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畏惧业果


我们知道,鸟儿之所以能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根本离不开空气的作用,可是鸟儿却很难认识到空气的存在;鱼儿之所以能够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根本离不开水的作用,可是鱼儿却很难认识到水的存在。同样,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能够存在,人之所以能够思维、说话、行动,根本离不开心性的作用!心性虽然像空气一样无形无相,像水一样无色无味,可是却周遍万法、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其中,一举一动无不是因为它的存在才得以实现,可是我们却一无所知、浑然不觉!这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生活在自我的妄想情虑之中,被自己的妄想情虑所包裹、蒙蔽,而对无处不在、无处不显的心性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能够息灭自心的一切妄想情虑,如虚空般的心性就会自然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就会真切体会到《心经》中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诸法空相”,也即心性。遗憾地是,我们一刹那也不愿意停息自己的妄想情虑,致使我们对无处不在的心性成了“睁眼瞎”。所以,《楞严经》中说“歇即菩提”,六祖大师教诫“不于境上生心”,布袋和尚《插秧歌》中说“六根清净方为道”,慧开禅师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些法语都是叫人们歇下内心的妄想情虑,去体验当下如如不动的心性的!

我们知道,只要鸟儿的翅膀扇动一下,无形无相的空气就会立即反弹一个作用力,将鸟儿抬上天空;只要鱼儿的尾巴稍微摆动一下,无色无味的水就会立即反弹一个作用力,使得鱼儿可以在水里游动;同样,只要我们的心中一有妄想情虑,嘴巴一张口说话,四肢一举手投足,心性就会立即受到作用,形成一股“业力”,这股“业力”会决定我们未来的身心世界——善的身口意会创造美好的未来,恶的身口意会铸就痛苦的未来,这就是宇宙间最深奥最幽隐最无欺的业果定律!

《道德经》中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里的“天网”实际上就是心性的另外一种说法,因为从亘古以来就恒常存在,且如虚空一般通透无碍,故称为“天”;因为将世间万物以及一切有情笼罩、网罗在其中,故称为“网”;“恢恢”是形容心性广阔无垠;“疏”是指心性幽隐而深邃,难以被凡夫认知;“不漏”是指心性一定会执持、记忆身口意所造作的任何业力,并在未来变现相应的身心世界,这件事不会有任何遗漏。

“天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汇。所谓“天”,也是心性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心性确实如天空一样广大无边、通透无碍、含裹万物;心性之上的“理”,就是业果规律!所以,“天理”实际上就是业果规律的另外一种说法而已。“天命”也是古人常用的一个词汇。所谓“命”,是指的心的运作轨迹、运作规律,所以天命实际上也是业果规律的另外一种说法。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之人有三种畏惧:一、畏惧业果规律;二、畏惧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众生谋福利的“大人”;三、畏惧圣人的教言。而小人因为不知道无欺的业果规律,所以不仅对业果规律无所畏惧,而且还会蔑视贤善之人,侮辱圣贤的教言。孔子这里所说的“畏惧”,是指因为畏惧痛苦,而对造成痛苦的因小心翼翼之义。其实,孔子在这里所说的三种畏惧,其本质都是教诫人们要畏惧天理——也即业果规律。因为为众生谋福利的“大人”,实际上在遵循着天理取舍自己的身口意,如果我们随随便便对其加以诋毁、诽谤、损害,就等于违背了天理;此外,所谓圣人之言,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揭示业果规律、让人们通过取舍善恶而实现离苦得乐目标的教言。圣人的教言就是天理,揭示了宇宙间无欺的规律,任何人违背了都会受到天理的惩罚。

佛经中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说,菩萨对造成痛苦的因——恶的身口意深生畏惧,因此丝毫不敢造恶;而愚痴的众生由于对业果一无所知的缘故,所以在平时无所畏惧,大胆地行持着各种各样的恶业,他们只有在恶报降临的时候,才会产生畏惧。确实,看看现代社会中的不少人就是这样的。有些赚了钱的暴发户,内心傲慢横生,不可一世,杀盗淫妄等恶业无所不作,这些人心中的潜台词就是“我有钱我怕谁?”;又有些手上稍有权力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无恶不作,这些人心中想的是“我有权我怕谁?”;又有些既无金钱又无权力的恶人,干脆赤裸裸地露出邪恶的本性说“我是流氓我怕谁?”这些人是否真的像圣者证悟了空性之后那样“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了呢?绝对不是!当医生将癌症报告单交给为富不仁的大款时,这些人开始畏惧了,他们常常声嘶力竭、可怜巴巴地拉着医生的手说:“医生,我有钱,我有很多钱,你救救我吧!我还想活下去,我不想死!”当那些不可一世的贪官被“双规”时,他们的内心就开始颤栗恐惧,而且彻夜难眠了;而那些作恶多端的流氓,在被执行枪决时,畏惧得甚至连站也站不住。所以,没有证悟心性的凡夫,宣称自己什么也不怕,只是自欺欺人的狂妄之语而已。事实上,在此天地之间,有一个所有人都必须畏惧的对境,这个对境就是业果规律!

