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逆境中的成长


进入三级修学已经半年有余,回想那个异常灰暗的七月,恐怕是一生最艰难痛苦的时刻。如果没有得遇正法,没有导师的弘愿将我从无明之海中捞起,没有三级修学这群伙伴相随相伴,无法想象这人生的风云变幻,我该如何面对。

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中的我,相对单纯,父母都曾是飞行员,祖辈曾是海军将军,我是名副其实的红三代,家庭条件优越,生活和睦,这也是我曾经一直引以为傲的。随着2014年父亲在老家因喘息困难随我来京治疗,阴霾从此笼罩着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生是苦的,苦不堪言。

父亲患的是比肺癌还严重的绝症——间质性肺炎。在父亲患病期间,我体会到了佛法的包容,体会到来自佛弟子的慈悲关爱,他们与我素不相识却竭尽全力帮助我。他们也学佛,与我以前接触的却不太一样,他们不持咒诵经,不讲有背常伦的神话,讲的都是我能听得懂的觉醒之音;他们慈悲助人,他们不神叨。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渴望能够融入他们其中。

父亲过世后,我与哥哥之间引发的遗产之争,又让我陷入更大的无奈和痛苦中。原本和睦的一家已四分五裂,我也几乎被哥嫂逼上了绝境。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无儿无女的舅舅患上了老年痴呆,无医保、无退休金的舅舅被其侄女窃取了存款,无依无靠。作为外甥女,责无旁贷,需要承担起照顾舅舅的责任。此时,也恰逢我进入三级修学。

世间的一个又一个无常,致使我的生活变得混乱不堪,毫无条理。我强作镇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抗压能力极强的女汉子,同时内心也在挣扎着:我不甘心长兄不尽孝,不尽家庭责任,窃取遗嘱违背父亲遗愿,逼我放弃遗产,甚至想将我置于死地,逼上绝路。凭什么从我手中强取原本属于我的财产?我的内心充满了嗔恚!我不甘心!我要争口气!挣扎在这一切的慌乱之中,我每天混混沌沌,抑郁、无奈,生活毫无规律,内分泌紊乱,脸上长满了痘。

进班没多久,学习《人生五大问题》时,恰逢第四次开庭。我突然觉得导师说的好像就是自己当时的经历,如得甘露。反复闻思法义,导师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循环往复,不曾少息。”我恍然大悟,我的人生不就是在解决一件一件的事情吗?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任凭我用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得到设定的结果。

根据导师所讲,结合自身,我开始思索:我迟迟不想放弃的那些不甘心,只不过是“我的执著”在作祟,是“我执”一直假设的理想状态。被其所控后,这个我执看似放下了,下一个我执又袭来且力量变得更强大。就好比自己傻傻地站在被黑暗包裹的圈子里,佛法告诉我跳出去就有光明,而我执又将自己拉回去,暗示我说:其实你已经适应了这里黑暗的环境,又何必出去?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被无明烦恼的心魔所控,因为不甘心而反复挣扎于圈里与圈外。

“因为无明,我们看不清楚自己,看不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看不清楚未来到哪里去。因为迷惑,我们产生烦恼,产生生死,产生轮回。”导师的言教字字句句浮现在脑海,我看到自己的生命里充斥着迷惑和无明,却又无法放下,才使自己痛苦不堪。原来,我才是轮回中可笑的重病患者!

望着原告席上满面怒火的哥嫂,我没听进去他们到底在辩驳些什么,无非是努力争取更多财产。我笑了,笑自己很愚蠢。佛法教我正确看人生,智慧地看问题,我为什么不用缘起法站在哥嫂的立场考虑问题?或许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疲于奔命,真的很需要钱,忽视了对父母尽孝,但至少还有我呀!反观自己,自诩淡泊名利,可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却在这里为了点财产与亲哥哥四次对簿公堂。

钱是什么?在死亡面前,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像泡沫般脆弱短暂。外在的一切都是要过去的,当这些成为过往,给生命带来什么影响,才是我真正应该重视的。我还有什么不甘心呢?五蕴之身、情绪、观念、心态都不是我,我又在这里执著些什么呢?一个惑业的生命体,看不清生命的真相,不知道何谓幸福,反以苦为乐,与幸福背道而驰,贻患无穷啊。

走出法庭,我突然觉得神清气爽,如释重负,之前的压力,嗔恚好似都不复存在了。导师的话又一次浮现在脑海:“把得失看淡吧,无论结果,都不会构成大的伤害。”

感恩导师施设两套模式,令我在这有氛围、有引导、有次第的殊胜环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一点点地觉醒;让我的人生不再彷徨,找到了目标和归宿。我的心量大了,视野宽了,仰头看看天,是蔚蓝的,眼前的世界很美好。

