入门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