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风雨


十一月连绵的阴雨悄然完成了季节的转换。母亲的生日,湿寒中,斋心谨肃驱车前往思亲陵看望母亲。一路上风雨泥泞,落叶萧萧,母亲临终前的那些时光又反复萦绕在脑海。

至今都感觉彷佛做梦一样:怎么只一个转身的瞬间,母亲便与我别了时间,转了空间?伸出手去,再不能触及她的脸庞,感知她的呼吸!学佛以来,一方面明明了知对一些人一些事不应该一直执著,那些最深的感情,对母亲的眷念,对所爱的人的眷念,明明知道不过都是“一晌贪欢”;一方面偏偏又在不断地执著,不断地重复捡拾那许多的舍不得:那些舍不得的东西,舍不得的地方,舍不得的时间,舍不得的人……一面也厌烦自己还有这么多的舍不得;一面又深深知道,一切的难舍最终都还是要舍得,即便多么舍不得也还是留不住,也都一定要舍得!

今年的生日,慈善义工净强师兄邀我在贺卡的显眼处给自己写点什么,我想了想,写下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站在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高度来看,世间种种皆如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在无尽的生命历程中,因为累世的善根福德感得人身却迷失了本性,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总在不断地向外去抓取种种,到头来又有什么能真正属于谁?又有什么能真正带得走?不过是春花秋月梦一场!

虽然如此,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去做,该读的书还得要去读,该爱的有情还得要去爱。只是在做事的时候,读书的时候,爱的时候,不再执著于自己所做的事、所读的书、所爱的有情,不粘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将是我尽余生去努力修行的方向和目标。

风雨中,一路颠簸叩访兜率寺,感念圆霖老和尚一生松风禅月不为名利,以书画接引度化众生的无量功德。这次的兜率寺之行,缘起于我在图书馆值班时被圆霖老和尚的书画所摄受。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四大佛教名山,在老和尚的笔下黑白分明,气象万千。我不懂书画,但在那一瞬间,又分明有着某种说不清的感觉在胸间氤氲激荡。那个时期,又适逢读了吴为山有关圆霖老和尚和兜率寺的一些文稿,对老和尚和兜率寺生起了朝拜叩访之心。

当我真真实实地站在兜率寺大殿,抬眼观看老和尚留在大殿四周墙壁上的《五台胜境》《峨眉烟霭》《普陀春色》《九华秋声》四大佛国圣地之境时,在浓淡枯湿的渗化中,仿佛看见老和尚蹬梯泼墨时的风度神韵。感慨老和尚娑婆一世以戒为师,律己谨严,自奉薄约,善以身教,六十年隐居山林,一直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终也不改山僧本色的修行生活。

在当下这个时代,兜率寺是少有的非旅游观光性的寺院。圆霖老和尚遵从丛林清修的风范,一不收门票,二不修山路不破坏自然,以广大悲心遍及一切动物植物、有情无情,毕生都在建立和维护这个不问名闻利养只为修行的清净道场。

在阿兰若处,在三圣殿,在罗汉堂,在五观堂,在祖堂,每一处的门匾对联都是老和尚亲自书写。老和尚的字出自弘体,晚年时渐从弘体脱胎而出,尤以行草最为得势。用笔方圆兼备,左盘右旋;字形参差呼应,不囿成法。宛若蛩虫蛟龙,执拗遒劲,纵横开张,而又不乏天真之气。老和尚以“有法”来成方圆,又以“无法”自成天然,巧妙地展现了“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这也为研习书画提供了新的借鉴。首先对一切书画的“有为法”粒粒咬住,把功夫做到位、做透;其次,不断净化本心,回归到“恰恰无心用”,再以“无心”之心融化“有为法”,然后“用心恰恰无”地去书写和绘画。

圆霖老和尚的书画名扬海内外,每日信众盈门。老和尚慈悲,对索画求字者一概尽力满足,一视同仁,并不因贫富贵贱、供养丰歉而区别对待。亦常常借此教诫弟子:世间的名闻利养,富贵荣华,轮回大梦一场空。一句佛号,如救头燃,西来心印,大事因缘,唯达此方畅佛祖本怀……

午斋后下山之前,得蒙佛恩,有幸于圆霖老和尚生前所住的小屋,于老和尚书画的工作台上,瞻仰寺藏的佛舍利!我们一行四人凝神屏气,围在老和尚的工作台边斋心谨肃,合十顶礼。屋外山风呼号,冬雨潇潇,屋内清净庄严,梵呗缭绕。那一刻,想到世尊说法四十五年,想到圆霖老和尚的一生,想到济群法师,不觉就滴下泪来……

兜率寺归来,那些风雨,那条山路,那个阿兰若处,那些老和尚留下的字画,那颗穿越了时空的佛舍利,久久氤氲在胸,挥之不去。灯下翻开《道次第》,当期法义是暇满义大难得。《与弟子书》云:“以是当念:我得如此贤妙之身,何故令其无果?若竟令无果者,乃自欺自弃,更有何事可耻而重于此耶?昔于恶趣众多无暇处之险道盘旋流转,今偶一次得脱,若将此身无益弃舍,仍还彼三涂中者,岂其以咒迷乱,令我成无心者哉?”可不哀哉!岂不痛哉!

