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就在我们的心里


桃花源就在我们的心里

生活,是间大房子。

太空阔,则嫌无聊、寂寞!

太拥挤,又嫌嘈杂、喧嚣。

太简易,则嫌辛酸、艰苦。

太奢华,又嫌压力、焦躁。

太乡村,则嫌没有高楼大厦与灯红酒绿,没有地铁与没有网吧。

太都市,又嫌加班堵车与人如潮涌,空气污染与草木稀缺。

于是乎,从古至今,一个样:大家都在想,有个既不五浊恶世,又不穷山恶水的地方。那地方,有佳山秀水、美花丽草、清风明月。最好还有一樽茶,一棋局,一诗卷,一炉香。还有高水流水数知音。

但是,往哪找呢?

哪里,有呢?

我很羡慕陶渊明,他探寻到了桃花源。

我更羡慕詹姆斯·希尔顿,他寻找到了香格里拉!

我不知,桃花源到底在哪?据说,香格里拉就在云南。数月前,我专程前去,抱着朝圣的心态!只是,当人们告诉我——那里就是时,我几乎哭了,雨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怎么可能,这就是香格里拉。在我印象中,香格里拉是那样的香格里拉,哪是这样繁乱之地,小商叫卖着拉客,游人排着长队等进景区,游轮的噪音皱起了湖水,游客争先恐后地抢好位置拍照,所谓的民族文化表演,说着唱着跳着低俗的音声与脚步。还好,还有一些自然的断木未被掳走,还静静地横七竖八躺在湖滨树林,安然地看着我们的世间。否则,我或许,无法走完景区环程,会是半路而返。

我不是一个害怕房子空阔的人,我也不担忧简易,我更不拒绝在乡村。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住着木房子,一个人居着楼上一层,周边环山环水环木环竹林,每日,与风声鸟声为伴,手上,时有书香,心中,有阳光。当时,就常向往——有个桃花源与香格里拉一样的地方。于是,才会离了故乡的山,别了故乡的水,最后,还离别了故乡。

有位小学老师,她很胆小,但很秀美,很受乡民喜爱,她曾对我们这些决意要到远方寻找香格里拉或桃花源的孩子们说,真正的最终的桃花源与香格里拉,就在我们的故乡。当时,我们都不相信这话。而今,此话值得咀嚼。

志在栖山恨不深——陆游这么说。曾经,有位老禅师,一旦人们知其深山栖处,便就移居深里更深处了。这是一种境界,但我相信,还有另种的境界。

我也曾到访过陕西的终南山,那里,栖居着不少寻找桃花源的人,我不知他们,是否找到了香格里拉。据说,多数住久的人,都已离开了终南山,出山了。终老南山的人,比较稀少。对此现象,有学人说: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走终南捷径,所以才……。我听了这话,很有些愤怒,虽然,我不应有嗔恨心,但我起码,很感悲哀。这学人,是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了。我倒认为,只是因为,条件恶劣,又加年老体衰,必须下山,或者,已有所悟,已有明了,所以下山。

不过,在此之中,我倒也感应到了一个道理,佛教中说的:只要无心于万物,何惧万物常围绕。是啊,热闹的世界,闹腾的人群,并不是我们天然的敌人。因缘是个交叉联系的因缘,时空是个立体网状的时空,从生到长,我们没有理由要去以身隔绝于人群,隔绝于社会,这无论从理论上看,或从现实中看。隔绝不等于能够自觉,虽然自信。隔绝了,慈悲如何实践?对象又是谁?又如何济世渡众生?隔绝的结果,便是没有了互助。因此,隔绝,也是一种特别形式的自私。这自私,并不异于我见。

这么想来,其实,我是无须为而今的云南香格里拉而欲哭的,雨水还只是雨水,终究不是眼泪。

这在丽江,就得到了验证。

好个丽江,当我第一次到访时,我就被迷住了,尤其那束河古镇。我不知,是我喜爱上了他,还是他喜欢上了我。那里的小河水,不妨碍人流。人流,不妨碍暖阳的柔润。就是水草,也是摇摆的那样漫不经心,自然无意。星夜,有音声浑如天籁,我真的感受到了鸡犬的鸣吠相闻。于是,一住,就是数天,我没有选择。

我的朋友,当你看到此处时,请不要这样理解:我反对高僧的闭关;我否定高僧的面壁。

当年,达摩祖师,因为弘禅的时机未到,便到洞窟面壁,作壁上观,一来去,便是九年。而禅宗泰斗,高僧虚云,不管雄山雌山,山中一闭关,就是数年。他们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隔绝的功夫,与功用。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一点,高僧祖师,隔绝的不仅是身,更关键的是隔绝的是心。闭关闭什么,如是闭身,我们钻进牢狱棺材就可以了,但,岂是这样。因此,壁观或闭关,观的是心,关的也是心,观与关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而不是外在的形象之身——这个所谓的我与自己。

同时,也请朋友,不要如此理解:我要阻断人们追寻桃花源的路,我要拨掉香格里拉存在的根。

香格里拉与桃花源是我一生的梦想,虽然,我还没有幸福地乐居于这无忧的国上。但我,从未停止或放弃过追寻。为了这梦想,曾不畏艰难险阻,不惜奉献牺牲。直至今天,我从未后悔自己对之的追寻。我相信,我会追寻之到永远。只是,曾经,我以为,桃花源一定只在山野,只在花中草中,湖中江中。今天,我才明白,香格里拉也有可能就在城里市区人群。曾经,我也以为,香格里拉,只在远方,只在未来,只是神仙的花园,只在诸佛的乐土,而今,我亦明白,桃花源,有时,就在眼前,就在自己栖身的庭院。

为此,这就告诉我们:居于此地,安于此地,居于此时,乐于此时,因缘于今世的,不要急着要去赶到来世,也不要急着要跨回前世。如你在乡下,悠着,无需绞着脑汁要冲进城里,如你在城里,也不要拼命地要去逃离。如你能有福报富裕的,就富你的裕,如你处于简朴,也无需对别人的豪奢羡慕甚至嫉妒。

身在闹市,心在乡野。

其实——香格里拉,就在我们当下,桃花源,就在我们心里。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其他文章》感恩您转发支持其他文章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其他文章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4/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7934/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37934.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