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六根互用》


我们必须引导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尘的业恶,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

佛教认为人生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是由六根、六识、六尘互相牵连而成。根,有生长的意思。六根,指眼、耳、鼻、舌、身、心等六种能生起感觉的器官。尘,是动摇、污染的意思。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能污染身心,并且动摇变化的境界。识,是认识、了别的意思。六识,指眼、耳、鼻、舌、身、心六根,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接触时,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等六种认识、了别的作用。因此,以现代的话来说,六根是生理的器官,六尘是物理的世界,六识是心理的作用,三者构成了整个世界。其中,六根追逐六尘,而后产生六识,所以六根又常被称为六根门头,意谓六根居于守门的地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般人都认为六根互用是诸佛菩萨才具有的能力,其实,诚如《华严经》所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本来就具有六根互用的潜能,因此有些人经过练习之后,不必用耳朵听声音,眼睛也可以看出声音来;肉眼即使没有接触,身体也能感触到外境的状况,像聋子,虽然听不到你的声音,但是看到你嘴唇动的样子,也能会意明白;盲人,虽然见不到东西,但是靠着触摸,也能了解周围环境的状况;哑巴,虽然不能讲话,但是借着比手画脚也能沟通彼此的情谊;一些口足画家,虽然身体有着某些残缺,但是靠着其他健全的器官,也能谋生自立。修行到某种程度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像文殊菩萨能看出八岁龙女具有龙象之资;奕尚禅师能从森田敲钟的声音中听出他是佛门栋梁;云盖守智禅师从洞山克文的臭布裙中嗅出真理的法味;珠光禅师能尝出无心之茶,柳绿花红的色味,这一切都说明了六根互用的能力。经典里说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可以用观看声音的方式救苦救难,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依据我多年的佛法体验,六根互用是经由练习、修行得来的工夫,对我们人生的扩大、升华有很大的助益。

有趣的是,不但人类具有六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植物,将可以发觉植物虽然只有生机,没有生命,但是它们也具有六根的功能。像一些爬藤植物,有的攀着墙壁往上爬升,有的缠绕着其它的大树,作寄生的发展,你能说它没有眼睛的功能吗?花草树木如果经常听到优美的旋律或主人的称赞,就会长得茂盛青翠,这不就相当于耳朵的功能吗?植物有光合作用,而且在空气污浊的城市里,长得比较干瘪瘦小,如果罩在没有空气的地方就会死去,可见植物也有鼻子的功能。植物会吸收土里的水分和养分才能活下去,好比人要进食喝水一样。植物如经移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中国有句话说:橘逾淮而北为枳。不也证实了植物有身体的功能?根据科学家实验,如果有人拿起斧头作状要砍杀植物,甚至只是心里在想,而未行诸于动作,植物内部都会显示明显而高亢的波动,这不也类似植物有心的功能吗?

至于动物,和人类一样具有六根,而且有些比人类更出色,像蚂蚁,能以嗅觉辨识路径,知悉安危,以触角分辨食物,知道敌友;鸽子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就是靠它来传递书信;狗的听力奇佳,所以常被训练用来寻找逃犯、失物、毒品、炸药等。这些都是人类所不及,但是因为人类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的能力比较强,所以便自称为万物之灵。

六根如同家族的联合国一样,不但彼此合作,有时还能相互为用,例如,耳朵突然听到了什么声音,眼睛就会帮忙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鼻子感觉不到的特色,可以用舌头尝一尝味道;眼睛看到远处有什么好东西,手就要去拿,脚也会帮忙走过去;身体上破了一块皮,马上眼睛看,手去摸,各种感官都会给予帮忙。

可惜的是,人类往往由于不能善用六根,而为自己带来很多烦恼,甚至惹来杀身之祸。例如:眼睛喜欢见到美色,耳朵喜欢听闻好音,鼻子喜欢嗅到香味,舌头喜欢品尝珍馐,身体喜欢触感细滑。如果顺从己意,就贪着执取;如果违逆己意,就嗔怒怨恨。我们的情绪在这喜恶之中,每天不知波动起伏多少次。其实,事物本身没有美丑净秽之别,分别往往来自于我们主观的感受,例如:臭豆腐,喜欢吃的人,吃得津津有味;不喜欢吃的人,则避之唯恐不及。明月出云,在情侣看来诗意盎然,在小偷看来是破坏好事。

此外,同一个人对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我们高兴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很顺眼;生气的时候,看到什么东西都讨厌;悲伤的时候,目睹花儿也会落泪;恐惧的时候,一点点事物也可以引起惊惧。像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望梅止渴等中国成语故事都足以说明六根的感觉虚幻不实。

蒋经国先生曾经说过两则很有趣的故事,生动地刻划出六根是不可以全然依恃的:

