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员外投胎讨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年间。距北京城几十里外有一个村子叫瓦家店。在这个村中有一个有钱的大户人家,人称“钱员外”。在他们家两里外有一个农户人家,此人姓李,人称:“李老二”。由于他会一些泥瓦匠的活儿,经常到钱员外家干些零活。每次到钱员外家干活,钱家给的工钱都不少,一来二去就和钱员外很熟。所以钱李两家来往比较密切,钱员外称李老二:李老弟。李老二称钱员外:钱大哥。

有一年,钱员外要全家到南方去办事,得几个月才能回来。钱员外把李老二找来说:“李老弟,我们关系相处不错,我有点事托付给你,不知你是否答应。”李老二说:“钱大哥,你有事就尽管说,我能办的事一定尽力去办。”钱员外说:“我有一批好酒,恐怕走后被看家护院的家人偷喝了,想放到你家保管,不知你意下如何。”李老二说:“这点事,我还当是什么大事,你放心走吧!等你回来,我原封不动还给你就是。”

就这样,钱员外把三十坛封好的酒坛让家人送到李老二家。李老二把这些酒坛摆到西屋的空房中,平时用锁锁着。

一晃,钱员外家走了两个月了,仍无音信。

有一天,李老二想起钱员外寄存于他家的好酒,就打开房门看一看。这三十坛好酒都用牛皮纸封口,坛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李老二用双手捧起一个酒坛闻了闻,没有什么味儿。心想:这酒坛封得再严,也应该闻到酒味儿;他双手晃了晃,也听不到酒坛里有酒的声音,他很好奇,索性拆开一个酒坛,倒出的东西让他大吃一惊:这哪里是酒,竟是白花花的雪花白银。他把所有的酒坛都打开一数,正好是白银三千两。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财富,看着这些白银,李老二就动了贪心,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把这些白银占为己有的妙计。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损招。他上街买来一些好酒,灌到酒坛中,再把酒坛原封不动地封好,把这三千两白银却埋在自家的地窖里。

几个月后,钱员外回来了。李老二就把这三十坛酒给钱家送去。等李老二一走,钱员外打开酒坛一看,白银变成了白酒。钱员外心里明白:自己一生的积蓄全让李老二占为己有了。有心到衙门去告他。又一想,当初说好让他保管的是酒,他送回来的也是酒。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钱员外真是又憋气又窝火,没有半年时间就因为忧郁而死。

李老二看钱员外已死。又无人找他要帐。用钱员外的白银买了地,置了很大的宅院,又娶了几个小妾。真是:昔日寒门冷落,今日门庭若市。

有一天,他的一个小妾要临产了。因为妻子都没给他生个孩子。这个小妾要给他生儿子了,他能不高兴吗?偌大的一个家业没人来继承可不行。这一天,他突然做了一个梦:他正在一个房间里喝茶,门突然开了,从外面走进一个人,他仔细一看:是钱员外。那钱员外肩上搭着一个钱褡裢,笑呵呵地对李老二说:“我来讨债来了。”他猛然惊醒了,出了一身冷汗。

这时,一个女佣人走进来说:“恭喜老爷,二少奶给您生了个大胖小子。”

本来是个很高兴的事,可一想到昨晚的梦,李老二就浑身不自在。总是想着梦与他儿子有什么联系。因此,他对这个儿子存有戒心。可是,这个儿子却出奇地孝顺,到了上学的年龄,李老二给他请了几个老师教他,这孩子也争气,学过的东西过目不忘,先生也常夸他是个奇才,将来能考个一官半职的。时间一长,关于梦中讨债的事也就淡忘了。到了十八岁那年,李老二的儿子要进京赶考,果然这孩子一考即中,封了个七品官。李老二家红灯高挂,喜庆盈门,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席间一个人说:“如今时兴用钱买官。我看李兄你家也不缺钱,不如花点钱给你儿子买个大一点的官。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给你做引见人。”

在座的人都说是个好主意。李老二想:自己的唯一的一个儿子才华横溢,当个七品太枉才了,买个大一点的官也行。于是,李老二又花重金为儿子买官。几个月后,那个收重礼的宰相果真把李老二的儿子提拔成四品官。这又是一个喜事,李家更是欢天喜地地庆祝了一番。因为官也有了,提亲保媒的人也多了。可是,儿子一个也不同意,却偏偏相中了朝中一个大臣的千金小姐。于是,李老二免不了又花重金送礼,请媒人说媒,花了许多钱,那女方家总算同意了,可却要了一大笔彩礼,没有办法。李老二只得咬咬牙“照拿不误”。事情总算办妥了。

迎亲的日子定在下月初五,这一天渐渐临近了。还差几天就要给儿子娶亲了,李老二很高兴。高兴之余,晚上他多喝了几杯酒,就躺在床上睡着了。十八年前的那个梦境又出现在他的眼前:钱员外笑呵呵地对他说:“你欠我的债,我讨了十八年,总算要回来了,还带了一点利息。”说着还伸手拍拍肩上的钱褡裢,果然来时钱褡裢是瘪的,现在都鼓了起来。钱员外接着说: “债也讨完了,我也该走了。”李老二猛然惊醒。正在这时一个佣人慌慌张张跑进来说:“老爷,不好了,大公子有病了,快去看看吧!”