佛经中说:“不见后世,无恶不造。”诚然,当一个人对业果定律一无所知的时候,其表现就是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实际上,业果定律并不是一个我们怕就存在、不怕就不起作用的规律。既然是存于人们身口意之上的规律,就会对一切人一切的身口意都起作用,不会出现漏失、不周遍的情况。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中说:“我们断恶行善的心往往很疲软,意志力薄弱,不能在人事、环境中保持操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呢?如果不能找到病因,心就不可能转变;相反,若能找到病因,在因上对治,自心决定会转变。那么病因究竟何在呢?就是因为缺少由数数思惟所引起的定解。在没有思惟业果之前,人都是处在一种愚痴的状态中,体现为身心行为大胆放逸、盲目任性。若能针对此因对治,在因上反复如理思惟业果,引生不可夺的定解,那么,一切身口意三门所作决定会被这个定解所摄持,而不被任何邪师邪说所动摇,即使身处万人造恶的环境之中,也能坚持原则,洁身自好。所以,如理思惟之后,将令身心转入谨慎取舍的稳固修行之中,从此知道畏惧业果、防护身口意三门,而有一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气象。”又说:“如果不能对业果生起定解,身心的种种恶行从根本上便没有能遮止的方便,而以邪分别认为可以随心所欲、不守规矩,或者认为可以不劳而获、侥幸取巧,可以不负责任、不顾他人、社会及后世。为什么会这样颠倒错乱呢?从根子上说,就是由于对业果无知。因为真能信受以业决定一切苦乐,则不需他人管制,自心会自觉地趣入一切善行之中。对业果的胜解信,具有一种统摄的作用,它会在一切境界之中引导你、摄持你的行为。如此一来,生生世世行为的大原则就可以建立起来,从此一切行为都会自觉随顺着因果的正道而取舍,不再随顺邪说,不再犹豫不定。”

获得安乐是一切众生的根本所求,畏惧痛苦是一切凡夫的本能。每一个想远离痛苦的人必须明白,尊重业果、畏惧作恶,是远离痛苦的唯一方法!

点赞推荐

星云大师(资料图)星云大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星云大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看慧律法师最全开示,敬请关注公众号:正见录

广东南山寺2009年1月8日至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4上午) 修行的定位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修行定位有两个方案。第一是规范人行为的改良;第二是生命进化的改..

文殊八字咒简介文殊八字咒来自《密教大辞典》中解说。灾除难的文殊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古人说:quot;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quot;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了生死..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广钦老和尚答: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容易得生安养?答:余门学道,须赖行人自力。念佛往生,全赖弥陀愿力。自力难,故累劫未成。他力易,故一生可致。是以一日七日,便得往生。十念一念,..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长硬了,它就可以遨游天空。我们从出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发生在五台山。在2016年12月8日这天的傍晚,当时我受五台山常住安排去五台山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协助流通中心这边的莲友给居住在五台山的散住僧发放供养物品。忙乎..

玄奘法师画像(资料图)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

怎样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只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常有弟子问:“人们生存的目标是..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经典。__佛说经,都是有人请问问题,佛答复弟子的问题。后人集结后,形成了佛经。所以说,佛经其实,是给我们人生答案的经典。__这部经,在佛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寺院里面,是..

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为什么被称“地藏”?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

暖相:让智慧温暖自己 暖法念初住,善根顺缘生。圣道火现前,焚烧诸惑根。人们常说暖相,到底“暖”是什么意思?心一旦安定下来,品尝到修行的喜乐,暖法就会慢慢出现,你也会得到暖相。得到暖相之后,念头就慢慢少..

人生苦短,放下这几件事,祝你早得清净,值得一看!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

学习即修心梁乃崇教授时间:92年3月3日地点:厦门精舍记录:蔡素媛、叶国瑞整理:羊忆玫、梁玉明昨天我们讲到两本书,一本是《夏山学校》另一本是《瑟谷传奇》,都是讲有关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书,书里提出来的都是很..

    《大德居士》感恩您转发支持大德居士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大德居士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9/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7390/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37390.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