第一则故事是说,日本人侵略中国时,重庆方面接获情报:日本来了一架飞机。电话的另一头急切地问:你再讲清楚!是多少架飞机?是一架。结果,传到第二个人时,是一架被听成十一架;再传到第三个人时,就是十一架飞机被听成九十一架飞机,就这样,才一会儿的功夫,敌机的数目膨胀了九十倍之多。

第二则故事是说,有一个士兵提着两只鸭子走进办公室,当他看到平日不苟言笑的长官时,心情突然紧张起来,结结巴巴地说道:报告鸭子,抓了两个营长来了!周围的人哄堂大笑,士兵这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

六根就是这么淘气,经常地愚弄着我们!我们常听人说:这件事情是我亲眼看到的!这件事情是我亲耳听到的!我明明是这样讲的,对方怎么会听错?我明明是这样做的,怎么结果会那样?其实,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也不见得正确;亲口讲出来的话,亲手做出来的事,也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原意。我们必须找出一个究竟的方法,来弥补六根的不足。

佛陀将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栋房子,如果像主人翁一样的真心无法管辖这个房子,让六个像盗贼一样的六根住在里面,就会不得安宁。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唤醒沉睡已久的真心,叫他做好自己的主人翁,调御六根的盗贼成为自己的家兵家将,就能太平无事了。有些人没有抓到要领,以为将六根压制,不让它们为非作歹就好,其实这就好比将六个盗贼全都关起来,只能收一时之效,一旦释放出来,恶性未改,依旧会起惑造业。

过去有一个仙人收了两名徒弟,跟着他在深山里修道,仙人为了让徒弟早日证得仙果,从小就将他们与外界完全隔绝。等到两人长大的时候,仙人为了想要试验他们的道心,将他们带到一个热闹的都市里去。

师父!那是什么啊!小徒弟指着一个婀娜窈窕的妙龄女郎。

吃人的老虎!仙人说的时候,看都不看一眼。

回到深山以后,仙人问这二个弟子:徒儿啊!你们今天下山走了一趟,觉得什么东西最好看?

没想到两个徒弟都异口同声地答道:吃人的老虎最好看!

经云:善恶是法,法非善恶。俗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六根攀缘五欲六尘闯出来的祸,我们就必须引导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尘的善恶,启发本自具有的般若智慧,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古时的禅宗大德用作务、问答、棒喝、参话头等教育方式,无非就是在藉此让徒众们斩除迷执,断惑证真。今人所实施的视听教学、互动教学等等,固然在科技的运用上,或许更胜一筹,但论及实效,却不如祖师大德的教法灵活,直指人心。

记得我十二岁出家时,师长们就教我们要闭起眼睛,练习眼观鼻,鼻观心,结果观久了以后,连上下台阶,拐弯抹角,都可以不用眼睛看,用心观照就可以感触得到。有的时候,老师又要我们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并且即席点名,问你问题,让你不得不振作精神,提起意志,强行了知周遭的环境。这样训练了一段时日之后,我的心思变得细密周全,六根也变得机警灵巧起来。

有了这些体验之后,我知道六根并非生来如此,可以经由训练来增强能力,所以我很认真地学习,例如:我最初看报纸的时候,觉得内容很多,但仍然坚持自己在繁忙中抽空读完,一段时日以后,阅读速度自然增快,如今,报纸一摊开,岂只是一目十行,简直是一目了然。我曾经担任过六年的《人生杂志》编辑,刚开始学习校稿时,也是备觉辛苦,甚至看上好几遍,都校不出错字,但进入熟练情况之后,就十分驾轻就熟了,错字好像会自己浮现出来,告诉我:它就在这里。我读书、写作的时候,经常专心到废寝忘食,往往另外一件事情进来,才醒觉过来,但是竟然一点也不觉得饿,也不想睡,这才想起小时候常听人说:我看饱了!我听饱了!原来,目看、手写、心想真的可以当饱。我平常睡眠不多,然而一旦决定要睡,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入眠,不但不会受到外界干扰,而且时间一到自己就会醒过来,心里好像有一个时钟似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体悟到:六根、六尘、六识,诚如《楞严经》所说,是真心一念不觉才有的妄想分别,如果我们能够泯除对待,去妄归真,则朗朗乾坤就在当下。