点赞推荐

民国初年,章太炎先生遇到一件事情,这是他的女婿朱镜宙先生告诉我的。

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变要看大众是什么想法。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影响别人思想的人,负的责任最大,能引导人正知正见这是佛菩萨,这是世间的大圣大贤。如果是以邪知见引导一切众生,走了错..

那天,佳芬跟妈妈吵架之后什么都没带,就只身往外跑。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树上跳下..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着大地开展的时候,佛陀在河畔散步。忽然,远远的地方,一个青年像发狂似的向着佛陀奔来,口中还不住叫着“我苦啊!我苦啊!”的声音。青年人走近了佛陀站的地方,佛陀用慈悯的眼光看着他..

旁白:话说学贯古今的苏东坡苏大居士一天正在修习禅定。(苏东坡徐徐出定,捻须而说)苏东坡:妙啊!妙啊!俊儿,俊儿!(俊儿上)俊儿:是,老爷!苏东坡:笔墨伺候!(俊儿端笔墨,递笔,东坡挥毫)俊儿:老爷,这..

如果你看到一颗流星,你能不能把它送给那个苦候已久的男孩。他会告诉你一个关于流星的故事。他曾经含着泪给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个缘的开始。这个故事也是个缘的开始。缘使得那个男孩和那个女孩成为..

当这栋五层的楼房倒塌时,霜正在一楼的办公室里加班,吃着石给她送来的夜宵。他俩是一对新婚数月的小夫妻,恩爱非常。石比霜大八岁,从三年前认识起便对霜珠似宝地宠爱着。由于两人不在一个城市,几经努力仍无法调动..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忽然有一天,..

一个个无情的误解,纷乱了幸福的脚步。当命运的死结终于用代价打开,一切都为时已晚。接婆婆来家安度晚年,结果却背离我们的初衷。结婚二年后,先生跟我商量把婆婆从乡下接来安度晚年。先生很小时父亲就过世了,他是..

2003年5月1日,土耳其东南部宾格尔省迪亚巴克尔地区发生里氏6.4级地震,不少建筑物倒塌,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土耳其中央政府和附近省份紧急向灾区派出了救援人员。5月2日清晨,当救援人员将一位身受重伤的孕妇从废..

无住是感应的原理感应,可以说是所有宗教信徒一致希望得到的体证。然而感应处处有,希求却是不可得。因为佛教认为感应是自然理则的运行,是不假外求,自然而有的;若不如是,都是颠倒妄想的魔境。说起感应,真是随处..

成孝法师往生净土前的业障今天我讲一下我对地藏法门这方面的认识,我从初学佛开始,到接触到这本经,我认为这是一本好经,但是对地藏经没有充分认识,忽略了这经的本身意义,就是一味的求愿往生,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庞氏姐妹亲见观音双双出家莫老(莫正熹老居士)继续又说出一段事:香港庇理罗士女书院,和皇仁书院,是同样出名的学院,有一个姓庞的女子,在该女书院读书毕业的。她听闻普陀山有观音现相之事,就从香港跑到上海,她..

我过午不食的经历心情激动,写得比较长,师兄们见谅。末学上周在佛前发愿过午不食,并祈请诸佛菩萨及龙天善神加持。除了实行过午不食的第一天有点不习惯以外,几天以来,由于三宝的加持,末学并没有感到饥饿或者精力..

诵持施送地藏经眼睛放光显神奇我读完地藏经有一个亲身体验,就是我一诵地藏经的时候我眼睛模糊,诵上的时候眼睛很清楚,诵下的时候我就是戴着老花镜,忽然有一天我梦见地藏王菩萨,我这个人悟性低,我也不知道,梦见..

诵经送走两冤亲债主我的大灾大难日都出现在佛菩萨圣诞日,三十六岁,四月初八黑夜差点烟闷死,三十七岁又在新天堡车管所出了大车祸,最后二月十九出的车祸,我就在医院急诊室住了十五天,一共在医院住了四十多天,最..

一位北大硕士的学佛之路——人生定位无论在汉地还是藏地,都有一些人从小就因前世同行等流果的熏染,而致很小时便与佛法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如果他们前世与佛的因缘比较深的话,那这一世与佛法的渊源也更为殊胜。他们..

感动:三袋米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

    《菩提书院》感恩您转发支持菩提书院的相关文章信息,最新最全的菩提书院内容资讯平台。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category/28/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