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禅师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佛门里怎么过端午节?

光阴似箭,眨眼又到端午节了。

“端午”这个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而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

我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有着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其中吃粽子、看龙舟等民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现在过端午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那么在古代,禅师们又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

据《敕修百丈清规》中记载:

到了端午节那天,整个寺院都会忙碌起来。那到底忙些什么呢?

端午节一大清早,知事法师就开始在僧堂之内烧香,然后敦请大众一同聚集,开办端午节特有的菖蒲茶会,而在茶会之上,还会表演点茶以供养大众。

在这里稍稍介绍一下点茶。

点茶是宋代时比较流行的一种饮茶方法。

其过程是:先将茶末放在茶碗里面,然后加入适量的开水调成较为粘稠的膏状,然后第二次加入开水。在加入开水的同时,用专门的茶筅搅动茶膏,使茶末渐渐上浮,形成汤花,这个过程则称为运筅或者击拂。

而能够把调膏、注水、击拂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茶汤点出最佳效果的人,则通常被称为“三昧手”,也就是僧众中点茶的高手。

而在苏轼的《送南屏谦师》诗中所说的:“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说的就是指寺中点茶的三昧手。

我们再来说端午点茶之后的事情。

点茶之后,住持法师就会上堂为大众说法。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过端午节吗?为何寺院中不休息呢?”

因为对出家人来说,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也是贯穿生活始终的事情,所以就算是过节,而寺中也是说法不断的。

下面节录几则禅师端午节的法语,让大家感受一下。

一、兜率慧照禅师

禅师端午上堂:举拂子曰:“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餮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且移北郁单越来与南阎浮提斗额看。”

这段法语就可谓很接地气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禅师在法语里面举了当时过端午的习俗:划龙舟、点菖蒲茶、吃沙糖粽。而在接地气之余,禅师也不忘点出“世间如幻,而在世事种种贪念中挣扎,就宛如在陆地上划船,在高山上起浪一般虚妄”的修行诀窍。可谓是悲心切切啊。

二、慈受怀深禅师

禅师上堂,就根据端午节斗草的习俗(梁朝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举了一则宗门中的公案。

这则公案是说:当初文殊菩萨对善财童子说:请为我采一株药来。善财童子入山遍寻,发现山中无一不是草药,于是回去禀告文殊菩萨说:山中没有不是药的。文殊菩萨对他说:只要是药的,就采一株。于是善财童子从地上拈起一株草,就递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接过草后,举草对善财童子说:这药,能够杀人,也能够救人。

禅师引用完例子之后说道:文殊菩萨所说的道理,只有悟道之人才能够知晓。如果学佛者没有如炬的目光,不能洞悉其中的奥妙,那往往就会当面错过。而我们灵明自性,本自具足,如果能够领会,就能够超越生死,扫荡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大家又是否能够领会呢?

三、了庵欲禅师

禅师上堂说:“闻声悟道,见色明心。鹊噪鸦鸣,风动尘起。痴人面前,不得说梦。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深山藏独虎,浅草露群蛇。一年一度天中节,细切菖蒲泛酽茶。”

禅师开语就点明了悟道之事虽然不堕声色,但是也不离声色,世间的一动一静无不是悟道的因缘。只是世人大多愚痴,沉堕无明黯覆之中而不能体会。就像赵州柏树子的公案之中所表露的禅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知音者少,往往有人在此处感到迷惑不已。也罢,又到端午佳节,还是细细品尝菖蒲茶吧。

以上三则禅师的法语,无一不是禅师们将修行贯穿在生活中的体现,也让我们领略到当初禅师们的智慧风范。

当住持说法完毕之后,寺院之中就会设青苗会,相关的执事法师就会贴出各寮禅师们所需要看经和诵经的单子。

因为端午时节,正是青苗生长的好时候,为免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寺院中大都会为保青苗而举办《金光明经》祈福法会,又称为青苗会。

而直岁法师也会检点各处,看看寺院房舍中是否有漏雨之处,如果有的话,就及时补漏,并且疏浚沟渠,为将要到来的雨季做准备。

住持在说法完毕之后,还要到各寮房和庵塔等各处,一一点茶表示慰问。五月时,正在安居的期间,住持前往各处点茶,也是有鼓励的意味在。

经过忙碌的一天之后,寺院迎来了星光满天的夜晚。

而在端午节这天开始,禅堂中统一开始挂帐子,以防蚊虫的叮咬。

以上所述,就是古代禅师们度过端午节的方式。

其中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禅师们真可谓是生活不离修行。

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汉传法师》感恩您转发支持汉传法师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汉传法师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