常有人问我:怎么能同时处理那么多的事情?这就是六根互用的功夫了!回想我在佛学院就读时,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到斋堂行堂,为几百个人添饭加菜了,因为我可以一次舀出适当的份量,很准确地放在每个人的碗里,不让一粒米饭、一滴菜汁流到桌子上,也能够很迅速地完成任务,让大家吃得欢喜。最让我得意的是,我可以一面手动脚走,一面感受周遭的情况,一面想计画,打腹稿。我发觉一旦心灵保持清净安详,眼、耳、鼻、舌、身、心六根既可以个别活动,也可以互相协调。及至年长,经过世事磨炼,书本上的知识稍能融会贯通,成为活的学问,因此我在开示的时候,即使没有准备,内容和事例也会如镜花水月般浮现脑海,脱口而出;我在开会的时候,能够一面看文件资料,一面听人发言讲话,一面想着如何裁决。后来法务倥偬,身边总是围了一堆人,吃饭也不得闲,边挟菜,边听讲,边回答,还得边招呼新来的人坐下,但是我都能忙中有序,提纲挈领,把事情一件一件解决妥当。

此外,我能用眼睛一看,就看出来者的心事;用耳朵一听,就听出报告的重点;很多人来我这里,责怪某甲不对,我却可以从话里面得知某甲的优点;有些事情被大家所否定,我却能够一语道出它的重要性。像园艺组每次剪树,总有人向我投诉,说他们破坏了庭园的美感,我默不作声,因为我知道台风侵袭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看出他们的功劳来。过去有一个沙弥,大家都埋怨他不够庄重,脾气又大,建议常住开除他,但是我却看得出他很聪明,假以时日,必定会走出一条路来。果然数年前,他为教界一位长老完成了全集的电子书。

禅门里有一段故事,即使在今日的社会仍富有启示的意味:有一天,玄沙师备禅师向大众开示时,说道:诸方长老大德常以弘法利生为家业,如果说法的时候,遇到盲、聋、哑这三种病人,要怎么去接引他们呢?假如对盲者振犍槌,竖拂尘,他又看不见;对聋者说任何妙法,他又听不到;对哑者问话,他又不会言表,如何印可?大家听了,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其中的一个学僧就将这段开示向云门禅师请益。云门禅师听了以后,即刻说道:你既然请问佛法,应该礼拜!学人依命礼拜,拜起时,云门就用拄杖向他打去,学僧猛然后退。

云门说:你不是盲人嘛!又大叫:向我前面来!学人依言前行。

云门说:你不是聋子嘛!停了一会儿,又问:你懂吗?

学僧回答:不懂!

云门说:欸!没有盲、聋、哑的人,如果有,你才是真正盲、聋、哑的人。学僧闻言,若有所悟。

社会上有许多人本来不聋、不盲、不哑,却因为心地不明,以致成为盲、聋、哑者,更有甚者,闻善言而不着意,见人好而不欢喜,口里说不出好话,不是比聋子、盲人、哑巴还不如吗?反观海伦凯勒,既聋又盲,却能够凭着学习的毅力,成为世界闻名的教育家。她利用鼻子的嗅觉,可以判断自己到了那一个国家;她利用手指的触觉,可以感受到音乐优美的旋律;她虽然六根不全,却能做到六根互用,造福社会。有人说:健康就是财富。但许多人往往拥有了宝贵的财富,却不知善加珍惜,为大众创造幸福的生活,比起海伦凯勒,岂不汗颜!所以,我更加勉励自己要慈眼视人,察纳善言,勤说佛法,多做佛事,永不休息,好让我笨拙的六根为世间留下善用。

我趁云游世界弘法之便,参观过各地的名胜古迹,每次六根融入久远时空的那一刻,我往往情不自禁地和历史人物同悲同喜。所以,当人们对于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赞不绝口时,我却仿佛听到多少冤魂呼喊的声音充盈耳际;当人们对于法门寺地宫的香光庄严叹为观止时,我却依稀感觉高僧大德焚身殉教的烈火迎面而至;当人们对于罗马技击场的雕梁画栋称许不已时,我却好像嗅到君主暴政的血腥扑鼻而来;当人们对于伦敦塔桥的古意盎然流连欣赏时,我却似乎看到骨肉阋墙的悲剧历历在目。如今世界上许多地方仍烽烟四起,战祸不息,我常在想:时空轮回数百年之后,今日的人将是明日的成堆白骨,但人类是否记取了教训,达到世界和平的境地呢?念及于此,我更加发心地弘扬真理,甚至发愿生生世世永作和尚,度化众生。

从乡村到都市,从国内到国外,每一场的弘法,我无不是六根互用,尽心尽力。虽说如此,每年我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讲经,一听说万人以上,座无虚席时,我都感到无比惭愧,因为我看到大家伫立在寒风中排队索票,冷在他们的身上,却也冷在我的心中;每年我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说法,面对听众热情闻法的时候,我更觉得赧然以对,因为我看到许多人因为位子坐满了,有的贴墙而立,振笔疾书,有的站在外面听广播器传出来的声音,辛苦在他们的脚上,却也辛苦在我的心里。所以,我衷心希望大家不要只听到我在麦克风里传出来的声音,要用心耳听听我心里的声音;不要只看到我在台上说法的情景,要用心眼看看台下闻法者的虔诚;不要只赞叹我一个人讲经的辛苦,要赞叹所有人的共襄盛举;不要只将法喜留在现场,要将法喜带回大家的家里。