李老二三步并做两步跑到儿子房间一看。他的宝贝儿子已经死了。李老二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什么都明白了:钱员外托生成他的儿子来向他讨债。

他回想起来:从他儿子出生、到请教书先生、赶考、买官、定亲,他儿子足足花掉三万两白银也不止呢?所以钱员外临走还说带了一些利息呢。

从此,这个李老二闹了个人财两空。他整天象乞丐一样在大街上见人就讲他骗财害人的往事,劝人们别干这些伤天害理的事。否则,欠人家的总是要还的。

点赞推荐

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

有一次,佛陀借住在波婆城一位铁匠淳陀的芒果园中。身为主人的淳陀,因而有机会来见佛陀。见了面,问讯礼敬后,佛陀就问了:「淳陀!你喜欢哪一种修行人的清净修行法门?」「大德!西方的婆罗门,手拿棒杖、水瓶,头..

佛灭后的大师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到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只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昆舍离城。当出昆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到了隔年..

我1992年患上了血癌(白血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医治无效。两种恶病缠身,使我长期失眠、发烧、口腔溃烂、牙龈和鼻孔出血。严重时,行动困难,连站一刻钟都坚持不了。自己又下了岗,贫病交加,身心倍受折磨,真是生..

问:什么是无常? 赵朴初答: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

问:怎样处理好研教与念佛之间的关系?印光法师答:宜分做几期,某时研究,某时持诵。研究不得逾限。否则研究觉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过度,因兹受伤。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弄巧成拙深可怜也..

问:舍利子的由来。祖母往生后有383颗舍利子,她在世时,每月清晨只会念阿弥陀佛,和平时到寺院帮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晓得为何有舍利子?大安法师答:舍利子,就是修行人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所在身心啊,所..

问:财色名食睡没有断尽,请问可否往生?净空法师答:当然可以往生,这是带业往生,断尽就不带业了。虽然没有断尽,你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能让它发作,它发作就会造成障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还想到..

人是怎么死的?佛我们身体说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我们呼吸都属于风大。人要死的时候,地大先发生问题,在医院里可以看到人快要死的时候躺在那里,手脚都不能动了。所以,人要走的时候先是地大分散,身体重了..

纪晓岚的外祖母曹太恭人,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沧州有位官宦人家的妻子,不被丈夫宠爱,心中郁郁寡欢,都快要成为心病了。她的性情乖戾,夫妇俩更合不来。这时,恰好有一位修行高深的尼姑到来,她就前去向尼姑询问..

有一只小蜗牛,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它羡慕天上的飞鸟,有天空守护;它羡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为依。但是蜗牛妈妈告诉它: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壳。身上的壳虽不美丽,虽很笨重,却是..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法的因缘,把我们聚会在这里,共同承受法雨的滋润。各位不辞辛劳来此听讲,本人深感荣幸。我在这里祈求佛陀加被各位福慧双增,身心如意。这次承台北佛教界邀约在国..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悟的问题。禅的修持,切忌将心求悟、以心待悟。..

‘对立’不见得是坏事,有时候相反的两个立场,往往能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例如做学问,因为理念不同,彼此脑力激荡,反而能使真理越辩越明;即使是商场上,合理的同行竞争,往往能使消费者享受更多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不过有些人在获得别人援助时,却常常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埋怨对方:你只帮了一点忙是不够的,应该继续帮下去才对!更有甚者,贵人已经出现在眼前了,却还..

我们越觉得物品殊胜庄严的时候,起的贪心就越大,所以就要先拿这些来做供养,断除对这些殊胜物质的贪着。殊胜的华鬘、伞盖、涂香、末香、烧香、音乐、衣服、酥油灯庄严美妙,以这些为代表,将天界、人间、龙宫以及其..

三恶道里的众生所感受的无法言喻的痛苦是常人根本无法想像的。太多太多的众生因嗔恨心等恶业转生到地狱。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八热地狱像房屋一样层层累叠,最上面是复活地狱,最下面是..

我们皈依佛以后,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不能皈依世间鬼神,不能以他们为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可以供奉他们。皈依是四种决心:以佛为导师、法为道路、僧为道友、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我们对鬼神肯定没有这些决心,没有这..

我们要抓紧根本立场,时刻提起正念。一旦生出贪心,或贪快、贪神通、贪速效、贪灵感,魔便乘虚而入。有些人很聪明,但为什么有时也会魔里魔气?就是因为他对根本原则没有认识清楚;如果把根本弄清楚,魔的咒也不灵了..

除了生命现象的轮回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实情绪上的轮回。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说明了一切外在环境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特别强调了我们作为生命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的环境和生命的表现形..

    《佛教故事》感恩您转发支持佛教故事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佛教故事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