感恩在人生困惑无助之际成为三级修学的一分子。今天的我不再是和床最亲的瞌睡虫,每天坚持与师兄们一起修学,做早晚定课,生活充实、规律,身体棒棒的,脸上的痘痘也悄悄地躲掉啦。每周都期待见到师兄们,和大家一起小组共修、班级共修,分享聆听各自的点点滴滴;期盼着和师兄们在一起,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义工活动,我的心情美美的。

感恩有这群伙伴相随相伴,共同走向解脱的彼岸,我正放松快乐地走在由导师引领的觉醒的菩提大道上。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运用所学的佛法智慧来重新编写生命的程序。

点赞推荐

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

有一次,佛陀借住在波婆城一位铁匠淳陀的芒果园中。身为主人的淳陀,因而有机会来见佛陀。见了面,问讯礼敬后,佛陀就问了:「淳陀!你喜欢哪一种修行人的清净修行法门?」「大德!西方的婆罗门,手拿棒杖、水瓶,头..

佛灭后的大师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到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只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昆舍离城。当出昆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到了隔年..

我1992年患上了血癌(白血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治无效。两种恶病缠身,使我长期失眠、发烧、口腔溃烂、牙龈和鼻孔出血。严重时,行动困难,连站一刻钟都坚持不了。自己又下了岗,贫病交加,身心倍受折磨,真是生..

问:什么是无常? 赵朴初答: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

问:怎样处理好研教与念佛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答:宜分做几期,某时研究,某时持诵。研究不得逾限。否则研究觉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过度,因兹受伤。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弄巧成拙深可怜也..

问:舍利子的由来。祖母往生后有383颗舍利子,她在世时,每月清晨只会念阿弥陀佛,和平时到寺院帮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晓得为何有舍利子?大安法师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

问:财色名食睡没有断尽,请问可否往生?净空法师答:当然可以往生,这是带业往生,断尽就不带业了。虽然没有断尽,你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能让它发作,它发作就会造成障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想到..

人是怎么死的?佛我们身体说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我们呼吸都属于风大。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在医院里可以看到人快要死的时候躺在那里,手脚都不能动了。所以,人要走的时候先是地大分散,身体重了..

纪晓岚的外祖母曹太恭人,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沧州有位官宦人家的妻子,不被丈夫宠爱,心中郁郁寡欢,都快要成为心病了。她的性情乖戾,夫妇俩更合不来。这时,恰好有一位修行高深的尼姑到来,她就前去向尼姑询问..

有一只小蜗牛,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羡慕天上的飞鸟,有天空守护;它羡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为依。但是蜗牛妈妈告诉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壳。身上的壳虽不美丽,虽很笨重,却是..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法的因缘,把我们聚会在这里,共同承受法雨的滋润。各位不辞辛劳来此听讲,本人深感荣幸。我在这里祈求佛陀加被各位福慧双增,身心如意。这次承台北佛教界邀约在国..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悟的问题。禅的修持,切忌将心求悟、以心待悟。..

‘对立’不见得是坏事,有时候相反的两个立场,往往能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例如做学问,因为理念不同,彼此脑力激荡,反而能使真理越辩越明;即使是商场上,合理的同行竞争,往往能使消费者享受更多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不过有些人在获得别人援助时,却常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埋怨对方:你只帮了一点忙是不够的,应该继续帮下去才对!更有甚者,贵人已经出现在眼前了,却还..

我们越觉得物品殊胜庄严的时候,起的贪心就越大,所以就要先拿这些来做供养,断除对这些殊胜物质的贪着。殊胜的华鬘、伞盖、涂香、末香、烧香、音乐、衣服、酥油灯庄严美妙,以这些为代表,将天界、人间、龙宫以及其..

三恶道里的众生所感受的无法言喻的痛苦是常人根本无法想像的。太多太多的众生因嗔恨心等恶业转生到地狱。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八热地狱像房屋一样层层累叠,最上面是复活地狱,最下面是..

我们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不能皈依世间鬼神,不能以他们为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可以供奉他们。皈依是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路、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我们对鬼神肯定没有这些决心,没有这..

我们要抓紧根本立场,时刻提起正念。一旦生出贪心,或贪快、贪神通、贪速效、贪灵感,魔便乘虚而入。有些人很聪明,但为什么有时也会魔里魔气?就是因为他对根本原则没有认识清楚;如果把根本弄清楚,魔的咒也不灵了..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说明了一切外在环境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

    《菩提书院》感恩您转发支持菩提书院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菩提书院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8/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34948/
    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txt/34948.txt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