善于将六根互相为用的人,就能够扩大自己生命的领域,因为从一砂一石中,我们可以看到无限的世界;从飞湍鸣涧中,我们可以听到真理的声音;从刹那法缘中,我们可以感受永恒的未来;从明月清风中,我们可以体悟清净的自性。所以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以六根来创造我们的净土,让我们共同用六根来散播欢喜的种子,让我们将来都能享有丰盛的菩提花果!

点赞推荐

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

有一次,佛陀借住在波婆城一位铁匠淳陀的芒果园中。身为主人的淳陀,因而有机会来见佛陀。见了面,问讯礼敬后,佛陀就问了:「淳陀!你喜欢哪一种修行人的清净修行法门?」「大德!西方的婆罗门,手拿棒杖、水瓶,头..

佛灭后的大师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到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只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昆舍离城。当出昆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到了隔年..

我1992年患上了血癌(白血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治无效。两种恶病缠身,使我长期失眠、发烧、口腔溃烂、牙龈和鼻孔出血。严重时,行动困难,连站一刻钟都坚持不了。自己又下了岗,贫病交加,身心倍受折磨,真是生..

问:什么是无常? 赵朴初答: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

问:怎样处理好研教与念佛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答:宜分做几期,某时研究,某时持诵。研究不得逾限。否则研究觉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过度,因兹受伤。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弄巧成拙深可怜也..

问:舍利子的由来。祖母往生后有383颗舍利子,她在世时,每月清晨只会念阿弥陀佛,和平时到寺院帮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晓得为何有舍利子?大安法师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

问:财色名食睡没有断尽,请问可否往生?净空法师答:当然可以往生,这是带业往生,断尽就不带业了。虽然没有断尽,你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能让它发作,它发作就会造成障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想到..

人是怎么死的?佛我们身体说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我们呼吸都属于风大。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在医院里可以看到人快要死的时候躺在那里,手脚都不能动了。所以,人要走的时候先是地大分散,身体重了..

纪晓岚的外祖母曹太恭人,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沧州有位官宦人家的妻子,不被丈夫宠爱,心中郁郁寡欢,都快要成为心病了。她的性情乖戾,夫妇俩更合不来。这时,恰好有一位修行高深的尼姑到来,她就前去向尼姑询问..

有一只小蜗牛,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羡慕天上的飞鸟,有天空守护;它羡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为依。但是蜗牛妈妈告诉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壳。身上的壳虽不美丽,虽很笨重,却是..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法的因缘,把我们聚会在这里,共同承受法雨的滋润。各位不辞辛劳来此听讲,本人深感荣幸。我在这里祈求佛陀加被各位福慧双增,身心如意。这次承台北佛教界邀约在国..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悟的问题。禅的修持,切忌将心求悟、以心待悟。..

‘对立’不见得是坏事,有时候相反的两个立场,往往能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例如做学问,因为理念不同,彼此脑力激荡,反而能使真理越辩越明;即使是商场上,合理的同行竞争,往往能使消费者享受更多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不过有些人在获得别人援助时,却常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埋怨对方:你只帮了一点忙是不够的,应该继续帮下去才对!更有甚者,贵人已经出现在眼前了,却还..

我们越觉得物品殊胜庄严的时候,起的贪心就越大,所以就要先拿这些来做供养,断除对这些殊胜物质的贪着。殊胜的华鬘、伞盖、涂香、末香、烧香、音乐、衣服、酥油灯庄严美妙,以这些为代表,将天界、人间、龙宫以及其..

三恶道里的众生所感受的无法言喻的痛苦是常人根本无法想像的。太多太多的众生因嗔恨心等恶业转生到地狱。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八热地狱像房屋一样层层累叠,最上面是复活地狱,最下面是..

我们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不能皈依世间鬼神,不能以他们为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可以供奉他们。皈依是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路、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我们对鬼神肯定没有这些决心,没有这..

我们要抓紧根本立场,时刻提起正念。一旦生出贪心,或贪快、贪神通、贪速效、贪灵感,魔便乘虚而入。有些人很聪明,但为什么有时也会魔里魔气?就是因为他对根本原则没有认识清楚;如果把根本弄清楚,魔的咒也不灵了..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说明了一切外在环境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

    《汉传法师》感恩您转发支持汉传法师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汉传法师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3/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657/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3657.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